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祎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4)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来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第一”助学理念运行贫困生助学工作。学院已经形成了“奖(国家各项奖学金)、助(国家、地方、学校、企业各项助学金及补助金)、贷(国家助学和生源地助学商业贷款)、勤(校内外勤工俭学项目)、减(免)(学费减免绿色通道及免费师范生政策)、代(服兵役学生国家代偿学费)、捐(社会、企业、个人捐助基金等)、缓(缓交学费)”在内较完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贫困生助学体系。具体包括:
奖学金:学院现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和行业企业奖学金等多种奖学金项目。
助学贷款:学院学生可享受国家支持的助学贷款项目,同时可以申请中山市政府为中山市本地学子入学提供的“大学通”助学贷款项目。
勤工助学:学院设立的勤工助学相关岗位包括实习实训室、校内工厂、校外合作企业、后勤服务中心、图书馆、宿舍管理助理、辅导员办公室助理、班导师助理等多种有偿常设劳动岗位250个左右,帮助参加勤工俭学的经济贫困生减轻生活压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困难补助:学院学生可申请学院助学金项目(3000元/年)。中山市政府的“大学通”助学金项目,中山本地学子可申请。学院有了由师生捐款设置的“健康基金”,对一些突发事件和遇到重大困难的学生可以资助。
减(免)学费:学院设立了为孤残学子、少数民族特殊学生、烈士优抚子女、特别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减(免)收学费制度,帮助特别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绿色通道:指对学院录取的新入学大学生中特别困难或者发生重大事故变故的经济困难学生采取先入学——核实情况——后补办手续——给予资助的程序,帮助特别学生入学。
社会企业捐助制度:通过联系社会热心人士、企业、慈善团体募集资金对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或奖励学习优秀的学生。如社会企业捐助的“爱兰”助学基金、物流行业为学院学生设立的物流专业奖学金等项目。
缓交学费制度:对部分学生确因经济条件所限不能按时缴交学费的,为使这部分学生不致因此影响学业,学校制定缓交学费制度,一般期限为半年或一年,同学可以按照制度设置的条件申请获得缓交学费资格。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自成立以来,在政府主导下积极融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推进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的四方联动,以“一镇一品一专业”为办学思路,为中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政校企行”四方联动对于学院贫困生助学政策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积累了一些具有我院特色的资助办法。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山市政府唯一的公办高校,自建校始就得到了政府的全力支持,学院的建设发展也纳入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规划。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这种特有的政治资源优势,在学院经济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上积极寻求政府支持,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企业多方参与的资助体系。学院专门成立了“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市经贸局、科技局、发改局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等,指导学院“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这对于学院贫困生资助体系也有着先天的优势。中山市将通过政府资助的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新录取大学生圆大学梦。中山市通过成立“大学通”助学项目,已资助学生5653人次,2012学年将发放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约370万元。此种助学形式分为“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助学金”两种,申请人可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进行申请。助学金额为:选择生源地助学贷款者,每人每年可在指定银行申请总额不超过一万的贴息贷款,毕业后自付本息;选择助学金者,如被本科院校录取,可获得总额一万元的助学金;如被专科院校录取的,可获得总额6000元的助学金。此外,中山市助学办还允许助学金申请人同时向就读高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等,不影响享受国家常规的助学政策的支持。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进一步规范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促进勤工助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4号)和《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教财[2007]7号)制定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同学可以在课程时间之外自愿申请学院公开公布的勤工助学岗位,由学院通过性格能力评估,安排与之匹配的勤工助学岗位。
