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桃花扇》中杨龙友人物形象①

2013-08-15 00:51宋国庆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李香君孔尚任士子

宋国庆

(佳木斯大学 人文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清代戏曲在清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以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升的《长生殿》最为著名,被誉为清初剧坛“双璧”。其中作为孔尚任代表作的《桃花扇》更是不同于其他描写青年男女花前月下的传奇剧,而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通过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悲欢离合爱情故事展现南明王朝的兴亡历史。《桃花扇》不但在题材上与众不同,而且在人物设置、塑造上也别出心裁,剧中除塑造侯方域与李香君等主要人物外,还塑造了士人杨龙友、说书人柳敬亭、清客苏昆生、老鸨李贞丽等活灵活现、形象丰满的次要人物。本文就其中文人士子身份的杨龙友人物形象作以简单分析。

一、杨龙友人物形象

在历史上的杨龙友与《桃花扇》中的杨龙友有所不同,他是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复社的早期成员之一,在南明王朝为官,抵御清兵,后兵败被俘而死。孔尚任笔下的杨龙友,既不像史可法、左良玉等人物属于“含冤的孝子忠臣”之列,也不像马士英、阮大铖等人物归于“得意的奸雄邪党”之流,而被作者归于右部间色。所以,《桃花扇》中杨龙友的总体形象是亦正亦邪、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他能够与正面人物密切来往。在《传歌》一出中,杨龙友的首次出场白道“三山景色供图画,六代风流入品题。”含蓄点明他是个风流士子的身份,并且孔尚任将他设计成为秦淮名妓李贞丽的“相好”。在他出场前,“相好”李贞丽的道白也说他“常到院中夸俺孩儿,要替他招客梳栊。”在《侦戏》一出中,杨龙友拜访阮大铖:

“……下官杨文骢,与圆海笔砚至交,彼之曲词,我之书画,两家绝技,一代传人。今日无事,来听他燕子新词……”

种种言语都表明杨龙友是一个擅长诗画、酷好风雅,且常流连于烟花之地,怜香惜玉的风流士子。这才有“画兰题壁”替女主人公李香君取号之情节,以致后来撮合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姻缘:“昨日会着侯司徒的公子侯朝宗,客囊颇富,又有才名,正在这里物色名姝……”。正因如此,使杨龙友成为复社名士侯方域的朋友,并和侯方域、李香君二人保持密切的关系。

杨龙友不但与侯方域、李香君二人有所往来,而且与以马士英、阮大铖为代表的反面人物的联系也非同寻常。“凤阳督抚马士英的妹夫,原做光禄阮大铖的盟弟。”这是孔尚任借李贞丽之口向读者表明杨龙友身份的另一面——不仅与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有所认识,而且交情非同寻常,是“笔砚至交”。这种身份与人际关系导致了杨龙友在《桃花扇》中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成了连接侯方域、李香君和马士英、阮大铖,复社文人与误国奸佞这两派水火不容人物的桥梁与纽带。在这样正邪势不两立的环境与关系下,杨龙友造就了自己亦正亦邪、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性格。这也是作者给予杨龙友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对于杨龙友角色好坏的定位,不能用一般意义上道德标准来衡量。他的种种言行,都是以己为出发点,维护个人的利益为首要目标。他结识复社文人是想给自身保留一个好听的名节;献媚误国奸佞是想追求功名利禄、明哲保身。

所以,正是作者给予杨龙友的特殊身份,导致了杨龙友性格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这不仅体现了杨龙友在《桃花扇》剧中的特殊价值,也展示了作品中人物的真实性。

二、杨龙友人物形象的成因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像杨龙友亦正亦邪、左右逢源式的人物鲜有出现,这既是体现了古代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的进步性,而且也展现了作品人物塑造的真实性,给人以活灵活现的现实感觉。那么,杨龙友人物形象的出现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中存在着作品创作与现实士人反映的双重因素。

(一)《桃花扇》主题创作与结构安排的需要

《桃花扇》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展现的是一系列完整严密的历史事件,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生活场景。其中具有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主题内涵,这样的内容绝不是仅仅依靠侯、李两人的表演所能办得到的。在南明王朝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人们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纵横交错的利益纠葛,这样的作品内容也不是以往简单的一段爱情故事所能表达的。在《桃花扇》中,各种事端的缘起、情节的推动、矛盾的解决、高潮的起落,必然有人在其中做桥梁式的牵引与勾连,杨龙友的独特身份与性格特征正是完成这一使命的最合适人选,对于深化主题与推动故事情节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们知道,在历史中的杨龙友不但官任南明王朝兵部右侍郎等职,而且与马士英也有姻亲关系,且又擅长书画,交游广泛,风流倜傥,同时在侯方域遭受阮大铖陷害之时,正是杨龙友的报信才得以化险为夷,可见二人关系也不比寻常。

因此,无论从人物性格还是社会关系、社会地位来说,杨龙友最合适担任穿针引线的人物角色。为了更加凸显杨龙友的人物角色作用,作者移花接木,把不知名的王将军的作为转移到杨龙友的身上,又把田仰出重金邀李香君一见之事转化为杨龙友劝说李香君改嫁田仰情节。这些都是作者在杨龙友人物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本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目的,进行了合理的艺术加工与处理,充分发挥杨龙友穿针引线的角色作用,从而能够使以侯、李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同以马、阮为代表的黑暗政治势力紧密联系起来,达到深化主题的功效。

