□范广彬(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 浙江 绍兴 312300)
充分利用校园里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地尤其是对校园的空地进行综合开发,合理布置一系列小活动场地。
对校园里的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等进行开发和合理利用。例如:把过人较少的楼梯在雨天改为耐久跑或是台阶跑的场地;把教学楼侧面的墙壁改为对墙投掷的标靶;还可以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因地制宜,为我所用。作越野跑、障碍跑、自然地形跑、台阶两脚交换跳、沿墙根倒立、压腿等。
充分发挥现有器材的作用,尽量一材多用。如教单杠前翻下,一付单杠可以供两人同时练习;在做技巧前滚翻或肩肘倒立时,把垫子横放可供两人同时使用;一付单杠可供2-3人练习斜身引体、引体向上;一个足球场可供四队两球进行半场比赛;器材紧张时做好训练小组的分配,集体共用一个器材,两个教学内容时还可以分组轮换教学,提高器材的利用率;这样即便于学生展开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运动密度。做好器材的保管和维护工作,能够修的尽量修好,不能修的尽量改成其他类型可用的小器材,如:篮球或排球破了把其剖开一个口子装满沙子,再用线缝好做推实心球或抱实心球跑练习。乒乓球拍的胶皮掉了改成三毛球板等等。
寻找代用器材。以布口袋、沙包和纸球等物代替垒球掷远,以跳背代替练习“山羊”分腿腾越,用两支竹竿插在沙坑边,中间拉一根橡皮筋可以代替跳高架;没有篮球架用小伙伴站在跳箱或课桌上接球代替;用垫子代替沙坑上跳远课,不但解决沙坑少的问题,而且能使场地集中;利用五支标枪、四根橡皮筋来代替四个跳高架,四根横杆等。
提倡和引导学生从身边找器材。笔者发现,学生生活的身边有许多废弃的材料,都是可以稍微加工开发成体育器材。只要把这些用于体育课,体育课的乐趣是无穷无尽的。我尝试着让学生从以下几类废弃物进行了体育器材开发。
纸类自制器材:笔者曾利用了废报纸上了许多堂不一样风格的体育课,效果都非常好。例如:用报纸折飞机和打纸炮练习投掷的前期辅助教学;用报纸贴在前胸练习加速跑等等。
布类自制器材:用旧布条做彩带上舞动的彩带、舞龙和抓尾巴等课;用旧布制作布球可以投掷器材和接力跑的交接物等;用方布块做斗牛士练习;用布条编成布绳做长绳或编成网做钻越电网游戏等等。
橡胶类自制器材:废弃的高压锅密封圈用布包起来做飞盘;废弃的自行车轮胎外包上精美的画纸变呼啦圈;废弃的汽车轮胎做滚动的轮胎接力跑和障碍跑的障碍;车辆的内胎剪成条代替牛皮筋做跳高的的标杆或跑步时的拉力器等等。
塑料类自制器材:用过的矿泉水瓶和易拉罐做折返跑的标志物或是保龄球瓶、投掷用的手榴弹;用过的大米袋做袋鼠跳的袋子或是装进沙子和泥土代替负重跑的负重物;把旧蛇皮袋拆成一条条的塑料条扎在一起做毽子等等。
课表优先安排体育课,发挥场地器材最大功效。以往,上午三、四节,下午一、二节就成了体育课的专利。这样的安排,在上体育课时就暴露出了弊端:有时操场上冷冷清清的,一个上体育课的班级也没有,有时又一下子冒出几个班。体育课有它的特殊性,要想真正发挥场地器材的作用,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动起来,学校在安排课程表时就需要优先安排体育课,这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体育教师要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把同一节课操场上所能容纳的学生极限在新学期开学前告诉给排课表的老师,尽可能避免多个班级在操场上拥挤上课的现象。这样,上体育课时操场拥挤的状况就可以得到有效缓解,还可以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学生也能真正动起来了。
精心组织每一堂课,因地制宜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短缺、场地狭小的实际情况,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可采用分组轮换教学法。教学内容一般是新授内容与复习内容搭配。如新授篮球基本技术时,在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四个篮球的情况下,按学生情况在组织上分为若干小组。只留一个小组进行新教材的教学。其他小组安排他们已掌握的教材.在体育骨干的带领下进行练习。这样轮换教学,既充分利用了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又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要避免因场地器材问题而顾此失彼的现象出现。
同等目的下多安排身体素质和辅助性练习。一般来说,身体素质练习受场地、器材限制较小。如纵跳摸高、蛙跳、单脚跳、立定跳远、往返跑、仰卧起坐、俯卧撑、引体向上、双臂屈伸、跳绳及广播、韵律操、武术基本功等素质练习可以一起练或分组练。也可以安排在教材练习的间歇时间进行。以减少场地器材不足的压力,增大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适当安排一些辅助性练习,也是解决场地小的一项措施。
积极争取体育经费,科学合理的利用好有限的经费,管理好体育设施。经费问题一直是农村完小的老大难,要把每年有限教育经费分配给体育方面,首先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保障,并且做到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确保学校体育经费不少于教育公用经费的5%,形成校级文件。这方面体育老师要积极和校领导沟通,积极争取。另外要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学校体育领域,鼓励学校使用公共体育资源,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学校体育活动。最重要的是学校要有中长期和短期体育发展规划,每年要有根据计划的要求在有限的体育经费花在刀刃上。注重学校运动场地的建设规范,提倡“绿色运动场”、“环保运动场”。同时,必须定期有专人对中小学体育设备器材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杜绝安全隐患。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体育场地紧张、器材紧缺的局面在完小一级学校还会继续存在,但我们体育教师绝不能因此而放松或放弃体育教学。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立足于实际,充分挖掘和发挥好现有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作用,并对身边可利用的潜在体育资源加以创造和改造,一定会使每一个学生享受到同等的体育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