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①

2013-08-15 00:51:59李春英马洪斌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新加坡考核理念

李春英,马洪斌

(东北林业大学 a.教务处;b.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新加坡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经济迅猛腾飞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源在于新加坡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如今,新加坡被世人称为“亚洲教育之都”,其人才素质连续5年蝉联世界第一。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随着国外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既面临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就应该以宽广的胸怀和视野,认真研究探讨国外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充分借鉴其科学先进之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进程。

一、新加坡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是通过大学、专科学院和教师培训性质的教育学院等不同的机构来实现的。目前,新加坡共有大学4所,理工学院5所,其他各类专业院校40多所,私立院校上百所。4所大学可以授予学士以上学位,其它5所技术学院可以为不能上大学的学生提供技能培训[1]。新加坡国立大学本科生中有20%为外国留学生,在研究生部外国留学生占60%多。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知名院校都在新加坡建立了分校或者是与新加坡的高等院校联合招收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

宽容的教育环境、务实的教育实践是高等教育的两大突出特点。在倡导借鉴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新加坡高等教育大力弘扬东方儒家文化传统,积极推行亚洲道德价值观。总体而言,新加坡的教育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这种体制下的教育模式可以充分地使个人能力得以发挥,同时又可以最大程度地使整个国家的教育资源得以节约。高等教育在新加坡体现出来的计划性和实用性十分明显。人才培训计划在新加坡政府是以供求平衡原则来制定和调整的,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人才不短缺、不过剩,并能及时地按照不同需求进行改革[2]。

(一)课程设置与学位授予方面

近年来,新加坡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增加一些有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和培训思维技能的课程。本科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的课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修其它专业的课程;在成绩的考核评定方面主要是考核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目前,一种新型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加坡的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开始实施,这种培养模式对学生实行宽口径培养,学生在大学的前两年进行基本知识的学习,两年以后根据学校的考核及每个学生各自的意愿选择专业;学校尤其注意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相应地增加了社会实践课程的学时数,真正使这些人才能更好地与社会实际部门对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在学位授予方面分为四级,包括普通学士学位、荣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学生修完大学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取得相应的学分,可以获得普通学士学位。根据不同院系对人才培养标准不同,其取得普通学士学位的年限区别也很大。人文类学科和理科的一般来讲是3年,医学类的专业一般都在5年以上,其它专业的学生一般是4年。荣誉学士学位是指获得普通学位以后,再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到两个专业选修一些专业课程,每个专业一个学期要学习四门课程,就可以获得荣誉学士学位。新加坡的硕士学位分为两种,一种是课程((by Courses)硕士,另一种是论文(by Research)硕士。课程硕士是指获得荣誉学士学位后,再读1~3年的研究生课程,同时还要提交一篇已达到硕士水平的论文,这样才可申请相关的硕士学位(By Courses);论文硕士是指在获得荣誉学士学位以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用1~2年的时间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与此同时选修部分研究生课程,提交一篇已达到硕士水平的论文,满足上述条件便可申请相关的硕士学位(By Courses);在硕士学位取得后要想获得博士学位,必须再进行2~5年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同样需提交相当水平的博士论文,论文准予通过后才能获得[3]。

(二)办学理念方面

首先是教学工厂理念。这种理念模式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要经过“模拟——模仿——融合”的过程,同时要依据企业运营的环境来创建学校的教学环境,并将学校的教学环境和企业的生产环境两者紧密融合;教学工厂里除了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外,企业的各种研发项目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工厂模式下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厂是以学校的教学为本位,而不是企业的生产和研发,是为了更好达到理论教学的效果而设立的。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使学校的教学环节部分更好地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同步,并进一步的促进教学与企业的实际运行有机的融合。

其次是新加坡的教育注重教学管理的经验积累与分享。师生通过教学相长,通过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和研发项目的解决来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学习管理工作的经验,并根据解决不同的问题建立相关的知识库,再与后续师生进行学习和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又对前面的学习和经验来讲是进一步改进和丰富。