正是杨龙友的风流多情,才得以结识名妓李香君,并被李香君美貌所倾倒,在欣喜之中为之取名。之后,他更是热心撮合侯方域与李香君的姻缘,并亲自择定二人成婚之日,主动帮助张罗结婚所需的妆奁、酒席等,正是在杨龙友的极力撮合下,侯、李二人走到一起,但这也给以后的分离埋下孽根。柳敬亭在第十出所说的话就有所暗示:“那热闹局就是冷淡的根芽,爽快事就是牵缠的枝叶”。第十二出《辞院》,正当侯、李二人新婚燕尔之时,祸从天降,马士英、阮大铖带人欲捉拿侯方域,正因杨龙友的及时搭救,侯方域方得以脱身。侯方域的化险为夷,也就表明了他与李香君的分离。在《拒媒》、《争位》、《和战》、《移防》、《闲话》、《孤吟》 、《媚座》 、《守楼》几出里,杨龙友穿针引线的作用以及亦正亦邪的性格更得以彰显。首先他要李香君改嫁给田仰,以致李香君誓死相拼,血溅诗扇,未果之后又逼迫李贞丽代替李香君出嫁,并自认是“一举四得”之妙计。而在二十三出《寄扇》中,面对沾有李香君血迹的诗扇,偶有所感:“此乃侯兄定情之物,平日珍藏宝贵,不肯轻易示人。今或因面血溅污,晾在此间,亦未可知。言已,抽扇观之,意有所触,乃曰:‘几点血痕,红艳异常,不免添几笔枝叶,为彼点缀成画,岂不妙哉?’”并画笔飞动,点缀成“桃花扇”。

正因如此,点燃了李香君心中重新与侯方域团聚的希望。在二十四出《骂筵》中,杨龙友的勾连作用与多变的性格更是达到充分的表现。他不断地在马士英、阮大铖和李香君之间周旋,尽可能维护李香君,使其免遭杀身之祸。之后李香君入内庭充当苦役和被选入宫,使之与侯方域的再次团聚愈加困难,但这也为后来二人的重新聚合埋下了伏笔。

毋庸置疑,杨龙友的“间色”角色在孔尚任的《桃花扇》中可谓尽职尽责,的确起到了勾连情节与彰显主题的作用。正是他的存在,使剧情的冲突由小变大,无论是男女之情还是政治上的斗争,都是显得跌宕起伏,错综复杂,并且通过他的戏剧活动,更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主题。所以,杨龙友人物的刻画,正是孔尚任作品创作的需要,既能有益于戏剧文学的创作,又能体现现实生活中人的真实一面。

(二)明清之际文人士子精神迷惘的深刻反映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文学是社会性的话语活动,是对现实生活客观反映的产物。孔尚任是明代著名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在戏剧人物的创作上,决不能满足于历史人物的简单再现,必然会借助于历史士人的人物原型,来展现明代社会生活中士人阶层的真实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文人士子,是一个民族的精英,在他们身上承载着一个国家的走向与未来。可以说,他们的精神状态就是当时社会面貌的现实反映。

孔尚任笔下的杨龙友就是再现了明清社会一部分文人士子的精神面貌。在《听稗》一出“中原无人,大事已不可问”的危机形势下,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与行为上比较进步的复社文人,还不忘纵情诗酒,沉醉声色,流连风月,结交名妓。杨龙友作为文人士子,就是这样,在剧中沉迷烟花之地,留恋风月之时,具有纵诞尚色的习气。在缪荃孙所撰的《秦淮广记》中记载:李贞丽“尤与阳羡陈贞慧善”。可以看出,作为复社文人的陈定生就是一个风流诗酒,沉醉风月常客。除此,在侯方域《李姬传》:“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李香君)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这也能够表明,作为复社成员、“明末四公子”与“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也是风花雪月之地的座上宾、堂上客。因此,杨龙友就是侯方域、陈定生等一批文人士子影子的投射,反映了文人士子的醉心风流的内心特性与面貌。

在《桃花扇》中,杨龙友游走于复社文人和阉党余孽马、阮之间,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可谓黑白通吃。而在历史上,有这种表现的也不乏其人。明末清初文坛领袖、散文家、诗人、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钱谦益就其中的代表。钱谦益原本明末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当初他极力拥护潞王为帝,想以此获得拥戴之功,后来,福王称帝,他又见风使舵,献媚于马、阮二人,便“上书诵马士英功,士英引为礼部尚书,复力荐阉党阮大铖等”(《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列传二百七十一·文苑一),此外,《南明野史》中也有记载,“钱(谦益)声色自娱,末路失节,既投阮大铖而以其妾柳氏出为奉酒。阮赠以珠冠一顶,价值千金。钱令柳姬谢阮,且命移席近阮。其丑状令人欲呕。”本来作为东林党、复社成员,不仅丧失立场,随波逐流,还依附马、阮势力,以求得安生,表现出了封建文人政治上软弱性与动摇性,进而反映了明清之际一些文人士子的人生的矛盾态度。

总之,杨龙友的人物形象不同以往。他的身上,不但承载了戏剧文学作品的价值使命——穿针引线,推动情节发展,更是再现了明清之际的文人士子迷恋风月、辗转宦海的生活状态,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文人士子矛盾迷惘的生存精神状态。

[1](清)孔尚任.桃花扇[M].王季思,苏寰中,杨得,评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汤国梁.简谈《桃花扇》中的杨龙友[J].齐鲁学刊,1994,(5).

猜你喜欢
李香君孔尚任士子
赶考步履不停
桃花扇
孔尚任:我和清朝隔着一曲《桃花扇》
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侯李爱情书写
“良知”的颜色
孔尚任《桃花扇》东传朝鲜王朝考述
五代时期士子入宋对宋初公文文风的影响
桃花扇落,几层妆薄
孔尚任与《桃花扇》
孔尚任是“刽子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