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先进性建设与高等学校育人职能的实现

2013-08-15 00:47
唐山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先进性共产党员教职工

郑 禾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063000)

在中国和平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起世界瞩目的形势下,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要命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而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关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的核心问题。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在马克思列宁主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密切联系自身改革发展的实际,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高等教育语境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实现高等学校的育人职能。

一、高等学校育人职能的具体内涵

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高等学校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为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直接提供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都离不开高等学校的育人职能。在目前情况下,高等学校的育人职能可以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方向的导航职能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要求高等学校,无论在指导思想、工作要求还是政治导向上都必须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相适应,必须为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服务。高等学校要发挥政治方向的导航职能,就要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二)先进文化的传承职能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高等学校通过认知、审美、伦理各方面的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势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励其创造力持续迸发,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升。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在更高的水平上了解、学习和消化人类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洞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认识自身的生理、心理和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通过高等学校对民族文化、异域文化的阐释和解读,使大学生成为传承和移植人类先进文化的专门人才,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

(三)法制理念的培育职能

在一个健全法制的历史进程中,高等学校的目标和任务无不渗透着法的内容,高等学校教书育人的形式和手段无不体现着法的意志。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高等学校通过贯穿课堂内外的法制教育,不仅使大学生学法、知法,而且通过日常的纪律约束使大学生懂法、守法,更重要的是使其成为法律法规的自觉践行者和深谙法律的宣传员。也就是说,要使今天的大学生、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捍卫法治社会的中坚力量。

(四)民主意识的催生职能

高等学校是民主氛围最浓的一块热土,在这块热土上,大学生应当成为捍卫民主的斗士,传播民主的精英,践行民主的典范。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应当从社会主义民主精神的传播入手,在课堂上下以及学校的整体管理上推行民主监督,实施民主管理,培养民主意识,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民主的高等学校,使大学生亲历民主体验。在培养大学生带头成为民主的表率的同时,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识别力、公民意识的自律力和法纪法规的践行力。

(五)健康人格的塑造职能

作为学校教育最高端的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用特定的社会目标来统一大学生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注重对大学生的理论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先进的思想体系成为学校教育的主导。同时注重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健康人格的塑造,使大学生的成长既要服从人格健康发展的需要,更要服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高等学校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大学生的生理、心理、道德和审美各要素完美地统一、平衡、协调,为他们提供各种平台,使其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目的是培养健康乐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大学生在自己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不断进取、不懈努力,人格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六)科学技术的转化功能

高等学校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任何科学技术都要通过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来组织实施和传授。高等学校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科技成果,通过共同参与创新战略联盟,高等学校自身的知识优势和人才优势发挥着科技创新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作用。高等学校正在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和生产力系统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的劳动者。

二、高等学校的育人职能体现党的先进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等教育的先导性、长期性和基础性是自身最根本的特点。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育人职能充分体现着党的先进性。

(一)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高等学校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生产力中人是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高等学校在培养创造先进生产力的知识分子群体和核心竞争人才,在培养数以亿计的素质优良的劳动者与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开拓、创造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因此,振兴教育,培养人才,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高等学校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的同时,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培养模式的创新,努力以当今社会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武装学生的头脑,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在科学研究中,努力探索和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发展先进的、实用性的科研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在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探索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二)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高等学校是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今天的大学生必将历史的成为宏伟壮丽的伟大中国梦的圆梦人。他们具备什么样的共同理想和精神风貌,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崇高情操,完成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即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三)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高等学校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实现人民大众受教育的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享受教育权利和接受良好教育是现代社会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和最根本的利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因此,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质量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要求,为处境不利人群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使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确保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公正,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高等学校正是从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站在广大人民利益的高度,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其他智力服务,满足广大人民接受教育的需求和其他智力需求。

三、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符合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格局,使得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理念、办学定位、培养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学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党的先进性建设对高等学校今后的发展策略、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等具有深刻影响,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能否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人”就是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等学校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是高等学校落实“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现实要求,是高等学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认清和处理好高等教育的内部和外部、高等学校的内部和外部统筹协调的问题,也就是统筹协调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统筹协调高等学校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

(二)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

党的十八大再一次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要始终按照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始终牢记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使命,始终紧紧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始终坚持并努力实践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不懈地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三)必须坚持为人民办好高等教育的宗旨