第三是新加坡的教学更注重的是一种系统的综合科技教学。这种理念的获得是基于科技学习理念的指导,将创新教学理念应用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任何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所涉及的都是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通过这种综合科技教学的理念,先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然后再从理论上设计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理念最重要的是能把理论应用在解决实际项目的问题上从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完善性,以便于下一步再次进行理论的修改和完善。

第四是新加坡的教学采用无界化的理念。通过这种无界化教学管理理念,就能通过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师生之间的联合攻关的方式,结合一个企业的实际项目来从不同的角度达到各自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的,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资源共享、节约资源,又能使问题解决的更加全面和系统。这种理念的形成还可以增加每一个学院或每一个学科的教学灵活度来应对不同项目的反应能力[4]。

(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南洋理工大学为例)

首先,新加坡的高校在教师队伍的招聘上有一套严格的遴选程序。在学校教师的任职条件方面,其明确规定教师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同时还必须在相关领域工作达五年以上,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动手能力和讲解示范能力,在录用时更加注重以往的工作经历,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硕士和博士生并不是优选对象。学校在招聘教师时,除了满足上述两个基本条件外,尤其重视对应聘者的人格与工作态度的考核。一个被确定录用的教师一般要经过由系主任和相关项目的经理组成面试考核小组对其进行考核,然后由用人单位的系主任、人事部门的主任以及另外一些与用人单位毫无关系的部门主任组成的考核组进行进一步的审核,最后由校长进行最后的面试;这次面试决定了该教师是否被录用。

其次,新加坡的高校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上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对每位教师进行业绩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教师的去留及升降级。南洋理工大学把教职员级别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讲师类和工程师类。每个类根据具体的标准和业绩又分为五个等级。级别越高业绩要求相应越低。比如讲师里的五个级别从高到低分别是第一级是首席讲师,第二级是高级讲师,第三级至第五级是讲师,但每个级别之间又有相应的区别。工程师类也是如此。学院每年年终对员工从教师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和教师的协作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这个考核并不是走形势和过场,年终考核直接关系到下一年的去留或是职位的升降。学校由专门的考核小组对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包括从事的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管理其所负责的班级的能力,在学习、实践及参加各项活动方面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对各种信息的管理和处理能力进行定性的和定量的考核。此外,还要对教师的协作能力进行考核。新加坡的高校教职员工的评估有一整套科学的程序,首先是根据上述的考核结果由部门的负责人对自己的下属进行初步的评估;再由本部门的同事间互相评估,将这两个评估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加权处理,将最后的综合评估结果报系主任,系主任根据评估结果拿出相应的处理意见;最后由校长决定此员工的晋升或去留。若某个教师考核结果符合晋升到首席讲师或高级讲师的级别,还必须经校董会进行最终同意方可。在考核结束后,名次排在相对靠后的人员如果校方不欲继续聘任,则要提前半年告知。

第三,新加坡的高校对教师既重视平时的教育,同时又鼓励其不断地学习、发展和完善自身。南洋理工大学要求教师每年都要有一段时间对自己进行业务上的充电,包括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每年都要深入一些先进企业和科研院所了解企业的最新的生产经营动态,了解科研院所正在进行哪些新技术的攻关及新产品的研发。学校要求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攻关研发的水平不落后于工程师。学校每年都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每位教师都要定期根据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需要制订其自身的长短期培训计划。对于教师的新学历学校十分重视,如果每个都师具有多个学历,那充分说明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适应学校发展的各方面的专业技能。校方组织的有利于教师发展进步的各种形势的活动:主要包括定期举办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主讲有关科技课题。另外最主要的一种常态化的活动是学校每周均安排教师与领导交流的茶话会,使员工充分了解学校不同阶段的发展动态,从而使每一位教职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得以发挥,进而增强其相互间的团结与合作,使其自我能力加以提升,大大促进教职工支持、关爱学校的热情。学校董事会及校长会通过采取各种方式来征求教职员工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如其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并取得良好效果,那么校方就会拿出一笔丰厚的报酬和奖励给建议人[5]。

