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工专业产学研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

2013-08-15 00:49:04李岳姝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产学研校企

李岳姝

(鸡西大学,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式的影响,国际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基于这种环境背景下,现代化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化工专业技术要求。高等教学的实践教学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实践可以实现创新精神培养,还可以体现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由于化工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改进实践教学,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经济竞争力。

一、产学研结合优势

首先,企业提供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岗位,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进而形成实习、毕业设计,这样便于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研究能力。其次,高职院校和生产企业实现密切合作,可以获取更多的科研课题,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过程,可以将师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进而实现整个高校的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再次,公司企业开发研制产品为学生提供了更贴近实际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素材,有助于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最后,师生参与提供了企业发展的知识支撑、研究的人才等,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因此,开展产学研结合,强化实践教学,是一项双赢的方法。

二、设置灵活的专业课及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

以往化工专业课程设置没有灵活性,教学内容的更新也相对较缓慢,没有较好的实训基地,导致职业技能训练力度缺失。新课程背景下,现行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具职业化教育特色,采用传统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难以和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所以,需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对专业进行调整,改革文化课教学目标,突出“实用”原则。学院的学科带头人应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努力打破专业基础课的限制,进一步推进课程的整改。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强化教材建设,将现代化的最新工艺、技术、内容等引进,尝试在教学实例中应用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增强实践性课程的占比,最好超过50%的比例。

高职院校应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充分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及创新能力,并对实践教学系统进一步完善,构建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为基础核心的教学模块,设置理论基础教学模块(包括专业课和基础课)、业务素质基础教学模块(专业课)、实践性教学模块(包括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等培养操作能力的环节)。并制定出各模块的相应教学内容、方式、考核及课程的设置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忽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缺陷,在充分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时间。对基础化学实验进行强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综合传统有机、无机化学和物理、分析化学等课程实验,形成“基础化学实验”课,积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重视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原理、方法的培训。还可以将实验进行单独设课,以便实现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环节连贯性,降低重复投资。

实践教学模块可设置专业课实验、综合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等实验项目;设置认识、生产和毕业实习等实习项目;设置包括化工原理课程、化工设备课程、机械制图作业及毕业设计等设计项目。学生的校内实训主要安排有机药物合成、化验操作等技能的培训,推行“一专多能”,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多种技能的人才。还可将课程分为必修、选修课程,规定必须选修的课程,然后由学生依据自身的发展需求、社会需求等选修其他课程,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组织,实现人才培养的复合型发展,提供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是一项对操作规范性要求较高的教学模式,需增强安全意识。化工企业的安全是生产的关键要素,如果不能做好安全工作,会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会影响学校的招生安排工作。设计开放性的实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度重视生产见习、实习环节。可以由化工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实习实践内容,企业安排具备丰富经验的员工带领学生实习,做好和就业岗位的有效相互连接,充分将高职院校服务、发展地方经济的理念表现出来。

三、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只有企业参与的化工职业教育才能实现出色的办学成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可为地方、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比如德国的《职业教育法》中就明确规定了企业需要对学生的培训义务,不但要承担学生培养培训费用,还应给学生发放生活津贴。我国则严重缺乏了校企合作的制度环境,开展校企合作存在了众多难题、问题,出现“一头冷、一头热”现象,企业严重缺乏动力。经调查显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许多企业不想或不太愿意提供高校教育的教学设备及培训经费,往往是学校热情高涨,企业态度冷冷清清。因此,可安排教师到企业,基于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思想,和各大化工企业进行合作,以就业为指导思想,实施“订单式”教育。确保学生就业畅通,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实现高校办学效益的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生命力就体现在就业率方面。开展“订单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确保学生的就业。利用省市化工企业优势,开展专项调查,将化工人才的现状、情况等及时摸清、掌握,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要求,与企业合作定制人才需求计划,开展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为中心的“工学结合”教育,培养学生的同时,依靠将学生送入签订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带薪实习等,完成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开展“订单式”教育,可有效确保高校、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企业发展的后备人才,同时扩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办学效益,是一种双赢合作模式。

四、通过真题真做促进产学研结合

提倡教学和科研相互之间的渗透,可以将部分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实验,开发具备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项目,教师充分挖掘科研资源,引导学生尽快接触科研实验,进行课题研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科研课题,并提供相关的毕业设计、论文命题。对课程设计理念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设计内容、科研现状及毕业设计课题之间的关联。高校开展扎实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校外增强学生的认识范围及生产实习技能,探索一套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毕业设计和论文尽量实现真题真做,一人一题。由指导教师从科研课题中进行纵向、横向分析,分解出研究课题,要求学生进行子课题研究。将学生分散到各个企业当中,聘请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校内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设计。还可以由企业依据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科研的设计课题,并提供相应研发、实习岗位,与学生合作完成科研。利用校外毕业设计,企业可以选择出合适的优秀人才,增加学生的就业率。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确保实践环节顺利开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校企长期、广泛合作,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科研、社会的互动。

[1]张毅志.高职化工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及策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58-159.

[2]毕秀成,张道旗.论高职应用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93-95.

[3]李水清,罗跃,梅平,王松,胡三清,罗春芝.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2):355,357.

[4]马凤仙.浅析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向[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12-115.

[5]何曼.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研究[D].长江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产学研校企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玩具世界(2021年6期)2021-04-19 12:15:18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电子制作(2018年9期)2018-08-04 03:31:14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32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