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设计中住宅设计的可变形态问题

2013-08-15 00:49:04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居住者景观设计住宅

冯 烨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话中,对建筑的概括和要求都是从静态的立场出发的。可以看出,早期建筑的特点是更静态的,具有独立性、封闭性、不可变动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有了更多要求,开始追求一种可变的动态建筑,希望静止的建筑物也能够体现出动态美。随着这种观念的出现,一方面,人们对于建筑物的美学要求提高了,可持续发展对建筑的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理论都对发展新型可变建筑提供了更好的支撑,使得建筑师们纷纷进军这一领域,促进其不断发展。

一、住宅建筑理念的发展

1.设计主题的发展

(1)体现以人为本。住宅建筑的最终目的应当是适应人的需要,因此,住宅设计的理念要有所突破,当然要追求更加舒适和便捷,充分考虑到建筑形体、景观设计、建筑设备以及智能化、节能等方面的要求,使得住宅建筑能够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

(2)体现艺术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有条件去追求住宅建筑的设计主题和一些艺术形式的结合,将当前比较单一的设计形式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设计,同时兼顾到景观设计和建筑单体和群体的艺术创造,赋予建筑符号以独特的文化品质和艺术美感,创造出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新型住宅。

2.住宅建筑外观的发展

新型住宅应当强调与环境的结合。住宅建筑一般是单体或者群体的,然而在进行住宅的设计时,应当能够将其与周边环境相结合,融入整体的风格中,尽量减少因一味地追求特点而与周围环境相冲突,减少对周边景观的影响,有相辅相成的效果。设计时,设计师要抓住和提炼出周围环境的特点,注重色彩、形体、材质等风格的一致,同时也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元素,赋予建筑物特定的文化内涵。通过造型、色彩的和谐以及文化内涵的注入,让住宅建筑拥有生命力。

3.住宅建筑功能的发展

(1)强调安全舒适。安全舒适本就是一个建筑的基本要求,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添加新的内容,如信息化、防盗、报警等。就安全来说,安全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施,以及安保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不能只依靠防盗窗等的使用。

(2)强调可持续发展。这个要求对自然资源较为贫乏的我国来说尤为重要。建筑行业对我国目前来说是一个支柱性行业,其耗能、耗材都十分大,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因此建筑上的节能环保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住宅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创新,应当全面考虑到整体、局部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线路的使用以及其他新节能技术的开发和使用,能够同时满足建造和使用阶段的节能环保要求。

(3)强调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可谓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于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近些年信息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智能住宅的概念能够逐步变成现实。可以说,住宅建筑智能化可以作为突破传统住宅建筑的一个有效手段。

4.住宅建筑结构创新

传统的住宅结构设计是受到确定的平面和空间的限制的,空间和平面的设计完成以后就无法做出更改,其中一个后果就是很多墙体、柱子和梁等的位置妨碍了人们对于空间的要求的正常使用,给生活带来不便,因此,新型可变住宅建筑应当首先处理好分割静态的结构空间,并且建立起一个可变的动态建筑空间。另外,就科学技术和造价等的限制来说,结构构件的跨度还受到一些限制。一般来说,要求住宅建筑的跨度在超过5-9米的板跨时,还要使得住宅建筑也能够满足符合市场要求的经济性指标。同时,建筑结构要符合适应性和住宅建筑的规律性,这样建筑结构的选择和使用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然而目前这方面的理论还很不成熟。

二、设计方法

1.对住宅建筑的功能空间进行划分

首先可以将家庭公共活动的空间和个人所需的比较私密性的空间进行分离,如卧室、个人工作室等可以认为私密性的空间,而厨房、门厅、卫生间等看作是公共性的空间。在进行空间单元组合时,要合理划分好这些公、私密性的空间单元。另外,可以将起居空间、餐饮空间、就寝空间和生活卫生空间进行分离。例如,可以划分出专用餐厅,或者进行套间组合设计等。

