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敏刘佳鑫潘兆兰(.江西中医学院00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子宫肌瘤是由增生的子宫平滑肌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为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妇科疾病。多见于30-50岁女性,其中以40-50岁发生率最高。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根据临床症状中医学多将本病归属于“癥瘕”、“积聚”、“崩漏”、“石瘕”等的范畴。对于无明显手术指征,不愿接受西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缩小肌瘤方面均有确切的疗效。笔者跟随潘兆兰导师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由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运用肌瘤消汤对比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选择来自我院门诊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均为已婚妇女。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44.2岁。病程1-16年。肌瘤直径0.8-4.0cm。均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排外子宫肌瘤过大(超过3个月大妊娠子宫大小)或有明显压迫症状,粘膜下肌瘤出血、坏死、感染伴重度贫血者;合并心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及中药过敏者。
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国家卫生部颁发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子宫肌瘤和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凡具备:月经正常或有改变,如经期延长、经期最多、周期缩短。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表面不规则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腹部常规B超检查:子宫增大,轮廓变形,可探及单个或多个中强回声光团且包膜尚清晰。同时中医辨证有气滞血瘀证者临床表现:月经紊乱量多而不规律,经色紫暗,伴有血块下行,小腹胀痛或刺痛坠胀,腰部疼痛,白带增多,胸部乳房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舌质黯滞或有瘀斑,脉沉弦或细涩。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中药肌瘤消汤口服,以疏肝行滞,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治疗大法。以具体方药:桂枝6 g,茯苓15 g,赤芍10 g,桃仁10 g,丹皮10 g,川牛膝6 g,香附10 g,五灵脂10 g,蒲黄10 g,三棱10 g,莪术10 g,枳壳10 g,夏枯草10 g,田三七3 g,炙甘草5 g,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经期停用。服6个月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予桂枝茯苓丸(九芝堂,批号:国药准字Z20027562)中成药口服,126粒1瓶,早晚各1次,1次8丸,经期停用。服6个月为一个疗程。
据1997年国家卫生部颁发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肌瘤消失,临床症状,体征及检查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的主证及次证消失;显效:症状消失,体征及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变,肌瘤缩小1/2以上者;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体征及妇科检查有好转,肌瘤缩小l/3以上者;无效:各项指标均无改善,肌瘤未见缩小者。
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3例,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1例;对照组相应为1、3、13、13例。
应用spss10统计分析,治疗组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证明有统计学意义。
子宫肌瘤除极少数可发生恶变外,大多数仍属慢性良性病理过程,故在子宫肌瘤较小时可用药物治疗。根据其临床表现及体征,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癥瘕”、“积聚”、“崩漏”、“石瘕”等范畴。气滞血瘀为本病的主要病机而淤血内停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故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治疗大法。该方在以桂枝温通血脉,茯苓淡渗利水,以通调血脉及冲任之海,使气血调顺,气通水畅,利淤滞消散;丹皮,桃仁,赤芍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加用五灵脂,蒲黄,田三七,三棱,莪术以加强活血化瘀之效;促进淤滞癥结的消散吸收.夏枯草软坚散结,香附,枳壳疏肝理气,使气疏则血行。佐以川牛膝以引诸药入冲任胞宫,使药到病所.炙甘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全方使肌瘤消散,气血调和,冲任通盛,则病自愈。经近十年临床研究,应用中医药既可以缓解症状,消散肌瘤,且副作用小,不影响生育能力,临床疗效显著。显示了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优势。
[1]乐杰 .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4-355
[2]徐云义,王珂.消瘤散外敷联合超短波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200例临床观察.中医外科杂志,2002,11(6):12-13.
[3]王艳霞,赵友林.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子宫肌瘤.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3):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