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英
刘朝英:铁道部运输局电务部副主任 100844 北京
在全路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部党组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在昆明召开全路电务系统工作会议。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全路电务系统在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提高设备运用质量,推进铁路技术发展等方面有很多收获,需要认真地总结;展望新的一年,任务更加繁重,压力更加巨大,需要认真研究和谋划。我们要认真开好这次会议,为做好全年的电务工作奠定基础。
2012年,电务系统按照部党组的战略部署,以安全大检查活动为契机,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为载体,紧紧抓住安全、管理、质量等关键环节,在专业管理、安全生产、设备质量、技术发展、客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确保了电务安全生产基本稳定,为铁路科学发展做出了新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务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全路电务系统牢记“三点共识”,认真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始终把运输安全放在首位,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狠抓规章制度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基本建立。按照铁道部关于深化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电务部组织制定了《关于深化电务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意见》,贯彻了“管理是最大风险源”的理念,提出了电务系统具体的风险成因、风险后果,明确了安全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制定了控制和应急处置措施。各铁路局深入开展安全风险教育,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实施办法,结合本局实际研判风险源,科学制定管控措施,在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作业标准、过程控制、现场卡控、应急处置、闭环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初步建立了安全风险管理机制。
二是恶性违章作业得到有效遏制,电务安全生产基本稳定。全路电务系统持续不断地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和反违章活动,广大职工对违章作业危害性认识有了新的提高,严格落实标准化作业流程逐步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增强了现场安全生产自控能力,确保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联锁纪律、作业纪律、卡控措施的落实,遏制了点外作业、超范围施工、简化作业程序、违章使用封连线、破坏联锁关系、联锁试验不彻底等问题发生。在施工和故障处理中,能够严格执行登销记、联系、要点制度,落实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责任,强化现场作业卡控,使现场作业基本处于安全有效控制范围之内。今年以来,全路电务系统没有发生恶性违章导致的行车事故,确保了电务安全生产的基本稳定。
三是日常安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各局电务部门普遍建立了日、旬及月度安全统计分析制度,全面掌握故障、检测、监测信息,分析原因,制订整改措施,对减少电务故障件数,压缩故障延时起到积极的作用。结合风险管理,各单位建立风险问题库,制定控制风险和消除风险的措施,明确整改责任部门和期限,实行闭环管理,使安全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各局结合实际,建立了安全预警机制、与现场对话机制、干部下现场写实工作机制等,事故故障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也不断完善,有力地推进了安全制度的落实。如郑州局科学制定故障考核机制,故障考核合理适度,重点加强过程风险控制,从政策上对遏制违章作业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
四是深入开展了安全大检查。各级电务部门按照部统一部署开展了安全大检查,在自查反思、现场调研检查的基础上,从管理制度、设备安全、施工安全、设备质量入手,深刻剖析安全管理和干部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电务部、电务处按照“转作风、减会议、上一线、保安全”的要求,深入工区、现场,添乘机车,跟班作业,指导现场规范安全管理。各电务段、通信段按照部、局的部署和要求,扎实开展安全反思和安全大检查活动,以高铁和客车安全为重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专人负责,逐项销号,集中整治了一批安全隐患,安全大检查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是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效果。针对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深入开展了专项整治。搭建了C2/C3列控系统、计算机联锁设备和ZPW-2000轨道电路仿真测试平台,系统地进行了仿真测试,梳理了系统设备在设计、标准、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问题库。针对测试和运用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启动了相关规范的修订工作。组织实施了ATP车载设备整治,重点对车载设备软件进行升级,ATP故障率下降明显,同比每百万公里由2.65件降至1.87件,降幅约30%;克服了部分计算机联锁设备在特定情况下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了联锁关系的正确;重新修订轨道电路参数调整表,逐区段整治,解决了客专ZPW-2000轨道电路瞬间占用丢失问题。
