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013-08-15 00:45:41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天水市天水文化产业

何 阳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

一、天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大市,这是基于对天水特殊市情理性认识的战略抉择。我们应该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根据天水特殊的文化资源,对天水市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从国家有关文化政策层面入手。这里需要理清三个关系:一是1984年天水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二是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天水被定位为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三是在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中,天水被定位为中华始祖文化区。从以上三重关系分析,天水市在全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全省文化资源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对天水市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定位的依据。天水文化资源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始祖文化上,始祖文化肇启了中华文明,始祖文化在天水就是伏羲文化。因此,加快天水市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以始祖文化为主线,以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为核心,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主题,以文化旅游为载体,全面推进特色文化大市建设。

二、天水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一)政策规划滞后,体制机制创新活力不足

面对新兴文化产业和国家有关政策,我们在研究政策、吃透政策和用好政策方面反应迟钝,缺乏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规划不到位,体制机制制约因素尚比较明显。目前,天水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管理体制不活、运行机制不畅。

(二)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品牌效应还没有形成

“有文化,没产业”,“景点多,收入少”,“有资源,没品牌”,是目前天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天水作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境内文化古迹星罗棋布,民俗文化多姿多彩,文化资源地位特殊,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受历史、自然、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的地位还难以相称。

(三)文化产业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天水文化产业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还是一块短板。文化产业规模偏小,文化企业实力偏弱,分散经营,产业集聚度不高,资源整合利用程度不高,与现代产业的结合度不高,相关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集约化的格局尚未形成,特别缺少富有竞争力的大中型文化企业,是制约天水市文化大发展的突出因素。另外,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会展业、文化产品制造等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文化产业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四)人才匮乏,经营管理方式落后

面对方兴未艾的文化产业发展,地处内陆的天水,最缺的是人才。由于文化人才的匮乏,导致文化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缺乏创新和竞争力。缺乏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没有健全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流动和奖励机制,是制约天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五)融资困难,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引擎

制约天水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依然是资金缺乏。目前,天水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来源仍然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参与投资很少,文化企业融资困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面临巨大挑战。

三、天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文化立市

文化是天水城市之魂,也是天水最丰富的资源,文化立市是对天水城市性质的准确定位。所谓文化立市,就是依据一个城市的自然、历史、社会等诸多条件而确定的城市文化形象基调。在一定意义上,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反映和代表着其所在地域的文化形象,决定着该地区文化形象的选择走向。天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石窟艺术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主的“五大文化”特色鲜明,古民居、古树名木更是一张张吸引探幽者的名片,这是天水市的独特优势和最大优势。坚持文化立市,不仅是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天水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还可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引领

政策是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敏锐把握政策、熟练掌握政策、有效落实政策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年,国家对西部、对甘肃和天水非常关怀和倾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这些政策文件能够争取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对我们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没有政策能争取到政策是能力,有了政策能落实好政策更是本事。要立足掌握政策、用好政策这个基点。掌握政策,一是要吃透政策的精神实质,理解政策的核心意图。二是要把握政策的基本取向,抓住政策关注的重点。三是要注意政策的基本界限,明确政策的操作方式。运用政策,一是要善于把政策转化为具体的措施项目。二是要善于把政策变成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要善于发挥各种政策的集成效应。要从全局的高度出发,从本地的实际出发,把国家扶持西部大开发和天水发展的各项各类政策,统筹加以学习,系统加以思考,立体加以推动,做到对各种政策学懂弄通、融会贯通,形成强大合力。

(三)市场主导

产业化就是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政府的作用,一是引导,二是扶持。文化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经营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什么类型的文化产业应由市场来决定,政府大包大揽是孵化不出文化产业的。

(四)重点突破

从国家文化产业战略规划的大局分析,天水的特色是主要以文化旅游为龙头来发展文化产业,要把文化旅游作为主攻方向,使之成为带有全局观念的文化产业形态。对于天水来讲有着以下几大优势:一是有丰富独特的民俗民居;二是自然生态环境幽美,气候宜人;三是有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加上民俗风情、自然环境,形成了非常强大的旅游基础。因此,以文化旅游为龙头去发展和带动文化产业是切实可行的。在文化产业规划中,天水一定要突出比较优势,抓好特色产业的发展,继续培育和壮大文化旅游、节庆会展、演艺娱乐、民间工艺、出版印刷等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逐步形成具有天水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四、天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文化体制改革

改革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扶持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走向市场,通过兼并重组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引导非公经济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强化文化市场服务与管理,加快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市的文化创造活力,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

(二)整合文化资源

打资源牌,走产业路,是天水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要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就需要拓展文化产业,应当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发展有特色的文化产业,整合文化资源,走集约化发展之路。要牢牢抓住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限制,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扶持重点文化企业集团,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

(三)打造文化品牌

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必须把文化亮点打造成品牌。特别是要打好文化资源富集牌,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大对“羲皇故里”、生态天水、宜居天水、文化天水的宣传力度,打响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和麦积山等代表的天水文化特质的品牌,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城市形象品牌;加强对伏羲公祭大典暨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的引导和宣传,形成文化节会品牌;加强对《一画开天》、《麦积圣歌》等优秀剧目的加工提高和宣传推介,形成一批演艺品牌。打造一批体现天水特色、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四)培育和壮大文化龙头企业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在明确文化产业主导方向的基础上,要加快对文化骨干企业的培养力度,壮大文化市场的经营主体,推动和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龙头企业。启动实施文化企业“百龙工程”(即争取用5年时间打造100家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积极扶持飞天雕漆、汉唐陶艺、大漠行麻鞋、天水新华印刷厂等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五)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

建设“一廊”、“三园”、“十大工程”,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集群。

“一廊”即建设丝绸之路文化带天水百里石窟艺术长廊,打造华夏石窟艺术之都。

“三园”即建设中华文化始祖园,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建设大地湾国家遗址考古公园,打造世界级考古旅游目的地;建设麦积山文化产业园,打造中国西部文化旅游发展高地。

“十大工程”即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程、古民居保护工程、古街名巷保护工程、古树名木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古玩书画保护工程、特色名吃城工程、民间工艺美术工程、节庆会展工程和娱乐演艺工程。

(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项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也是最便捷、最有效的切入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以项目运作带动天水文化产业全方位发展。要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提升研究谋划项目的能力。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一批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大项目。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报刊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出版印刷、文化旅游等产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七)实施文化人才战略

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天水发展文化产业的软肋和短板,是缺乏创意、策划、资本运作等相关人才。要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要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要注重文化创意、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为天水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八)大力拓展投融资渠道

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在融资渠道上,政府起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招商引资才是主力。政府要积极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建设,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重点倾斜和扶持,对文化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天水市天水文化产业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44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学生天地(2020年5期)2020-08-25 09:08:56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中小学校长(2020年6期)2020-08-07 10:54:36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艺术品鉴(2020年4期)2020-07-24 08:17:50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4:22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美食(2018年10期)2018-10-18 08:10:58
走进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初级中学——大山上最美是坚守
学生天地(2017年8期)2017-05-17 05:49:48
《天水之镜像》
艺术评论(2017年2期)2017-03-16 07:19:51
文化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7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