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总体性特征

2013-08-15 00:50:45赵丽华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理论课逻辑

赵丽华

(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 太原 030024)

当前,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成为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不仅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而且要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特征。这些主要特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科学性、不可替代性、人民性、整体性和实践性。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总体性特征出发,才能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以是科学,一是由于它能合理地解释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其中的主题和难题;二是能有效地预见未来,并为尔后的实践所证实。列宁曾经写道:“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这种科学理论说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从一种社会生活结构中发展出另一种更高级的结构,如何从农奴制度中生长中资本主义。”[1]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要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容,而且要让研究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二卷序言中讲:“只要列举一下马克思为第二卷留下的亲笔材料,就可以证明,马克思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展以前,是以多么无比认真的态度,以多么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力求使这些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对待马克思的著作,对待马克思的一系列“伟大发现”,也要采取无比认真的态度和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认真学习和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引导研究生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像马克思那样勇于探索,寻求真理。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

要让研究生喜欢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让学生能自觉地、主动地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讲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特有的吸引力来。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课程,与研究生的其他课程相比较,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才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阐述了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性的规律。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这一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重点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规律,说明了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引导其人生发展的方向。再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所阐述的基本观点,如唯物辩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生产劳动的观点、群众观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观点等等,对于其他的政治理论课程,进而对于其他的专业学科课程,都是应该始终遵循和贯彻的基本观点,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于研究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专业学习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性意义。只有让学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才能为学生学好其他各门课程,增长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才干,奠定政治上的、思想上的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性

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应同对本科生有所区别。不应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做一介绍,而应更进一步,要帮助学生在整体性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所贯彻的内在的一致性、共通性和逻辑的系统性、严密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共同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共同的理论品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共同的社会理想,等等。除此而外,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其内在的逻辑结构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座宏伟的理论大厦的话,其魅力不仅来自于其内容的真理性,而且来自于其内在逻辑结构的系统性和严密性。要让学生喜欢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仅要讲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来,而且要讲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逻辑结构上的整体性之美来。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贯穿着一个整体的逻辑框架结构,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分析起点,从这一基点出发,归纳出自然、社会和思维中的最本质的规律,再从客观的辩证法中抽象出主观的辩证法,即辩证逻辑的思想方法,然后运用主客观统一的、能动的认识逻辑来解析人类的历史实践,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规律,演绎对未来社会的憧憬。这样的框架结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逻辑。过去我们受前苏联的影响,机械地依据学科专业的门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解为三个各自独立的体系框架,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现在我们要突破过去三大学说各自独立的体系框架,强调从整体性上讲授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容,都贯穿着一个核心范畴,即实践和劳动,都是围绕着不同条件下的实践或劳动方式,构建其具体的理论体系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中,以“物质世界和实践”为题来开篇,物质范畴是实践存在的前提,但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成为世界观和方法论部分的核心概念,因为世界的物质性、社会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联系起来,实践是连接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精神的纽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理论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中,围绕的中心不是一般的实践范畴,而是特殊的历史的实践范畴,即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实践,资本主义劳动实践方式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运行及灭亡的规律。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中,围绕的中心是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实践,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再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构建了一个范畴递进的完美的理论逻辑结构。由一个体现人的存在方式的范畴作为逻辑起点,由一个体现人的发展本质的范畴作为逻辑中心,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各个范畴相互联系、逐级递进,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严密的逻辑体系,比如在政治经济学中,以商品为起点范畴,以资本为统治范畴,以剩余价值为中心范畴,构建起了商品-货币-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分配过程和总过程的科学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结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理论逻辑上的充分体现和具体运用,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时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构建理论逻辑体系的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结构,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逻辑穿透力和魅力,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结构之美,才能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具有实践性,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也要坚持实践性。在教学中要注意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研究生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首先,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并要继续经受实践检验的真理。毛泽东说过:“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今天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不仅因为它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而且因为它是为我们今天的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前人的某些论断或原理,如果不符合今天的实际,我们也要加以修正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所以是真理,正是在于其不是脱离实践,而是不断面向实际,结合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不断增强其真理性的成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品质。

其次,教师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当今世界、中国社会发展及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解释实际,用丰富的实践“印证”理论,并且丰富和发展理论的内容,这样才能讲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来[2]。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在讲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我们应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内容同当前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危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一方面,运用理论课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来分析当前的资本主义危机,当前的资本主义危机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资本的贪婪导致劳动者购买力增长赶不上生产的速度,造成生产过剩的结果。另一方面,当前的资本主义危机又呈现出原有理论的内容所解释不了的特征。为什么这次危机突出表现为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为什么中产阶级在这次危机中受打击最大?为什么占领华尔街式的社会运动在发达国家此起彼伏?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诸多变化,从对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中,理解和把握资本主义危机的新特征,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

再一个是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的理论时,可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现阶段的资本和劳动的矛盾。在我国现阶段,资本和劳动具有同一性,共处于一个经济社会共同体,共同为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需要服务。另一方面,二者之间又有斗争性,资本为了增值,追求利润最大化,就要限制压低劳动者的薪酬,如果对此不加限制,就会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应怎样规范?社会主义工资是否以劳动力价值为限?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感染力。

总的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不应只是教会学生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知识和观点,而是要通过结合实际和训练,使学生具有将共性内容的原理运用于具体个性问题中,并产生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找到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的结合方式和结合点,并用这一结合点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教会学生密切关注当今世界、国家和学生自己的实际问题,用学习的理论去说明它,验证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和普遍性,更要教会学生通过运用理论分析实践中的新特点、新做法,概括或提炼出新的观点和方法,找到理论和实际的新的结合方式,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精彩的最终体现[3]。

[1]列宁.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1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

[3]赵丽华.关于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创新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7):55-58.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理论课逻辑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4:24
逻辑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创新的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37°女人(2017年11期)2017-11-14 20:27:40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