2.电务设备维护管理水平和运用质量不断提高。为适应运输生产和技术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维护管理体系,通过提高维护管理水平促进了设备运用质量的提高。
一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高铁维护管理体系。高铁的维护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局、段高铁管理机构基本建立,车间的组织力量和技术力量不断加强。在总结几年来高铁维护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高铁维护规则,规范了“天窗”修作业组织方式、修程修制等维护作业制度和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应急预案。武汉局重视新线开通设备整治,强化现场维护作业控制,并在高铁分级维修方面进行了探索。针对高铁技术特点,一些铁路局对部分信号新技术设备开展了厂家维保尝试,如广铁集团与厂家签订了RBC、TSRS、ATP等设备维保协议,通过维保方式,既保证了维护质量,又解决了维护部门技术不足的问题。组织召开了全路高铁安全与维护研讨会,交流了经验,形成了共识,进一步深化了高铁维护管理体系建设。
二是电务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和管理取得新进展。各局认真贯彻《关于加强电务调度指挥中心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电务段调度指挥中心建设,通过对信号集中监测、预警平台、TDCS/CTC、DMS、LKJ、机车信号等终端监测信息进行集中整合,形成了电务调度指挥基本信息平台。同时组织力量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完善运用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了集中监测在指导设备维护和预防设备故障等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现场车间和工区测试分析的指导,强化监测数据的综合利用,根据试验车、动检车检测数据,加强对固定设备和车载设备运用状态的分析,及时发现和克服设备隐患,努力实现设备的针对性维护。
三是不断加强GSM-R网和铁路骨干传输网的维护管理。各局通过部综合检测车、局电务试验车、接口监测等设备,掌握了大量GSM-R网络运行状态和信息,加强了网络动、静态数据的综合分析,提高了故障处理和网络优化的能力。为了降低公网用户抢占GSM-R网络信道资源的概率,制定了GSM-R用户按照接入等级进行控制的方案,经郑西高铁、长吉城际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已全面组织实施。针对既有铁路通信骨干传输网大量设备超期服役、故障频发等问题,通信系统不断加强网管巡视,提前发现预警信息,将可能导致大通道中断的隐患提前消除。加强与维保单位联系,督促备品备件、坏板坏件返修流转,保证了传输系统的畅通。加强光缆径路巡视和防护,加装光纤切换装置,降低了光缆中断的可能性,今年骨干传输系统中断次数同比减少10%,平均延时减少34%,济南、郑州局取得了全年大通道无中断的好成绩。
四是积极开展设备集中整治,不断提高设备运用质量。针对道岔转辙设备惯性故障,全路普遍开展了道岔卡阻、杆件螺栓旷动、密贴不良等整治,沈阳铁路局坚持开展车、工、电联合整治,消除道岔结合部隐患,夯实了道岔转辙设备基础质量。针对LKJ漏换数据、版本不符的隐患,北京局从管理和技术手段入手,强化数据换装、基础数据审核等关键环节控制,并采取版本识别等技术手段,有效防止了LKJ数据的错装漏换。针对通信铁塔安装质量问题,通信部门开展了铁塔安全检查和整治,明确了铁塔维护管理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落实了维护责任,增强了对铁塔安全的掌控能力。各局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积极开展轨道电路的检查调整、光电缆线路整治,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整治,联锁关系核对、基础数据核对、电气特性测试、设备质量鉴定等工作,确保了设备安全良好运用。
3.专业技术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各级电务部门从源头规范专业技术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推进了标准和制度的完善,强化了落实。
一是全面清理、完善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电务部对历年所发的各种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等进行了彻底的梳理,废止了315份文函及电报,提出了拟制定、修订的规章、技术文件目录。2012年已完成制订、修订高铁信号维护规则等24个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技术文件,为强化电务安全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各局结合安全风险管理,认真清理规章制度,配套制定并完善了相关的设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应急预案以及标准化作业程序,专业管理进一步规范。