党的十八大再一次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等学校在追求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卓越性的同时,还必须让人民满意。高等学校能否让人民满意,是检验高等学校办得好坏的标准,也是检验高等学校实践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既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目标,也是一个实现难度非常高的目标,一个需要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的目标。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需要实践的检验,检验的标准就是,高等教育要能够让人民群众觉得有用,能够推进毕业生就业,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必须坚持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为核心

目前,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涉及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的发展也由规模的扩张转向质量的提高。教育部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等学校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把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坚决把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

(五)必须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速度协调发展

高等学校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速度协调发展。高等学校办学规模是学校发展的概括化反映,适度规模是组织系统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高等学校规模扩展不仅是高等学校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必须指出,规模大并非是学校发展的唯一标志。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将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中心任务,寻求办学特色将是高等学校富有生命活力的关键。以质量、效益求发展,以特色求生存,质量、效益和特色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这应该是未来高等学校必不可少的主要特征。因此,高等学校的教育理念应该与时俱进而不囿于传统,办学定位应该科学求是而不贪大求全,培养模式应该以质量为本而不因多而滥。目的是使高等学校步入不断调整完善、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轨道。

四、在高等教育语境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通过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去努力践行

高等学校要实现育人职能,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而共产党员则是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所以,高等学校教职工中的共产党员在实现高等学校育人职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关键的作用。高等学校教职工中的共产党员必须明确并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立足本职工作,发挥先锋作用,坚持教书育人。

(一)高校教职工中的共产党员要做到育人为本与德育为先双重职责相结合

高等学校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原则,坚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有机结合并协调发展,始终不渝地强化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切实有效地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理论教育,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大学生对先进文化、主流文化接收与接受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大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从而确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高等学校的教师要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高等学校的管理工作者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高等学校的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高校教职工中的共产党员要做到人民教师和共产党员双重身份相结合

与革命战争时期不同,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党的每个成员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因此,每个党员都有政治身份和职业身份的双重身份。体现在高等学校的教职工身上,那就是:共产党员的政治身份规定着其先进分子的角色,人民教师的职业身份规定着其一般公民的角色;共产党员是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考验加入组织的先进分子,代表着一种政治身份,人民教师是一种服务社会并因此而取得回报的工作选择,表示一种职业身份。在高等学校内部,为了防止党的先进性缺失,这种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双重身份应该是非常和谐、不能分离的。作为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必须保持先进性,不能只强调教师的职业品行而淡薄党员的政治身份,不能只看重知识传授而轻视思想教育,更不能只突出业务水平而弱化了党员标准。党员教职工要保持和发扬先进性,关键就在于正确处理好职业身份和政治身份的关系,真正做到双重身份的内在统一,在完成好职业身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好政治身份的先进作用。要时刻明确教书育人是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根本任务。

(三)高校教职工中的共产党员要做到恪守党性与遵循师德双重约束相结合

党有党性,师有师德。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根本属性或本质特点,如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艰苦奋斗的模范、实事求是的模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模范等等。师德是在公民道德的基础上,根据高等教育的特殊规律,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的伦理要求,如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关心和爱护学生、教书育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言传身教等等。在高等学校内部,对教职工中的共产党员来讲,党性和师德是内在的统一。作为教职工,遵循师德的规范要求是最起码的条件;而坚持党性则是党员教职工的更进一步的追求。两者之间没有丝毫的矛盾。在高等学校中,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职工不一定是共产党员,但一个党员教职工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党员教职工必须坚持党性,坚持党性体现在遵循师德的规范要求之中,坚持党性和遵循师德不是分离的。高等学校教职工中的共产党员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应该是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双重身份的重合和叠加。坚持党性是更高境界的理想追求,在遵循师德规范要求方面必然更加自觉、更为出色。高等学校教职工中的共产党员应该也必须是党的先进性的忠实实践者。

(四)高校教职工中的共产党员要做到勤奋学习与努力工作双重任务相结合

高等学校的教职工是正确的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和教书育人的示范者,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感染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美德。勤奋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高等学校的共产党员要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指导实践,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要在运用理论的同时发展理论。从高等学校的工作实际出发,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完成自身工作的本领,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要在高等教育战线上和教育教学改革中,胸怀全局、心系学生,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创造一流工作业绩,身体力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猜你喜欢
先进性共产党员教职工
山东省 发挥少工委组织作用 彰显团属青少年宫为党育人先进性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作答
——献给优秀共产党员
篆刻
共产党员,上
共产党员,上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