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特征

2013-08-15 00:49王爱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程序变化

王爱玲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作为我国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自古至今在人们的生活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体现的节日文化内涵无疑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的节日民俗也在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春节的变化则是这些众多变化的一个缩影。

一、传统春节

春节又称阴历年、农历新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年、大年、过大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被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

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包括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除夕的贴年画、春联、守岁,正月初一的拜年祭祖,初五的送穷神迎财神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有的是正月十九)结束,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同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一样,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大约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规律,由此有了“年”的概念,指代粮食一次成熟的时间(北方作物一年一熟)。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年”字都形象地表达了谷穗成熟的意思。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

在古代,春节被寄托了种种意义。这点,从春节多样复杂的活动可见一斑。例如:扫尘是为了除旧迎新,挂年画是为了驱鬼保平安等等。大致总结来说,春节的功能往往包括除旧、迎新、祈福、团圆、感谢祖先和上苍、驱邪、娱乐等。

二、现代春节

相较于传统春节,毫无疑问现代的春节从程序、功能、影响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变化。这里将从几个方面来着重阐述。

(一)程序的变化

春节的程序,这里指的是整个春节期间的诸多仪式和流程。毫无疑问,春节的程序变化是最为明显直接的,同样也是变化最大的。

首先,许多传统的程序逐渐消失。就宏观来看,整个春节的流程大大缩短,目前常见的过程一般仅以除夕、年初一为核心向前后各略扩展,全部往往不会超过十五天,传统的过年过一个多月几乎已经见不到了。具体而言,许多传统的项目已经消失,例如笔者的家乡如今过年最重要的流程包括小年、除夕贴春联、初一大拜年、初二三亲人拜访、初五吃饺子表示过年结束,这比起传统的过年仪式无疑有了从时间到内容的大大缩减。之前的大规模祭祖、扫尘等活动已经没有,而之后的初七“人日”、初八“谷子日”、初九的“天公生”等对于很多人来说也已经成了陌生的名词。

其次,保留的项目简化。因为意义比较重要而保留的节日,其内容也有明显的简化。仪式性的活动减少,更多的被实用性的活动取代。以小年为例,通常传统的小年包括祭灶、蒸花馍、写春联、吃灶糖,而如今许多人尤其是生活在都市的人已经不可能祭灶,更不会蒸花馍了,甚至于由于许多地方小年并不放假,这个节就不过了。

最后,增加了新的程序。最为知名和被认可的恐怕就是春节晚会了,无论近些年舆论对其如何评论,春节期间大大小小的晚会确实成为人们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其他的一些虽然没有春晚具有代表性,但也是一种新的趋势和现象,例如春节旅游,尤以比北方气候较好的海南等地旅游为多,则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更加舒适的要求。

(二)功能的变化

春节的功能,是指其种种仪式背后的文化指向和目的,是人们对春节的期待和希望,也是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实际意义。可以说,春节的功能是比程序更为深层次的内容,其表现更多的不是外在的变化,而是人们内在心里的不同。而程序的变化在某些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功能的外在表现。

在传统的春节中,人们通过扫尘来除旧迎新,通过祭灶祭祖来祈福、感谢祖先和上苍,通过家族团聚来实现团圆和亲戚间情感的沟通,通过贴春联年画、放爆竹驱邪、娱乐。而如今,程序的外在变化其实也表明了人们对于春节功能意义需求的变化。当宗族制度逐渐解体,人们对于祖先的崇拜逐渐减弱,祭祖的活动规模和影响都有所减小。当现代生活的种种用具取代了传统的灶台等,祭灶、贴年画的习俗也逐渐式微。随着人们对于传统神鬼体系的质疑和观念的转变,驱邪祈福的活动也发生了变化。

另一个保留下的重要功能就是娱乐,高节奏、高效率的生活使人们在平时有较大的压力,而春节假期作为较长的假期之一的确是休息调整的重要机会。春节程序的简化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对于轻松节日的期待。

(三)影响的变化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最悠久的节日之一,自古至今一直都对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的整个东亚有影响,从马来西亚、新加坡到越南、韩国,都有庆祝春节的民俗。而如今,春节的影响却远远不止这个范围。无论是纽约的唐人街、英国的华人区还是澳大利亚的华人聚居地,中国春节的影响范围已经大大超过了传统的范围。随着华人的走向世界,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春节的传统习俗在这些华人区得到了比大陆更好的保留。可以说,春节正在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中国符号,传递这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影响着世界。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春节的现代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春节程序大大简化,部分消失,新的程序加入。春节功能实用化、简单化、娱乐性与团聚成为最重要的意义。春节影响的范围扩大,跨越文化圈的限制,由内部节日演变为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三、变化原因的分析

