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春
区域增长极理论最先由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F.Perroux)提出以来,他在法国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的《经济空间:理论与应用》(1950)一文中首次提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区域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概念。
布代维尔(J.R.Bouderville)在《区域经济规划问题》(1957)和《国土整治和发展极》(1972)等著述中将“增长中心”这一地理学空间概念引入佩鲁区域增长极,把佩鲁区域增长极的内涵从产业关系转向地理空间关系,并赋予经济空间以地理意义,对增长极理论进行了完善,把区域增长极定义为“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德裔美籍发展经济学先驱赫尔希曼(Hirschman)把区域增长极的目标指向了城市等地理单元。赫尔希曼指出:区域发展中,工业投资应集中在初具规模的城市,这不仅能推动城市增长,促进城市等地理单元区域“区域增长极”的形成,还能带动周围腹地经济发展。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约翰·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n)在《区域发展政策——委内瑞拉案例研究》(1961)和《区域规划与政策》(1966)等著作,提出了著名的“核心一边缘”理论,并把政治因素纳入区域增长极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认为,任何国家的区域系统,都是由中心和外围两个子空间系统组成的,中心区或核心区即为区域增长极。进一步发展了区域增长极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区域增长极理论从沉寂到再度繁荣,并得到新发展,诸多关于区域增长极的新理论频频出台,主要包括产业集群理论(代表者迈克尔·波特,伯格曼、弗塞)、新产业空间理论(代表者者奥勒曼斯、米厄斯、斯科)、新经济空间理论(利非巴维尔、格林和、泽厄)、新经济地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代表者迪克斯特、斯蒂格利)等等。随后区域增长极理论开始进入我国,成为指导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规划明确提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打造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得益于其外部需求和内在的现实条件,包括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经济发展状况: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不仅是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经济的规划,也是体现改革创新的规划。作为全国第一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务院赋予的先行先试的优惠内容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推进航空管理的先行先试,优先开放郑州的第五航权,适当的时候开放第七航权。二是创新海关监管制度,促进航空物流和加工贸易的发展。三是服务外包政策方面,支持实验区设立服务外包的产业园区,享受服务外包有关的优惠政策。四是土地政策上,明确建设用地指标要向实验区倾斜。2012年10月19日,郑州海关出台了《关于促进河南省外贸持续稳定增长的二十条措施》。在对现有保税业务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上,支持郑州新政综合保税区开展融资租赁、保税期货交割、国际服务外包、金融结算、拓展维修等试点,加快“区港联动”、“区区联动”步伐,促进大通关、大口岸、大物流平台,进一步拓展了综合保税区功能,强化了其核心增长极地位。2003年4月28日,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获得保税航油经营许可,这是中部地区首个获批开展保税航油业务的机场。新郑机场开展保税航油业务后,在海关批准的保税仓库有效期内,将以不含增值税的价格向民航国际航班销售进口保税的航空燃油。航油占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四成左右,这项政策可降低郑州出港国际航班17%的燃油成本,降低了航空公司运营的成本。据估算,仅2012年郑州机场可为国际航班提供保税油5万吨,全年可为在郑州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节省近5000万元的运营成本。拥有保税航油对机场来说,将大大增强国外航空公司开辟国际航线的吸引力,同时增强国内航空公司拓展国际航线能力,对航空港实验区来说保税航油业务将极大激励国内外航空公司在郑开辟或拓展国际航线。这些优惠政策必将吸引大批500强企业入住实验区,实现实验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势必吸引国外及沿海地区的人流、物流向郑州转移,成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增长极。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地处内陆腹地,空域条件较好,一个半小时航程内覆盖中国2/3的主要城市和3/5的人口,全省铁路营业里程4822公里,基本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米”字形布局高铁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30公里,所有县城均可2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完善的陆空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使得其货物集疏的物流成本和时效成本优势明显。在我国条空域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地方承担着中国大陆本土80%的货运量和客运量,把这三大机场的门户机场功能、中转功能拨出去成为我国航空发展的一种必然,郑州航空港恰恰是具备了这一条件。郑州航空港区的基本理念,就是要通过打通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物流网络,在中部地区形成一个与世界贸易往来的通道,为中部各省发展提供服务,促进引领地区发展。郑州航空港的发展模式是货运优先、以货带客。郑州以发展航空货运枢纽为突破口,拓展优化航线网络,强化陆空交通衔接,构建设施先进、网络完善、支撑有力、运行高效的航空货运集疏系统。同时,郑州航空港新郑保税区的获批,使其成为中部六省首家综合保税区,随着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外交往的加速和提升,中部这几个机场都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形成特点不同的发展路径,但郑州航空港区借助这一有利政策先机,必将成为领头羊。就目前而言,中部六省现有的10多条货运航线,郑州占了九成。可以说,作为中部六省首个综合保税区,郑州综合保税区的成功建立发展,必会使其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同时为中部地区发展保税区项目起到“指南针”作用。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速度经济时代,航空运输已经成为第五冲击波,航空经济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从这个层面讲郑州航空港区必定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2010年7月富士康项目签约入住郑州航空港区,并在2012年完成产值1210亿元,成为河南首家单厂超千亿元企业。在富士康的集聚效应和雁阵效应带动下,郑州航空港区的区位优势越发凸显,成为国内外信息产业开发商的投资首选地。目前已有100多家富士康协力厂商,40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郑州航空港区,为其承接产业转移成为郑州新区发展的先行区创造了条件。目前,围绕富士康“8+1+3”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14年累计引进重大项目220个,总投资786亿元,吸引电子信息、光电与半导体、精密机械、高端物流服务业等技工贸企业上千家入住。按照规划编制的时间表,最近几年,我省还将积极引进富士康合作代工的华为、联想、小米、索尼等手机品牌,并推动苹果公司在郑州设立营销中心和全球物流分拨中心及离岸结算中心。同时,利用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的销售渠道,合作生产我省的自主品牌高端定制手机,把郑州航空港区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近年来,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按照“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战略定位,明确“一城五区”发展规划,大力实施“五化”战略,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网络化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建设“三大主体”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2012年,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7亿元,同比增长77.6%;工业生产总值达到1265亿元,同比增长168%,成为全省首个超千亿元产业集聚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9亿元,同比增长105.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153.6%,其中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86.5%;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2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85亿美元,同比增长220%,占全市比重的78.2%,占全省比重的55.1%,其中出口总值156.5亿元,同比增长214.8%,对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91.2%,拉动全省进出口总额位居中部六省第一。
推动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是新时期我国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于优化我国航空货运布局,推动航空港经济发展,带动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