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2013-08-15 00:49廖金宝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辅导员政治

廖金宝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

微博因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交流的及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越来越受到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青睐。微博的流行,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方式,这既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挑战,也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契机。新形势下,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对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微博使用现状分析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微博用户规模达27364.5万,使用率达50.9%,是增速最快的互联网应用。调查同样显示,微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越来越大,已渐渐成为其交流与获取信息资源的主流渠道。CNNIC数据显示,我国微博群体占网民总数的48.7%,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73.9%。

第一,微博满足了大学生信息获取的需要。微博上海量的信息资源能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大学生的见识,微博成为大学生用来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微博信息获取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选择性,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依据对方发布内容的类别与质量来选择是否“关注”某用户,并对信息内容选择性进行“保存”“评论”等。微博具有自发传播的特性,大学生可以在微博上面转发有价值、有趣的或是及时性较强的信息。

第二,微博满足大学生追求个性的需要。在大学生越来越追求有个性的事物的现在,微博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大学生的媒体个性化的需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做到“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共同讨论热点话题”。微博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可以是图片、音乐、讨论群,其表达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大学生用户可以更加随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

第三,微博满足了大学生情绪宣泄的需要。微博最主要的用途是自己写,其次才是分享和关注。当代大学生面对学业、职业、人际交往等压力,需要发泄和倾诉。大学生在微博上最主要的行为就是“写微博,发表自己观点和发泄情绪”,可以第一时间在微博上把个人心情感受发布出来,引起好友的关注,迅速得到好友的关心和开导,压力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和释放。

第四,微博满足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微博用户关注的对象主要来自同学、朋友、熟人以及有着共同爱好的人。在微博上,大学生可以与他人共同探讨热点话题,关注熟人朋友的动态,与名人进行交流等,他们可以不断地认识陌生人,很快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交友圈。

二、微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境

微博的使用进一步拓宽了思想教育的渠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及时、广泛、直接和深入。以微博为载体,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为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更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品德和行为模式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微博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赋予了大学生极高的表达自由及互动交流方式的同时,也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第一,作为“自媒体”的一种延伸,人人都可以发布消息并且传播,这些个体化的信息质量真伪难辨,很多信息的真实性没有得到甄别就进行发布和传播,导致很多大学生较难在浩瀚的信息资源中获取真实的信息。

第二,微博信息观念的多元化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微博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媒介,能传播任何信息,各种腐朽的、消极的价值观念甚至暴力色情内容都会夹杂其中,一些大学生由于辨别是非和真伪的能力不强,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扭曲伦理认知和价值观,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思考。

第三,微博信息发布的非权威性,舆论监控困难。微博由于其自由开放的本性、虚拟的特质,通过微博传播的流言谣言很难识别以及不能够有效地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

三、微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如何有效地占领微博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发挥微博对大学生的正面舆论监督和引导功能,已成为当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一,以人为本,搭建交流新平台。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应用,给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工作载体,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及时开设学生工作专题微博,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触角从课堂、宿舍及时延伸到微博虚拟世界,实现学生工作领域的全覆盖零死角。

只要加关注即可以粉丝身份发言,交流空间相对宽松和隐秘,师生间可以实现轻松、自主、自由和平等的交流。微博的匿名性也促使学生敢于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通过微博,辅导员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全面把握学生兴趣、思想动态、心理特征等一系列信息。学生也能全面了解辅导员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从而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更增加了相互的了解和信任。

第二,洞察入微,探寻大学生思想新动态。微博上,个体的生活轨迹、情感世界、价值观念以碎片化的话语进行真实表达和展示。通过浏览学生的微博,辅导员可以监控、分析、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工作,从而增强了思政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面对社会热点事件,大学生往往会进行热烈的讨论,网络上也会出现各种言论,此时如果没有正面舆论的引导,或者正面引导不够及时,学生很容易产生疑惑或恐慌。辅导员应加强对大学生微博的实时监测,对于那些主题健康、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问题和消息,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转发;对于一些负面消息或言论,则要广泛地搜集来自媒体、社会的多方信息予以分析研判,并结合大学生的社会心态,迅速而准确地把握该信息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敏感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影响,做出合理疏导。

第三,强化服务,开辟信息发布新渠道。《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但大多数情况下,高校辅导员都要管理将近500名学生,很难对学生做到一对一的辅导。而微博搭建起了一个便捷的平台,做到全方位服务学生、互动性辅导。

“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是16号文中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项新的职能。要求辅导员从帮困、心理、就业创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微博上,学生自由化记录心情、发表评论、转发观点,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爱好,适时发布院系动态、热点关注、生活提示、心理咨询、职场信息、讲座分享,通过“关注、评论、转发”等功能实现双方互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心理、就业等问题。还可以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窗口,积极倡导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随时随地解决学生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第四,掌控舆论,构建和谐稳定新校园。高校突发事件主要表现为学校管理类(如学生罢课、罢餐、打砸公共设施等)、治安案件类(如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绑架勒索等)、心理疾病类(如自闭、自残、出走、自杀等)、卫生事件类(如食物中毒、传染病等)、设施安全类以及其他偶发事件。

根据调查显示,有96%的用户表示会通过微博了解、发布对大事件、突发事件的观点,微博已经成为一个大事件、突发事件的传播舆论中心。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第一时间会在微博上进行传播,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网络聚集,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很容易造成恶性事件,影响校园的安全稳定。在校园危机管理过程中,如果学校反应不及时、回复机制不完善,极有可能加剧负面影响。

应对突发事件最好的方法是“预防”,把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辅导员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微博动态,迅速掌握和分析大学生群体舆情的形成和特征,防患于未然,迅速消除谣言和有效防止校园群体事件,通过恰当的干预帮助学生闯过心理难关,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及时通过微博发布真实信息,抢占舆论制高点和主动权。另外,辅导员可以通过发表微博,从多角度对常见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醒学生养成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

高校辅导员通过微博这一全新载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了一个顺畅的交流信息、沟通思想和资讯互动的平台,使得学校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能够在最大限度内相互沟通、相互理解。高校辅导员也需加强媒介素养学习,不断应对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

[1]熊永华,周贵忠.高校应对突发事件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对策[J].南昌高专学报,2005,(1).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辅导员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突发事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