二是积极推进标准化创建工作。结合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电务部制定了《电务系统安全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各局结合实际,以安全风险管理为核心,以标准化科室、标准化车间、标准化班组和标准化设备为重点,认真开展调研,确定切合实际的标准化建设内容,系统地制定标准。采取典型创建、经验交流、总结提高、组织推广等方式方法,积极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极大地提升了电务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例如上海、济南铁路局细化完善管理和作业标准化实施措施,将电务系统各项标准化要求制作成光盘教学片下发,作为标准化活动的基本模板,并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全面推进标准化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了现场作业的标准化,提升了电务设备的检修质量。
三是积极推进大修和技改工作。各局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主体作用,安排资金,对超期和淘汰设备进行大修和技术改造。太原局精心组织,完成了160余公里的自动闭塞改造、400余公里通信光缆以及535公里网络通道的补强改造;昆明局实行大修设备分级分类管理,加大对联锁设备的投入,完成了15个车站的联锁大修;北京局投入4485万元对车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和补强;广铁集团积极开展计算机联锁总线电源、减速器、过桥电缆防护钢槽和电缆等大修,进一步夯实了设备基础质量。
四是发挥专业技术管理的优势,提升电务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根据设备运用中发现的问题,各级电务专业技术管理部门认真组织技术攻关,在设备厂家的支持配合下,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设备安全性能。CTC增加列车占用丢失报警功能,提高了调度指挥的安全保障能力;开展信号系统时钟同步工作,实现了计算机联锁、信号集中监测等设备的时钟与TDCS/CTC时钟的同步;对通信监测和网管系统进行了优化调整和整合,使其发挥了综合效益;部分局还加强了检修基地建设,提高了出所质量;适应铁路运输“百千工程”,组织LKJ软件研发、试验,并具备了全面更新的条件;结合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对GSM-R和列控的数据管理;继续开展全路主要干线GSM-R网络干扰监测工作,积极与地方无线电管理部门联系,消除影响铁路专用无线网络正常运行的干扰源;积极组织开展GSM-R网络优化,无线网络质量不断提高;实践证明,加强专业技术管理是确保电务系统安全可靠运用的有效手段。
五是狠抓产品源头质量。各设备厂家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健全内部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安全性能测试、加强质量管理过程控制,建立内部模拟的第三方评估机制,不断提高产品出厂质量。电务部加大对主要安全产品厂家的督促检查,对批次质量问题采取了责令厂家召回的措施。沈阳、上海、广铁等铁路局多次组织厂家进行质量和故障分析,查明原因,组织整改,产品源头质量进一步提高。
4.顺利完成高铁建设和开通的各项运营准备工作。2012年先后开通了汉宜、龙厦、合蚌、哈大、京石武客专和高铁线路,累计约2500公里,各相关铁路局提前介入,严格把关,全部实现了顺利开通的目标。
一是积极主动地参与高铁建设。各相关铁路局组织电务人员从集成方案到工程施工全面提前介入,积极做好技术协调和质量把关工作,工程建设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组织开展了静、动态验收,参与安全评估、联调联试,重点解决了枢纽站高铁信号系统间的接口衔接问题;提前做好人员培训,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建设,为顺利接管奠定了基础;开通初期,根据运用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库,逐条制定整改措施,补强设备薄弱环节,消除设备隐患,新开高铁的运行基本稳定。
二是广泛积累了高铁互联互通的经验。随着高铁建设的延伸,跨线运行、贯通枢纽已成为制约高铁按期开通的重要因素。今年,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信信号顺利实现了合肥、武汉、郑州、石家庄、沈阳、长春等枢纽的接入,满足了列控的连续控制和GSM-R的连续覆盖。在郑州枢纽实现了郑武与郑西两个C3平台的互联互通;在石家庄和长春枢纽实现了京郑与石太、哈大与长吉C3与C2的跨线运行,并实践了C3车载在C2区段采用应答器过分相的控车模式。组织完成了300T车载设备和300H车载设备的互联互通验证,车载设备的互联互通基本完成。同时,实现了不同厂家GSMR核心网、无线网间的互联互通。
三是通信信号联调联试不断优化。经过多条高铁和客专的实践,铁科院及路局已熟练掌握联调联试技术和组织方式,效率不断提高、案例不断充实、动检车装备不断完善,可以完全承担C2/C3列控各种场景、案例的测试,验证各子系统接口性能,测试各个列控平台的互联互通,开展GSM-R场强测试、QoS质量检测和运行质量统计,指导GSM-R网络优化,已形成了具有我国高铁特色的通信信号联调联试技术,确保了列控和GSM-R网络稳定运用。同时,积极开展枢纽复杂场景联调联试和跨线运行测试,丰富联调联试方案和测试方法,为高铁顺利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系统集成水平不断提高。在总结前期客专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设计单位不断完善设计方案,集成商团队优化施工工艺、强化施工组织、净化施工环境、加强组织协调,提高了工程质量。主要设备供货厂家注重质量控制,加强室内仿真测试,积极参与集成商组织的互联互通测试,适应各种速度调整、方案优化的需要,严格流程管理,确保了工期和质量要求。同时,在开通初期积极开展保驾护航,克服设备缺陷和隐患,为高铁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5.积极开展职工培训工作。电务部会同劳卫司组织专家,完成了高速铁路通信信号专业的现场设备维修、列控设备维修等职工培训教材的审定工作。会同人事司对高铁技术管理岗位人员提出了任职资格要求,并组织制定相关培训教材。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截至年底,铁道部集中组织完成各类培训班50期,2960人次,为各铁路局培养了一批高速铁路电务维护的技术骨干。
