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焱旻,李容杭 (吉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1)
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外科常见肿瘤之一,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1],具有易于复发的特点。据美国癌症学会报道,膀胱癌居男性癌症发病率中第四位,女性癌症发病率的第七位,且大部分为移行细胞癌。因此,对膀胱肿瘤患者来说为其选择效果好、损伤小、可反复使用且并发症少的方法尤为重要。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28者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8~76岁,平均61岁。患者均因无痛性肉眼血尿来院就诊,经B超、CT、膀胱镜检查确诊为浅表性膀胱肿瘤。其中单发性肿瘤18例,多发性肿瘤10例;瘤体大小为0.4~4.1 cm不等。术前经活检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移行细胞癌,其中移行细胞癌Ⅰ级11例,Ⅱ级16例,Ⅲ级1例。行盆腔平扫CT确定临床分期,Ta期13例,T1期15例。肿瘤见于膀胱各部位,以三角区及两侧壁为多见。28例均行TURBT,术后均定期行膀胱灌注如丝裂霉素等药物。膀胱灌注化疗,随访3~38个月,平均24.6个月。
1.2 手术方法:患者取截石位,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用直径为0.25~0.3 mm的环状电切圈,汽化功率120~180 W,电凝功率60~80 W,冲洗液选择5%葡萄糖溶液或甘露醇。在进行膀胱肿瘤电切术之前,应先通过尿道膀胱镜了解肿瘤的分期、分级以及肿瘤周围膀胱黏膜的情况;电切时由肿瘤基底部外侧约1.0 cm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开始切除,逐步切至深肌层;然后对瘤蒂周围1~2 cm范围的黏膜作浅层气化或电灼,如有血管出血应在其断端处进行点状电凝止血处理;用冲洗液将组织碎片冲吸干净并送病理检查;术后常规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3~7 d,给予持续膀胱冲洗。术后1周使用丝裂霉素40 mg加生理盐水40 ml经尿管膀胱内灌注,并嘱患者每15分钟仰、俯、左右侧卧更换体位,药液保留2 h后排空膀胱,每周1次共8次,每2周1次共8次,以后每个月1次,至术后2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1年后每6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
本组28例患者均一次性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5~30 min,平均时间17 min。手术过程中未出现膀胱穿孔、术后继发出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3~38个月,平均24.6个月,有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4.3%,4例患者均再次行电切治疗。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按照肿瘤浸润深度的不同将其分为浅表性膀胱肿瘤和浸润性膀胱肿瘤;传统的手术方法多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因其创伤大且并发症多,而肿瘤易复发是其显著特点;反复行开放手术即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同时还增加肿瘤在腹壁种植的机会;而膀胱肿瘤的复发不仅取决于肿瘤的分级,还是其预后的重要指标[1]。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浅表膀胱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2],电切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且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可避免患者经多次手术带来的创伤。
TURBT最关键的问题是对肿瘤切除范围及深度的界定,多数学者认为将切除深度达到膀胱肌层,此法可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如果将切除的深度增加到深肌层,这样可彻底的清除肿瘤,同时将肿瘤基底周围1~2 cm内的正常膀胱黏膜一并切除,此法若切除过深可导致膀胱穿孔,所以,在切除时应注意避免过深,以防止膀胱穿孔的发生[3]。另外,为降低膀胱肿瘤的复发率,在手术结束时留置导尿管,选择5%葡萄糖溶液或甘露醇对膀胱进行反复冲洗,以把切除的组织及脱落的细胞清除干净,可减少其复发的机会;术后给予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可预防术后肿瘤的复发[4]。患者自术后1周后开使用丝裂霉素40 mg加生理盐水40 ml经尿管向膀胱内灌注,并嘱患者每15分钟仰、俯、左右侧卧更换体位,以使膀胱各壁均匀接触丝裂霉素,保留2 h后排空膀胱,1次/周,共8次,每2周1次共8次,以后每个月1次至术后2年;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3~38个月,有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4.3%;由此说明,通过灌注可使化疗药物直接与肿瘤生长的部位相接处,可得到更为直接的疗效,还可减少因化疗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因其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且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其效果确切,可取代传统的开放术,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较为广泛的治疗方法[5]。术后并辅以膀胱灌注药物治疗,对降低肿瘤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 新.微创泌尿外科手术与图谱[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200.
[2] 那彦群.泌尿外科内腔镜[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8.
[3] 瞿连喜,丁 强.经尿道铲状电极汽化切除浅表性膀胱肿[M].中华外科杂志,2000,38(6):445.
[4] 孙颖浩,高 旭.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癌15例分析[M].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6):334.
[5] 叶 敏.现代泌尿外科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