二、新加坡高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主要做法,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及课程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特别是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来组织项目化教学的思路,对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专项能力、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在办学理念方面

以“教学工厂模式”为例,其主张将教学与工厂生产的实际环境相结合,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类似工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直接应用到生产实际环境中去。这种办学理念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有针对性,到企业直接就可以投入到工作中去,不需要企业再花太多的时间进行培训。这种理念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中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教育部及国家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教育部已经出台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但是如何解决实践教学的平台和基地等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在目前可否以省为单位统筹考虑建设几个大规模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使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的学生有资格进入这个大的实习实训基地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要提高企事业单位参与实践育人工作的积极性,要不断在税收、保险等政策层面上进行完善,支持企事业单位积极承担实践育人工作的责任,这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在税收政策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安排[6]。这样企业也能缓解学生的实践基地的压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的机会。

(二)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南洋理工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开发方面的思路如下:在一门新的专业课程要设置时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政治经济的发展,又要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学生本人的学习愿望。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在专业课程开发方面考虑到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但基本上没有考虑政府经济发展和学生本人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南洋理工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成立一个领导小组,该小组的组长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担任,组员则是在全系甚至是全校范围内挑选出的优秀人员组成。他们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主要有安排分学年或分学期的课程结构、课程作用的评估、学术水平的鉴定、学科名称的制定、安排学科顺序、合理分配学时数、设置科目类别、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等。在这里,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其课程的审批程序,其审批程序要逐一经过系主任到专业咨询委员会再到学术委员会。在学校完成相关的审批后还要由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再次进行审核;接下来主要是从学术的角度进行研讨,提出修改意见。委任学科协调讲师对批准后的专业课程组织具体的实施与课程改进,学科协调讲师的职务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除此之外,更要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其整个专业课程的开发过程。其课程的开发具有超前性,一般都要提前3~4年,这样才能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培训,购置相应设备,编写相应教材。再有其强调从组建专业到课程开发要实现人员、设施和资源等的无界化管理。真正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资源,提高资源共享度。

(三)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新加坡在加强高校教师的挑选、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同时,特别重视用高薪聘请高水平教师及教育专家。学校成立国际人力资源小组,去海外招聘高级人才,给他们提供高薪和舒适住房等优惠条件,把他们充实到新加坡大专院校的科研和教学岗位,以提高院校的办学水平[7]。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教师遴选与培养制度。随着师资队伍的发展,我国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合理的约束和调节机制,高标准、严要求地保证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导师个体的全面素质,注重对新聘任的教师定期进行岗位培训。高等学校要聘请校外学术界、企业界等社会各行业、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之中,一定要树立一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用人理念。

当前,由于高等教育的扩招带来的质量问题也日益突显,培养的人才能否得上、用得好,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如何降低教育的成本,如何实行因材施教,如何优化教育资源,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作用?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参照先进国家所走过的路,新加坡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好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里特别指出,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和举措,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来讲具有很大的学习和指导意义,关键在于如何将其更好地借鉴、吸收并创新。

[1]吕杰新,李军.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J].世界教育信息,200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世界62个国家教育概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0-125.

[3]沙红.新加坡的教育和人才战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4).

[4]郭惠芬.简介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一些办学形式和特色[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

[5]李大光,刘力南,曹青阳.今日新加坡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1).

[6]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EB/OL].http://www.jyb.cn/info/jyzck/201202/t20120203-476041.html.

[7]王威.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及其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

猜你喜欢
新加坡考核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学生天地(2020年4期)2020-08-25 09:07:58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海外星云(2016年5期)2016-05-24 09:23:50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小学时代(2016年36期)2016-02-25 06:28:56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