各铁路局根据管内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理论培训和实作培训,使参培人员系统地掌握了专业知识,熟悉了列控、核心网等设备,掌握了设备故障分析和处理方法,现场作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同志们,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确定了奋斗目标,为铁路的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铁道部加快改革步伐,确立路局主体地位,强化安全风险管理,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电务系统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拼搏的精神、扎实的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实现了电务安全生产基本稳定。在此我代表运输局向全路电务系统的干部职工以及积极参与电务技术发展并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集成商、供货商、科研院校和设计施工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高铁的快速延伸、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安全与维护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一定要充分认清所面临的形势,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保持清醒的头脑,化解安全风险,消除薄弱环节。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电务安全风险的复杂性和严峻性。随着电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软硬件的大量应用,使电务安全风险较传统的继电设备更具复杂性,对风险的研判和防范更具挑战性。尽管新技术设备大多都采取了双套比较、闭环检查等安全措施,也进行了大量仿真测试,但仍难以穷举,各种不利因素的相互组合,仍有隐性风险。如何在应用中发现安全风险、在运用维护中规避安全风险、在日常管理中有效控制安全风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高铁安全管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各局已接管的客专和高铁已超过9000公里,涉及12个铁路局,虽然确定了机构、定员,制定了规章制度,但基本上沿用了传统的管理方法,高铁的运用规律、安全规律还未完全掌握,管理的针对性还不够强。如何更好地利用检测监测设备、完善“天窗”作业组织方式、采用先进技术创新维护手段,建立适应高铁需求的维护管理体系,还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此外,高铁设备尚未达到稳定状态,各种故障、缺陷不断暴露,在运用中如何完善细化应急预案,开展集中整治,是高铁当前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是电务惯性故障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道岔转辙设备、轨道电路等惯性故障在全年故障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一半以上,而且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暴露出工电联合整治不到位,日常检修质量不高,对外界的防御能力较差等维护问题;也暴露出重视不够、办法不多,监测数据没有充分利用,缺乏系统研究等管理问题。电缆故障频繁发生,故障延时长、影响大,已经成为电务惯性故障的重点和难点。ATP经过整治,故障率虽明显下降,但随着动车组数量不断增加,故障绝对数仍然较高,对高铁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很大干扰,确保安全生产的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四是要充分认识到工程建设和运营接管的任务异常繁重。未来几年,中东部地区客专和高铁的延展里程将快速增长,相关路局接管运营的压力将随之剧增;西部地区客专或高铁已开始建设,相关路局需从提前介入开始,了解系统集成方案、施工工艺、测试试验方法,掌握系统原理和维护方法,实现零的突破。我们既要做好超过世界总长的客专和高铁的维护任务,又要顺利完成新建客专和高铁的提前介入和运营接管任务,这对电务系统而言,任务是繁重的,压力是巨大的。
五是要充分认识到人员素质仍难以适应高铁维护的需要。仅仅4年时间,我国高铁在世界上已达到速度最高、里程最长的领先水平,我们的过渡期是短暂的,而维护人员全部是经过短期培训从既有线转入的,职工素质与其他高铁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认清这个现实,面对这个现实,加强培训、提升职工素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技术管理的作用,通过强化管理以弥补技术素质的不足,降低安全风险。
2013年电务工作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部党组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客车和高铁安全为核心,以标准化管理为重点,大力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和专业技术管理,夯实安全基础,提高设备质量,确保电务安全持续稳定。
2013年电务安全目标是:杜绝恶性违章作业,消灭行车B类和客车C类及其以上责任事故,消灭职工责任死亡事故,消灭机械室火灾事故,电务责任D类事故率压控在每百组换算道岔0.02件以内,设备故障率压控在每百组换算道岔0.3件以内,通信大通道中断控制在每百公里0.3件以内,实现电务安全生产有序可控。