(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文化层面的变化往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社会的变迁则是最根本的、最核心的要件。

传统春节是在农业社会基础上建立,其本意即是庆祝收获的一种象征。所以当以农业为主导的传统社会逐渐瓦解,人们规律的年作息与日作息被打破,一些基于农时而设立的程序不可避免地被撤销。一些节日因此而消失,而对于春节来说,其原本农业含义已经基本被取代,祭祀常见的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象征消失。

同时,随着商业化程度的提高,传统节日的商业氛围加重,一些颇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由于商家的参与失去了过程的意义而直接达到了结果。例如传统春节中,腊月二十三会特意请人写春联,种类繁多,而如今,大多数家庭都会选择出售的春联,美则美矣,那份文化感和虔诚确实打折不少。

商业社会所崇尚的文化取向也对春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注重效率和时间、强调个人实力的重要性而非家族影响,使得春节的程序不可避免地简化、家族团聚向家庭团聚演变。同时,人们经过高压高强度的工作,对于节假的期待更多的是休闲。

(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由于经济结构的影响,农业社会解体后,人们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家人的分散程度提高,一方面限制了春节许多活动的展开,一方面突出其团圆的重要作用。

另外,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大量涌入城市。不同于农村人人之间亲密交流的生活方式,城市生活更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和个人空间的占有,对于春节大规模庆祝的热情降低。

(三)社会观念的根本性变化

现代民主社会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以往的尊卑有序、贫富有序有了质的冲击,尊重的重心已经由对于特权的崇拜改为对长辈的尊敬,而对于鬼神的崇拜也渐渐减弱,对于一些传说逐渐采用客观的态度看待。因此,一些与之相关的活动随着人们心理的变化也逐渐消失或者改变其原意。例如,置天地桌供奉神灵的习俗在城市许多人家已经看不到了,而鞭炮的意义也从驱鬼演变为娱乐的手段之一。

(四)传媒手段的进步

电视网络等传媒手段的深入影响,使人们对于节日的期待越来越趋向娱乐化,并且越来越拒绝面对面的交流,当足不出户成为一种生活常态,现实中的节日影响必然大大折扣。

(五)文化交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全球化的语境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更是不可避免。一方面是春节随着华人的向外流动实现文化的迁移,对外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外来节日的进入对春节产生冲击。如果有一天,当圣诞节越来越热闹而春节越来越冷清的时候,春节将不可避免面临如上元节一样的传统节日的困境了。当然,除却直接的冲击,中西方的节日文化也确实在实现某种融合。春节开始在年前大购物、看春晚等活动中体现出一些西方节日的因素。

节日的变化不可避免并且已经发生,无论是程序的简化还是内容的减少,甚至于影响力的降低,我们都不能片面地评判其好或坏,毕竟变化是永恒所在的。而节日作为社会思想文化的集中展现,其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某种反作用。春节作为中华传统节日的典型代表,以其为主体进行分析就是希望可以从中管窥整个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特征和变化原因。

其实,节日变化是以程序的变化为中心,向内昭示节日功能和人们对其期待的变化,向外表现对于外界社会影响的变化。三者的结合则是节日的根本性含义。

节日的变化何尝不是社会变迁的缩影,社会的商业化与世俗化都在春节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对节日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其意义不仅在于对传统节日本身内容变化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借此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因素并预言节日发展方向和传统节日的最终归宿。

当人们呼唤信仰与追求的时候,在节日这个源于信仰和庆祝的平台上,是不是更能达到目标?鉴于此,对于春节的保护也具有了更大的意义和必要性。春节的现代化决不能意味着其个性化特征和对于中华文化象征意义的消失。相反,虽然程序简单化、意义精简化,春节所固有的意义例如家庭观念以及其传承的文化依然应当得到很好的保护以致发扬。无论是外在形式的与时俱进,还是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只要这些节日的实质性含义得以保留,这些发展对于节日来说都是一种正面意义。

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保护节日使节日适应新的时代同时保有顽强生命力也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太多的节日消失,太多的节日变化,这些太多,需要文化的守护者为之探寻新的路子。

[1]于兰等.春节生活百科[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

[2]庄华峰.中国社会生活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3]孙秉山.为什么过节——中国节日之文化精神[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4]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程序变化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从9到3的变化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这五年的变化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创卫暗访程序有待改进
鸟的变化系列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