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永丹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崭新命题,并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作了科学界定。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和概念表述、理论渊源和现实根据以及构建的原则和路径方法等问题,从多维度、多层面全面切入并展开深入的分析和论述,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纵观近三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总结成果,以期进一步推进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既是学术界探讨的中心话语,也是这一命题展开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就是对其“普遍本质”和“内在实质”的反映和概括。而基本范畴则是“范畴中最本质、最稳定、最普遍的那部分”。近年来,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作了大量的论述,由于各自的立场、观点和研究的视角不同,所提出的基本范畴也各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一元论”和“多元论”两种。所谓“一元论”,就是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构成是由一个最本质、最普遍而居于最高层次的范畴所构成的。近三年来持这种观点的学者甚少。在2008年之前,“一元论”者主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献,从“现实”与“终极”两个维度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持这类观点的学者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有:“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公民的普遍幸福”“社会和谐”“共同富裕”“社会公正”“以人为本”“社会公平”等等。也有学者指出:“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社会形态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反,近三年来“多元论”则代表了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和内容构成作了全面而深入的辨析。柯缇祖认为“以人为本”“共同富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团结和谐”“开放包容”这六层次、二十四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梅荣政教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如下概括,即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独立自主、共同富裕。亦可再简化为求是、人本、自主、共富。迟云从“五位一体”的角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范畴。韩震认为:“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念是框架与实质、结构与要素、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民主自由”“公平正义”“人道和谐”是整合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追求、社会主义的理想境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了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行为规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杨兴林认为,一个统领范畴(以人为本)、四个基本范畴(共同富裕、民主法治、科学文明、和谐共生)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学者们还概括提炼出了“国强、民富、人发展”“以人为本,民主公正”“公正、友爱、发展、和谐”等观点。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表述,学术界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基本涵义的研究是从辨析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开始的。在这个层面上,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实质,两者具有一致性和同质性,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种概括。但是,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辨析上存在着分歧。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能适用世界上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只适用于我们中国范围内,此学者进一步指出,“民主”“和谐”“富强”“公平正义”等观念更确切的提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哪里?依据什么?”仍然是学术界必须要回答的问题。近年来,学界从不同的侧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基作了全面分析。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学术界较一致地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有学者指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及其在20世纪的历史演进。戴木才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对未来社会的预见,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积极承接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和价值共识,又要积极汲取世界社会主义实践运动的经验教训并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的价值认同为现实基础,还要高度展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这就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高度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另外,众多学者对概括、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的基本思路和原则也作了论述,如“六种基本思路”说、“六种基本原则”说、“五大基本原则”说以及“三个基础”说。纵观学者们的论述,其最大的共性就在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基础的概括,坚持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构建,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中心议题。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层面展开,着重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原则与路径方法。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民的心里生根发芽,转化为人们的普遍认同和自觉追求,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扩大主体的受益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主体的利益。也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论基础之维、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的历史成果之维、以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借鉴的当代人类社会基本核心价值之维和以儒家价值观为中心的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之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四个理论维度。张俊等指出,“包容性”“先进性”“精炼性”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现实社会的客观要求。近三年来,学术界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迟云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探索,指出了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条路径:“加强价值主体建设,增强忧患意识,担当社会责任”“努力优化核心价值观发育的社会环境”“探索创新有效方式方法”“加强社会规约工程建设,形成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刘越指出:“宣传告知”“说理论证”“实践强化机制”分别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路径”、“关键路径”和“重要路径”。于喜廷等指出,深化理论研究、加强宣传推广和有效促进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路径选择,通过有效路径来传播、灌输、渗透,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价值追求和外化为行为自觉。靳志强立足“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及其历史在场”,主张从宏观层面形成价值观认同,从中观层面务实自觉认同的物质基础和从微观层面约束价值观分化,以利益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张永芳着重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路径,进而指出,“对人的本质的追问与解读”“对人生价值的探寻与升华”“对人的社会交往的不断扩展与深化”“对认识辩证本质的把握和运用”,是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前提条件、基本方向、根本途径和基本要求。从总体上看,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这都为进一步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通俗化、普及化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近三年来,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回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源于哪里?”“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依据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作用?”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从全局来看,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研究空间,有待进一步深层次探讨的地方仍较多。学者们凝练、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范畴纷繁复杂,分歧较大,仍需要进一步科学论证。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概念的辨析及其相互关系仍需要进一步挖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路径方法的讨论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在实践层面仍需要进一步开拓。当前,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而言,应该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注重探究以下问题:要围绕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辨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和内在逻辑;要围绕“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精神旗帜进一步辨析二者的关系;要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开拓方式方法,创新体制机制,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效途径和全民认同培育路径;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依据,以社会现实为线索,将理论研究与解决人民价值观念存在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也是今后学术界关注的一个基本方向。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3]高国希.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州学刊,2006,(6).
[4]王占阳.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J].科学社会主义,2005,(4).
[5]朱天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J].社会主义研究,2006,(1).
[6]孙武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6).
[7]周智.社会公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J].齐鲁学刊,2005,(6).
[8]杨乃初.以人为本: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价值理念[J].新疆社会科学,2010,(2).
[9]俞可平.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J].理论参考,2005,(2).
[10]郭莉,刘汉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辨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1).
[11]柯缇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红旗文稿,2012,(2).
[12]梅荣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构成[J].红旗文稿,2012,(9).
[13]迟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14]韩震.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与核心价值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09,(1).
[15]杨兴林.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视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学习论坛,2012,(6).
[16]盖伯琳,王小路.国强、民富、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3).
[17]包心鉴.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内涵[J].理论学刊,2011,(1).
[18]黄岩,陈伟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探微[J].求实,2011,(1).
[19]顾友仁,方爱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向度——近五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伦理学研究,2011,(2).
[20]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04-03(9).
[21]韩震.“民主、公正、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及其原则[J].红旗文稿,2012,(06).
[22]黄蓉生,习蓉晖.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2).
[23]戴木才.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二 [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4]戴木才.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三 [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25]戴木才著.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现实与前景[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
[26]唐晓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维度和建构[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9,(6).
[27]张俊等.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28]刘越.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3).
[29]于喜廷,靳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2).
[30]靳志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利益机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31]张永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路径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