学院每学期由学生处统一协调各部门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如各系部班级为班导师设立了班导师助理岗位,优先选拔优秀但经济困难的同学协助班导师处理班级管理事务,特别是让大二优秀学生为大一新生进行入学指导,尽快使新生适应大学学习。另外,还有辅导员助理、图书馆助理、阅览室值班助理、宿舍管理助理、食堂助理、学院文件收发助理、人事档案管理助理、党支部档案助理、教务处信息管理助理等多种岗位。学院设立了有偿劳动勤工助学岗位250个左右,既缓解了经济贫困生生活压力,又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于2009年3月27日建成开园,创业园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设有12个经营门店,并配备一个管理办公室。大学生创业园是学院创业教育课程的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同时也是学院开展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素质训练的实践场所。创业园坚持“优选项目、协调指导、咨询服务、安全规范”的运作理念,免费为学生搭建高效务实的创业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开办自己的实体企业中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学院每年举办“创业项目评比”大赛,学院从学生的创业项目中进行挑选评估,获奖的优秀项目团队可以进驻学院创办的校内创业园区进行孵化运营,安排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专门指导,同时对经济困难生的创业团队还进行减免租金政策,鼓励经济困难生进行自主创业,这样不仅为学生进行了创业尝试,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就业的信息和创业的意识。另外,学院与中山市创业孵化基地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毕业后学院推荐有条件的创业团队入孵中山市创业孵化基地,提高创业团队的生命力和做大做强、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对于贫困生助学体系的构建,一直坚持“以经济资助为主体,心理救助为关键,多种能力扶助为重点”的立体资助模式。学院坚持不仅在经济上给予学生资助,而且在心理上和能力上的扶助更是重点。在此原则下,学院于2009年4月9日由受到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和自强不息的学生群体组建励志社。励志社成立以来,积极弘扬“自强、自立、自信”的社团宗旨,在学生工作处的支持和团委的帮助下,组织社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励志活动和感恩活动,帮助社员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使社员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学院以“励志社”为依托,为广大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搭建自强自立的成长平台。学院励志社由经济贫困学生发起,他们把贫困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特点结合起来,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加强自身各方面的锻炼。励志社把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信息提升结合起来,以面向学院的学生活动为载体,鼓励经济困难的同学从活动中得到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从心理和能力上彻底脱困,提升自己面对困难、面对人生的自信心。
一直以来,大多数经济困难生带着家庭出身的自卑心理来到学校,他们通常不能以一个正常的心态与同学们进行交往,久而久之,贫困生抱成一团。他们想得到学院的资助,又怕别人知道自己是经济困难生,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使自己不仅在物质经济上贫困,长期下来导致心理上也出现“贫困特征”。很多同学甚至认为自己反正是贫困生,政府和学校给予的资助自己拿到也是理所应当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各种各样的贫困资助都希望占为己有。以往学校接受社会资助的资金大多是把钱发到受助学生手里,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学生是被动接受资助。由于是“输血”型的资助,缺少激励机制,造成资助效果欠佳,也不能可持续发展。国家出台的经济贫困生资助体系政策的初衷是帮助经济困难生全面提升各方面能力,追求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仅在经济上不再有负担,同时在心理上更应该成长起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面对以后的人生挑战。学院针对有些贫困学生“等、靠、要”的思想设立贫困生奖励基金,用于奖励积极面对人生的经济困难生,鼓励贫困生努力学习、认真生活。另一方面,开展一些团体辅导和拓展心理训练,加强他们自身心理素质上的提高,提升他们的自救意识和能力,让众多贫困生从内在提升自己,变得对人生充满自信,提升“造血”能力,从心理上和能力上真正脱贫。
学院积极探索“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镇一品一专业”的办学思路,与镇区企业关系密切,共谋发展,先后与各镇成立小榄工商学院、古镇灯饰学院和南区电梯学院等二级产业学院。另外“中山市服务业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电梯行业首批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等先后挂牌成立,30家市内行业协会进驻学院,数十家企业与学院联合开办人才培养订单班,70多名教师成为省、市级科技特派员。2011年学院“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方案获省教育厅批复同意。寻求社会企业资助资源也是我院贫困生资助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院依靠中山市的企业资源和我院在中山良好的办学声誉,开展校企合作,将人才培养与贫困生资助相结合。学院秉着“修德、砺能、笃行、创新”的校训精神,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力创有特色的高职教育新路子。目前,学院已与200余家企业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学组织、实习就业等方面展开了长效、深度的合作。企业下订单开设的“电梯班”“风电班”“银行班”等就是校企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的结晶。许多企业与学院有“订单班”合作也都成立了助学基金和奖学金项目用于支持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1]万伟平.公办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2,(3).
[2]阮鹏,彭成静,刘隆祺.论贫困大学生自救体系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