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人文思想

2013-08-15 00:49:50王国栋陈潇卿黄建涛石荣华刘新元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医患医学生

王国栋,陈潇卿,李 崴,黄建涛,石荣华,刘新元

(1.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口腔科,上海 200003;2.第二军医大学校务部卫生处,上海 20043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医学终生教育的承前(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对于培训临床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作为落实国家新医改方案的一项主要举措,从2010年7月起,上海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然而,随着全球医学教育理念深入广泛的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也有了新的扩展,涵盖了职业道德、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交流能力、思维培养等内容,强调医学以人为本,因为医学不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需要对患者关怀和照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医疗实践活动的逐渐规范以及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使得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非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人文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现代医学模式指导下,加强人文思想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渗透,对于培养合格的住院医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人文思想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渗透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必备条件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医学模式及医学服务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医学科学的进步,使得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技术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医学教育需兼顾医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全面培养,努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医学模式下医师关注的重点不再仅仅是治疗患者的疾病,而是更多地关注患有某种疾病的“人”;医学实践不再只是一个生物学概念,同时,还包括人文思想的内核。临床医学要从单纯重治疗转向治疗与关照并重、重视患者心理社会的全面调理、重视对患者的整体关怀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从关心疾病转向关心患者等[1]。本质上,医学是一门由科学与人文构成的“人”学。随着社会日益走向现代化,医学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唯医学技术主义的盛行和推崇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物化、程序化、技术化,其中医患间最具人性的东西有被淹没、遗弃的趋势,因此医患之间变得隔阂、陌生甚至敌意[2]。其实,医学技术与人文具有统一性,隐藏在医学技术背后的文化、伦理特质,是更需要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当一个医师没有人文修养时,是无法应对患者因病而衍生出来的许多其它问题的。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加强,可以提升医学生的道德伦理、明辨是非及人际沟通能力,有助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医学生既应该学习、掌握医学专业知识、技术,更需要扩大人文视野,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性的人文素养[3]。

所以,医学教育必须丢掉那些只注重向医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忽视能力态度培养的陈旧教学观念和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渗透人文思想的教育,大力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增强其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医学专门人才。

2 人文思想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渗透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加强医患沟通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民众的综合素质、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需求也在向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患者到医疗机构寻求医学服务的时候,不仅要求得到生理疾病的治愈,同时更加注重对自身各项相关权益的维护,希望医务人员对其表示重视,对其隐私进行保护,对诊疗方案能够征求自己的意见,甚至希望与医务人员共同制订治疗方案。因此,在医疗活动中,医师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肩负着心理疏导、安定情绪、传授医学知识、介绍医护情况、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的责任,更好地体现医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结合[4]。在此过程中,医师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可能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交流与沟通不当,可能会造成患者的不理解甚至抵抗心理,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显得非常重要。

同时,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与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师应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沉着、果断、不迷信。”因此作为医务人员一方面应树立“医者仁心”的观念,以治病救人为本,以仁爱精神为准则;另一方面,还需在医疗实践的过程中牢牢树立“医德至上”的理念。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对医学生更应该培养其新的道德原则,以适应医疗服务需求变化。现代医学观念的变化以及和患者的沟通能力是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师这一社会角色提出的客观要求。临床医疗的实践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良好的医患关系,一方面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患者的思想、心理和需求,认识到医师的行为对患者心理影响的重要性,有利于实现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5]。所以,这要求医学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就医环境的变化,加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的人文思想教育和培养,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在具有良好的医学技能的基础上,同时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掌握熟练的医患沟通技巧,在接触患者的过程中渗透进同情、仁爱、道德、信仰、敬畏生命等人文关怀,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降低医患冲突的发生率。

3 人文思想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渗透要把握合适的尺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主要任务是教授临床知识,培养和训练住院医师形成良好、规范的实践技能。因此,人文思想教育不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任务,在培训中对住院医师进行人文思想教育只能采用渗透的方式,绝不能喧宾夺主,让人文思想教育成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内容。担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员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时,一定要把握住分寸。在渗透人文思想时,要自然而然地结合教学内容和患者的实际情况,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绝不能牵强附会,为了渗透而去渗透。在渗透人文思想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感受,不能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否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就会变成思想道德培训,这样既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是厌恶情绪,影响到学习兴趣;又有悖于人文思想渗透的本意,也会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偏离其真正的方向。

人文思想是新时期医学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对医师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现代医学对人文精神的需求势必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充分运用教师人格力量,潜移默化,精心育人,在日常教育和医疗活动中不断渗透人文思想,使得现代医学与医学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临床医师具有更高的人文素质。因此,在日常的培训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渗透人文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探讨人文思想渗透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人文思想渗透的水平,促进人文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把握医学与人文的内在和谐性,全面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的素质,开创医患和谐的人文新局面。

[1] 杜治政.论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人文走向[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6):2 -6,11.

[2] 汪明灯.重视医学人文回归人性化医患关系[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21(2):48 -49.

[3] 黄丽英.医学生医疗人文关怀教育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5,18(5):58,62.

[4] 杨 帆.论现代医学模式中人文精神的复归[J].湖北社会科学,2004(5):101-103.

[5] 郑金林.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8):121 -122.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医患医学生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住院医师党支部的建立实践与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8
解开医患千千结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2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14
医患矛盾再会诊
中国卫生(2014年8期)2014-11-12 13:01:06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