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娅娜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为了落实意见精神,国家示范院校、国家骨干院校各建设单位外树形象,内抓课程建设、实验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工作。纵观高职教育取得的成绩和迅猛的发展,冷静下来思考,要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切实加强领导,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建设、改革、完善无一不是围绕着学院的生命线——教、学在实施,而制约着教风、学风建设的主导因素就是考风。所以,严肃考风考纪、营造学习环境成为我们夯实内功的基础,而阻碍良好考风考纪建设的关键就是考试作弊。
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和甄别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是一项基本教育制度和重要的社会制度。根据考试的目的,分为效果考试和资格考试。论文所谈的是效果考试,即是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以便更好地制定随后的教或学方略。典型的效果考试有课堂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作弊是指用欺骗的手法去做违背制度或规定的事情,从而获得优势以达到利己的目的,常常也会牺牲他人的利益。现在的作弊现象较为普遍,但普遍并不意味着理所当然。
考试作弊行为是指在监考者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时,参试者通过不正当途径参试,考核过程中在考核不允许的范围内寻求或者试图寻求答案,与公平、公正原则相悖的行为。作弊,表现形式有考前、考中、考后。考前的一切准备,如套题、泄题、找人替考、制作小抄、挑选座位等,都是为了在考试中实施夹带、偷窥、换卷;另外,还有故意铺开试卷“帮助”他人,“枪手”替考,利用现代通讯工具联合作弊等。考试结束后托人说情、送礼求老师加分提高考试成绩等属于考后作弊。
1.社会风气的影响。考试是一项社会制度,显然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各种观念、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产生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与道德缺失已经严重妨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当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目标逃不过追名逐利的浮光掠影,污染了个人生存的发展空间。金钱、利益的驱动,成为考试作弊提供供需的市场。考生有考高分的需求,就有制作考试作弊工具、出售考试答案,托关系、走后门等等的供给方式,使得考试作弊频繁发生。高考、国考的作弊现象公开曝光,在社会上出现严重的诚信缺失。
2.考试作用的误解。教师忽视了考试目标与学生成长目标的一致性,对考试的认识不足和对考试的研究不够,将考试的操作也弃繁就简,使考试的功能被弱化。在学校的实施中,考试成绩确实成为了考核教师、学生的条件,教师追求及格率、个人的殊荣,学生成绩是否“过关”影响毕业证取得、奖学金获得,成为入党的条件等等。考试的成绩用来作为衡量的单一标尺,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3.学生自律性的偏离。选择到高职院校,是所谓的不入流的大学,学生自身学习态度就不端正,身心放松、懒散。大家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更多地相互影响,使我们的学生变得世故、圆滑。一旦有人作弊成功,会递增式地影响周围同学、班级同学,而且也会把学习积极性高的同学“拉下水”,因为努力学习取得的成绩不及作弊同学的成绩高。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作弊,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4.教师的纵容。学生作弊成功,教师自然而然成为“共犯”。任课教师为了保及格率,考前复习得很到位;监考教师睁只眼闭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滋生了考试作弊的环境。任课教师的泄题、监考教师的视而不见,加之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的同情心,使投机取巧的学生更为放肆,助长了考试作弊的歪风邪气,破坏考试公平、公正的主旨,严重败坏了考风考纪。
5.作弊的处罚“不作为”。这里的“不作为”是指要么不处罚,要么处罚的力度不够。在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作弊存在更多的包容,在《学生手册》中虽然明文规定,但在操作中,学生管理部门的教师还是以教育、帮助为主,即使下发处分,三个月、六个月时间一到,学生申请自动解除,最终以理解、包容打上句号,在学生当中没有起到警示的作用。
1.营造诚信的氛围,建设诚信体系。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要加强诚信教育,培育、构建诚信的意识观念。从高考、国考到校考都存在考试作弊,整个这一升级的过程印证了“破窗效应”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地,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扔,丝毫不觉羞愧。所以,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就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首先,建立健全与诚信建设有关的各种制度。《管子·枢言》云: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孔子也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人都希望生活在讲求诚信、方圆可循、流通顺畅的社会里。建立健全与诚信建设有关的制度,让失信者受到应有的惩戒,就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注重家庭、学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影响。父母、教师是开展诚信教育的关键。曾参杀猪的故事众人皆知,“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即一诺千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非常重视诚信的教育,因此,家庭、学校要为孩子营造一个真诚的氛围。教师还要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诚实正直的人生品格、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刻苦追求的执著信念,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的新要求。
2.正确认识考试的作用。考试有测量鉴定、反馈调节、激励导向的作用。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考试评价关系到教学的全面工作,涉及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学生更应该清楚考试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考试的成绩不能用来作为衡量的单一标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只是促进学习的方法之一。
3.改革考试内容,使考试方法多样化。高职教学的重点不是获取资格,而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是否以突出能力考试为本位,以过程连续评价为基础作为考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考试内容由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内容由教学目标决定,因此教学目标决定了考试内容。考试内容选定了,在考试形式上应多元化,加大平时考核分值,相对缩小期末考试分值的比例,改革传统的闭卷笔试,加大体现学生通用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考评。并且考核内容项目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更换,整个平时考核从学期初持续到学期末,对学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考评。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考试作弊易发生在以下三个环节:一是可能发生在考试前期准备过程中。制卷过程(考试题目的采集、命题人员的选拔、试卷的形成、试卷的印刷与派送),以及考场的安排、考生资格的认定、考试活动的实施、阅卷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的作弊行为都是考试作弊。二是考试中人为地违背考试的有关规定。这是发生考试作弊频率最高的环节。三是考试后作弊。其结果造成了考试的不公,为作弊行为主体谋取了不合理的结果。只有增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素质,做好考试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校园环境。
5.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律是指在没有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纪,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去做应该做而不愿或不想做的事情;二是不做不能做、不应该做而自己想做的事情。近期由西方某国出版的《百万富翁的智慧》一书,披露了当今美国1300名百万富翁中,没有一人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才华,而是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诚实,有自我约束力。所以,自律意识培养的最简单做法就是以《学生手册》、学校的规章管理制度进行约束,营造一种井然有序的环境,让学生们做一个自律的人,把各项事情都做到更好。
6.严肃处理考试作弊。正如前面谈到的“破窗效应”,如果对考试作弊不严厉处罚,将会让更多的人仿效,甚至变本加厉。对于作弊的考生,学校、教师不应包容或从轻处罚。当然,也应该教育我们的学生担当自己所犯的错误。
[1]张立奇.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危害及预防[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樊玉枝.考试舞弊——大学德育滞后的折射[J].中国冶金教育,2006,(4).
[3]李金苹,苗一梅,廖常规.大学生作弊现象分析及对策[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6).
[4]张大俭,袁锦芳.大学生考试作弊,为什么?[J].教书育人,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