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工作

2013-08-15 00:49陈莹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陈莹嘉,冯 维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取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心理上常常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精神障碍或者心理异常。作为同辈中的佼佼者,大学生所面对的是鲜花和掌声,他们眼中以及未来的世界往往是相当完美的。但是,当这些天之骄子们走进现实生活的时候常常会感到现实的无奈,理想中的自我难以实现,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悲观失望,消极苦闷,有的大学生甚至还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走向极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工作,帮助他们走出阴霾,进入社会,已经成为高校必须切实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002年初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使得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看起来有喜有忧。喜的是,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忧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清纯的大学校园,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集中和突出。

1.社会因素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竞争,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从小就享受着优厚的物质文化生活,根本没有进行过任何竞争方面的锻炼,面对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他们很难承受强烈而复杂的心理冲击,因此在心理上常常产生焦虑。而且,近年来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再有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的下降,对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大学生们为了将来能够在社会生活以及工作上立足,他们不得不开足马力,努力学习,即使这样,他们仍然会感到将来的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这样就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时间一长就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2.学校因素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偏重于知识文化的学习,过分强调大学生知识能力和技能,而忽视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有的高等院校即使能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但其思想品德教育只是针对于国家政策、社会公德方面的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经常束之高阁,当大学生心理方面出现压力时常常无法得到正常的梳理,以至于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大部分大学生在家庭当中过惯了小圈子的生活,无法适应高校集体生活,同学之间也因此常常发生纠纷,而高校在对于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常常只重视制度管理,对于大学生之间的小摩擦常常不闻不问,这样也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3.自身因素

在高考之前,相当多的学生对于自身估计过高,但是高考成绩出来,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而按照这个成绩升入的大学,自然也不能满足个人的要求,这样常常使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落差,由此失落迷茫,有的大学生甚至自暴自弃;大多数大学生在高中阶段都是学校或者班级内的佼佼者,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发现原来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不复存在,在高手如林的大学校园里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这样就严重地挫伤了大学生的自尊心;相当多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养尊处优,进入大学后很难一下子适应高校的生活环境,为人处世艰难;还有的大学生来自于贫困家庭,和生活优裕的同学相比常常使他们的内心产生深深的自卑感,在和同学交往中有着非常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内心也经常存在着敌对、消极的情绪。当然,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限于篇幅,笔者难以一一进行阐述。

另外,大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在人际交往方面随着大学生恋爱情况的普遍存在,造成了一些比以往更难处理的问题。由于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的娇生惯养以及在学习上的顺风顺水,使得他们打小就很少受到挫折的磨练,独立生活的能力相对较差,加上大学期间的生活与自身的梦想上有一定的落差存在,或是同学之间在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以及同学之间性格上的差异,等等,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在就学期间心理上的不稳定。另外,在处理恋爱的问题上,由于开放的校园生活让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课程”,由于一些学生在处理恋爱问题上容易走极端,造成了对自己、对他人不必要的伤害。而在学习成绩上,很多人放松了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上成了困难户,学习压力增大。

二、新时期做好高校学生的心理工作的措施

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出现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怎样更好地指导学生在观念上、知识上、能力上、心理素质上等多方面尽快适应社会的新要求,是高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力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推进大学生在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协调与发展,提高高校在德育工作方面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1.创设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

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离不开健康积极的心理社会环境,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校园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优良的心理社会环境。为创设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高校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影响大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大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挫折和失败是非常正常的,是每个人生命当中的必然现象,在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大学生必须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纠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高等院校还要经常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增进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让他们在锻炼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高校还要鼓励大学生经常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掌握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技巧,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高校还要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适应环境,如何释放压力,如何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3.实施人性化、个别化、差别化教育

我们教育的根本缺陷在于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用一个模式、一种要求代替了“因材施教”,而正确做法应该是尊重同学的兴趣、特长、爱好,建立起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发展绝对不等于平均发展,当然,具体到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还是要多样化、个性化、有针对性,比如,大力加强社团建设应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社团是由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的一个“兴趣共同体”,有共同的语言,容易产生共鸣。社团活动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格品位,提升个人境界。

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已经步入全面发展时期,已有三分之一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他们开展了许多诸如心理沙龙、心理交流等活动来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一批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队伍正在逐渐成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让大学生从理论上把握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机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弱点,并且能够针对弱点进行纠正。为做好这个工作,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心理健康课的研究力度,开设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挫折心理学等心理学课程,在增加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5.调动社会力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起来,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学校要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要将国外的科学理论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与德育、传统文化教育和成才教育充分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全社会都要正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家长和基础教育应该从小就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做好高校学生的心理工作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事,高校必须加大研究力度,创设多种条件,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1]任淑萍.浅析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给予危机介入理论的深思[J].山东青年,2011,(7).

[2]周晓玲,常倩桥.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与对策[J].吉林广播大学学报,2011,(2).

[3]蔡灿龙.闽南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