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中构建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

2013-08-15 00:46:16黄建军
天津教育 2013年10期
关键词:活动数学过程

■黄建军

□本刊记者 张 嵘 ■黄建军

一、小学数学活动式教学的概念

小学数学活动式教学是以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有以下特征和要求:一是把“以活动促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二是以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三是强调活动过程的自主性、开放式和创造性;四是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五是必须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前提。

活动式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把活动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课堂上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让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

活动式数学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把活动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为学生创设积极活动的情景,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动眼、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和运用意识,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二、小学数学活动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参与数学活动,在体验中生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是数学活动的前提。

1.从生活现象抽象出数学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所以,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从中感悟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活动是现实的、有效的,能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

如,教学六年级数学《不等式和它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天津地区某一天的天气情况“今天的气温是0C~8C”,然后,提问“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进一步指导,如果把今天的气温设为x,用数学式表示你所理解的意思,应该怎样表示。学生通过思考和同伴的启发很快地运用不等式表示出x≥0,x≤8,从而导入到本节课要研究的教学内容。

2.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生成新知识,体验数学思想。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意义建构”,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活动,新知识才能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成为有效的知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借助原有知识的生长点生成新知识,符合学生的思维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

3.从动手实践活动中生成新知,体验成功的喜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利用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从学生喜爱的实践活动出发,在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地探索新知,让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课时,教师采用了两个活动完成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一是动手实践亲自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初步感知规律,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积极参与,亲身感知。二是在学生初步感知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规律,让学生合作完成。然后,通过向左移动将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参与数学活动,在建模中提升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想的教育,学生学习的是知识,留下的是思想方法和学习能力。活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规律及知识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较为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应该是在学生的活动中生成的,活动中建立的。

1.在尝试练习中建模。

数学建模的目的是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学会团结合作,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形成学习的方法,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知,并在解决活动中建立起数学模型,达到建构的目的。

2.在合作研究中建模。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实践相互交流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和人交往。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在师生交流中理解知识,建立数学模型。

3.在提升认识中建模。

学生认识、了解,最后达到掌握知识的学习活动是逐步形成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大量感性材料的积累再上升为理性思考,达到建立模型的目的。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活动中的问题应是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活动这个载体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了合作,又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在活动中建立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能创新和发展。

数学活动式教学策略是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而有效的教学活动策略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和学生已有活动经验的积累。教学活动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要根据学科内容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专家评介:

黄建军是教育中心教研员中的佼佼者,他睿智、沉稳、成熟、干练,负责小学4至6年级数学教研工作十余年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他坚持在研究中提升、在指导中发展、在服务中奉献,受到学校干部、教师的称赞。

黄建军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他秉承着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教学的理念,积极探索数学活动式教学模式,并坚持在教研工作中贯彻这一理念。他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要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他提出了活动式教学中应坚守四个意识,即问题意识、过程意识、思想意识和发展意识,追求有趣、有用、有意义、有法、有序的教学至境,数学活动中的问题应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活动既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信黄老师的教研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一定会超越过去、创新现在、引领未来,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品位做出新的贡献。(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张富贵)

黄建军:活动式数学教学深受小学生喜欢

□本刊记者 张 嵘 ■黄建军

□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每个学科教师都思考的问题,从我的研究看,“兴趣”以对某种事物的“好奇”开始,经过有效的引导形成对某一领域的“爱好”,个体对这一领域投入的精力加大,很可能形成“特长”,发挥“特长”被他人认同,进一步产生完善的内驱力,使学生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一是培养兴趣,要尊重规律。二是激发兴趣的关键是做一个有好奇心的教师。三是培养兴趣的难点在于保持。

□小学数学活动式教学的效果如何?

■小学数学活动式教学在我区小学全面开始实践研究,通过基地校的反馈和课题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活动式教学深受小学生的喜欢,他们感觉数学变得简单了,自己变得更聪明了,特别是发现许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和数学有关,真正感觉到数学是有用的学科。通过抽样访谈发现,有许多学生觉得自己像个小数学家,因为他们知道数学由猜想开始,用实践去检验,用头脑去推理,每个数学活动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甚至于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产生了这种科学研究的本能。

□通过“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您获得了哪些教育教学素养和理念的提升?

■参加“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我思考:我们的学科教学设计活动的起点是什么?数学教育应怎样在教学中贯彻“四基”要求?和教师的相互交流中我进一步地认识到,数学课应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教学中要思考设计活动的前提,不能在学生没有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

我思考:数学教学的实质是什么?我感觉掌握知识很重要,但是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应让学生发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体验了什么,感悟了什么,生成了怎样的智慧。

发现什么——问题意识。教师要创设一种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经历什么——过程意识。我清楚地记得,《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所提到的“以问题为纽带、化结果为过程、以综合为导向”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引领了方向。化结果为过程,不是不注重结果,是在注重了过程教学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结果的认识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程意识,由只重结果转变为既关注结果,更关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体验什么——思想意识。这里的思想指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学生亲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体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并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感悟什么——发展意识。感悟是指学生亲历数学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感悟,在活动中学生才能有所感,有所悟,进而发展各种能力。

数学教育就是学生在发现、经历、体验、感悟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智慧,不仅是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积累活动的经验,体会数学思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活动数学过程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54:58
圆满的过程
商业评论(2014年11期)2015-02-28 04: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