2.进行平面的可变设计

由于居住者的审美观、使用需求、家庭结构以及时代发展等的不同,其对空间的使用要求和平面布局的喜好等也不一样。由此,在设计和建造住宅建筑的时候,不仅仅要能够给出多样化的平面布局,还要使得住宅的平面布局富于可变性和差异性。同一类的使用空间的平面形状可以相同,如玄关、卫生间、厨房灯的平面单元可以唯一,然而平面的组合形式应该富有可变性,以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居住者的需要。另外,除了住宅单独一套的内部的可变性,还可以大胆地寻求一套与另一套之间,或者一层与另一层之间的联系,比如说可拆卸的墙体、楼板等,这样可以满足多样性的要求和不同时代对于空间的不同需求,虽然技术上来说暂时还比较复杂,但是可以作为一个突破的方向。

3.做好景观设计

除了基本的居住要求满足外,住宅可变形态的发展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而景观设计是这里非常重要的一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狭义的室外设计,而是包括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如居室内的私密性、安全感、亲切感等,居住环境的艺术品位、亲近自然的程度、人情味或者所能表现的其他情感。室内外的景观设计既要有所统一,又要体现出不同。综合来说,应当创造出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以利于居住者的自由活动和身心舒畅。尤其是在公共领域中,应当设计得亲近自然,包括绿化、湖泊、休息和进行休闲活动场所等。在居住区的整体规划中,要力避呆板,应当整齐划一而又富于变化,充分考虑到居住者相互间的互动,合理布置出足够的进行公共活动和人际交往的空间。绿化设计时,不应当只追求绿化率,而应当合理布置不同种类的植被,形成空间上的层次感,色彩上的变化和不同季节的变化,并配合一些建筑小品创造出更有人文气息的居住空间。

4.结构上的处理

从理论研究上来说,方案设计时宜采取一户一板的设计思想,即给住户一个完整的大空间,让住户自己选择空间的处理方案,以获得最佳的居住满意度。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设计思路仍存在一些问题,实际上纯粹的结构方面可以给这种方案足够的支撑,然而就经济效果来说却并不理想,随着楼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应当可以解决。就当前来说,采取的更多的方法是进行局部空间的可变形态的应用。也就是说,将不需要进行改变的空间尽量固定下来,而在需要进行变动的空间上采用大跨度楼板设计,最大程度上获得空间形态的可变性和建筑功能的完全性。这种方案增加了设计的难度,但是经济效果更好,更符合市场的需求。

三、住宅建筑可变形态的实现

当前开发出来的可变形态的住宅主要是“支撑体住宅”形式,这一形式为相同套型的住宅平面提供多种布置方案,具体的选择方案由居住者自己选择,有特殊要求的部分单独处理。其具体的做法主要有三部分:首先,在设计和建造阶段将住宅建筑分为支撑体部分和可分体部分,由设计单位和相关部门设计和建造支撑体部分。然后处理可分体部分,由设计师进行设计,居住者来选择,并在双方的共同合作下完成室内布局和室内景观设计等。最后,根据居住者的要求将可分体布置到其选定的支撑体之中,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相当丰富的当今时代,人们对于住宅建筑的要求和研究都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其不得不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设计理念和处理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设计的参与者已经不仅仅是建筑师们,更将居住者自身包含进来,应该说更能符合实用和美观的双重要求。当然,可变形态的住宅建筑在理论上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技术上的支持还有所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1]洪雄.建筑设计中住宅设计的革新与演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8):291.

[2]宋涛.论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133-159.

[3]邱巍,周梅.住宅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吉林勘察设计,2008,(Z1):46-47.

[4]王亚军,张策.浅谈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J].陕西建筑,2012,(6):9-11.

猜你喜欢
居住者景观设计住宅
养老机构中居住者间虐待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2023年12期)2023-06-29 02:13:04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文化纵横(2022年3期)2022-09-07 11:43:18
Jaffa住宅
现代装饰(2021年4期)2021-11-02 07:08:22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22
生态屋V01(Niu Haus)原型
挂在“树”上的住宅
学生天地(2020年30期)2020-06-01 02:25:50
MHS住宅
现代装饰(2020年3期)2020-04-13 12:54:20
A住宅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0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33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