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加富
(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山西 大同 037400)
当今,在整个国际化教学体系中,强调的主流思想是要培养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在现代的教学模式中,越来越注重如何来探究问题,而非以往的如何解决问题。记忆式的思维也早已被批判性思维所取代,越来越讲究怎样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寻求理解也不再只是表面现象。
培养现代人才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们产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要有科学的态度,这同样也是教育事业改革的发展趋势。要想产生出探究精神,那么首先离不开问题的提出,当有了问题存在,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探究,所以问题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在当今的大学物理教育中,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就是问题教学模式。现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授课时间极少,但学校的教学任务却依然非常繁重,一般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最终的教学要求,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问题设计也很少实施,这样就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缺少了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大学物理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探讨,它会让学生们主动去思考和质疑,对这些问题作出猜测,从而自觉地去进行探究,这便是知识探索的过程,也是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所以,提高物理教育课效率的关键就是问题设计,问题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激发出他们的探知兴趣,这既是课程改革所需的,也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所应具备的。
进行高效物理教育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激发出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要让学生们对大学物理学充满求知欲望,促进他们的创新探究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这是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关键。物理系统的关键,是要强调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并不是简单地记住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知识点。大学物理教育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界永无止境的研究和进步,物理知识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学生们也应该存在这种不断变化和不断更新的思维。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其内容的本质就是要让学生们不断进行探索,因此在物理问题设计上,也可以根据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欲望来着手研究,学生们一旦对物理研究现象有了兴趣,就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学习本质。
在对大学物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构建一个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可以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抽象地表达出来,建立起物理理论的规律。比如“质点”模型和“氢原子”模型等,通过这样的模型,将问题实质性地摆在学生们眼前,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最终得出理论。做问题设计的时候,把物理模型造出来,可以通过对问题模型的研究得出本质问题,进一步了解物理的规律。在制造模型的过程中,同样是考察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建立模型的时候,老师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发挥出来,让学生有实际的研究和感受,激发出他们的物理思考精神,引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求知欲。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分为以下六点:
在大学物理教学的问题设计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创造出一个物理环境,激发出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方便学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使得学生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都以学习为主体,如果没有学生,就不会有学校的教学活动。现在的教育思想都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自身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核心,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模式下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大学物理问题设计必须结合学生们的自身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因人发问,这样才可以突出以学生为主这一原则。
教学发生的基础,就是要有活动;个体投身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的基本形式,就是要参与。让学生们尽可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现在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和方针,同时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核心。积极参与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让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因此,大部分的物理教学问题设计都应该充分考虑到怎样让学生们行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第一,在设计问题时,从情境素材到具体内容都要是真实的、可信的、有依据的,不能违背科学常理;第二,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融入科学方法要素,注重科学思想以及科学价值观,使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并掌握理想化方法、模型法、假说法等科学方法。
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启发思考,这种教学方法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启发学生思维。所以,大学物理教学问题设计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要有启发性。
在大学物理教育问题设计中,当设计大问题时,应该做到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策略开放,让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有创新意识。
在大学中,物理课教学时间向来就很少,最近几年仍就如此。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其他学科上,从而严重影响了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都会觉得物理的实用性不大,对自己掌握专业知识帮助也很小,所以就导致了大学物理课受重视程度大幅度降低。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发生,致使很多物理教育工作者长期处于迷茫、焦急、烦躁不安的复杂心态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很多新材料、新技术都不断涌现出来,各种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也明显缩短。但大学物理课教材的教学内容还很陈旧,经典物理实验内容占大部分,近代物理内容极为缺乏,当代物理和高科技应用方面的内容就更为稀有。大学物理实验室条件落后,实验所需器材也非常陈旧,学生们很难有机会对近代的物理内容进行实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老旧的教材体系早已不能满足高科技和社会发展对大学物理教学的要求。
从目前的形式看,我国的大学物理教学还停留在注入式教学方法阶段,其特点是“老师讲,学生听”;在实验教学方法上,依然是以理论为主要内容,存在方法单一、过程单一的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只需要按照指导书一步一步操作就可以完成实验项目,并不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不能够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物理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使实验流程显得过于形式。
物理教学大致可以分为“基础”和“前言”两个部分。“基础”部分例如牛顿力学、电磁学等经典内容,在整个大学物理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前言” 部分主要是研究最新成就和探索新领域,例如最近才出现的激光、超导和非平衡系统。可目前在我国的大学物理教学中,并没有对物理课程进行“分级”,使原本对物理学充满兴趣的学生们一接触物理课就对其大失所望,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物理课教育中很大一部分教学内容都无法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般的注入式教学法都缺乏展开物理过程的手段,更何况大学物理课教学中本身就存在着问题多、学时少的尴尬处境。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所以,集声音、文字、图形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应当成为大学物理课教学中的首选。多媒体教学可以最直观、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有利于激发出学生们的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主动者。
[1]樊雅平,黄生学.大学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 12) :156-157.
[2]袁虹君.大学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模式分析[J].科技资讯,2012,( 15) :203-203.
[3]江俊辉.关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7,( 9) :41-42.
[4]赵诗华.大学物理教学中若干具体问题的探讨[J].大学物理,2009,( 10) :17-19.
[5]张志颖,付申成.浅谈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