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深化安全风险管理。各局要认真贯彻《关于深化电务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意见》,制定和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细则,不断深化安全风险管理。一是认真领会“管理是安全最大风险源”的深刻内涵,要以管理是否做到科学、严谨、明确,是否体现严格要求、落实有力,是否满足处置迅速、高效有序,是否有利于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来衡量管理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二是结合电务专业特点研判安全风险点。要从规章制度、标准规范、设备质量、作业控制、应急处置等方面,找问题、抓关键,研判风险,科学管控。三是结合本局的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控制和防范措施。要完善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各岗位标准化工作流程,强化过程控制,建立卡控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四是狠抓落实,形成闭环。要提高风险意识,把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中去,从强化干部作风入手,确保各项安全规章的有效落实;要加强日常运用和行车安全信息的深入分析,凡是有安全隐患的信息都要纳入风险管理,逐项销号。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安全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2.完善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为满足通信、信号设备应用和维护需要,拟制定和修订部分技术标准和技术条件,主要包括列控系统、联锁、GSM-R、数字化无线列调系统技术标准以及区间光通信柱、光纤监测等系统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条件。各局和设计、研发及生产厂家要积极参与,确保标准完整、准确。同时要不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拟颁布高铁信号维规等规章制度,各局要及时组织学习和宣贯,同步制定实施细则,狠抓落实。各局也要加强对路局、站段层面规章制度的梳理,及时做好规章的修、建工作,逐步建立系统完整、条目清晰、内容严谨、覆盖全面的规章制度体系。
3.大力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要以设备标准化、作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为重点,继续深入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一是夯实基础,全面开展标准化设备、机房、光 (电)线路整治。新建高铁和客专要一次建成标准线,既有高铁、客专、繁忙干线及干线进行标准化设备补强。标准化整治应与大修、中修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同步实施。二是抓住关键,全面推进作业标准化。要围绕道岔、轨道电路、传输网、GSM-R核心网等重点设备,进一步完善岗位作业标准和作业指导书,加强对岗位的标准化作业培训,开展全员标准化学习活动,全面规范现场作业行为。三是创建标准化段、科室、车间和班组。要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岗位职责和岗位标准,规范工作流程,落实逐级负责制,全面加强标准化管理。同时要建立安全标准化建设评定标准和动态达标机制,加强考核评估,确保标准化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4.坚持不懈开展反违章活动。违章作业是对电务系统安全危害极大的风险源,各级电务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违章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通过推进标准化建设,狠抓“三不动,三不离”“三不放过”“七严禁”等基本安全制度的落实,使遵章守纪转变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联锁纪律、作业纪律、卡控措施落到实处;要把住关键环节,在施工作业、故障处理等方面严格盯控,特别是要杜绝在高铁维护和故障处理中的违章作业,把好交付使用关;要强化干部作风,加大监督考核力度,从严查处各种形式的违章作业。
5.开展列控系统整治。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运用稳定为目标,开展列控系统整治。一是稳妥推进RBC系统软件更新,解决RBC自动重启等问题,新版软件在哈大、京郑高铁运用稳定后,再对合蚌、郑武、京沪高铁等线路的RBC软件进行升级。二是完善不同RBC平台间的直接通信方案,实现广深港和武广、郑西和郑武RBC的互联互通。三是升级300S车载设备软件,优化内部通信机制,解决DMI通信中断、BTM通信中断等问题。四是升级300T车载设备软件,优化内部处理机制,解决全零应答器、BTM端口无效等惯性故障,力争2013年春运前完成软件换装,确保春运期间稳定运用。五是更新200C车载设备的BTM软件,首先解决BTM故障多发的问题,同时研发生产单位和有关局要继续加强对200C故障原因的分析,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六是继续督促西门子公司优化京津城际C3D软件,进一步降低故障率。
6.开展道岔转辙设备整治。针对道岔惯性故障,要加大整治力度。一是加强工、电联合道岔整治。各局要根据管内道岔特点,明确整治项目及标准,并使联合道岔整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建立专业维护队伍。各局要培养整治道岔转辙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强化转辙设备的专业修理,提高道岔转辙设备的维护质量。三是按照道岔转辙设备整治座谈会议的要求,重点落实加装设备防水罩、更换不符合标准的器材,以及消除摩擦卡阻、研究提高器材特性指标等一系列整治措施,大力消除道岔转辙设备的惯性故障。
7.继续开展ZPW-2000设备整治。各局和设备厂家要按照ZPW-2000设备整治专题会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针对会议提出的各项措施,制定具体的整治安排,并强化落实。一是对客专和高铁ZPW-2000设备的整治,由厂家负责采取提高电缆模拟网络雷电防护能力、优化设备内部元件布局等措施,提高设备绝缘强度,增强设备抗雷电干扰能力。二是对ZPW-2000设备运用环境的整治,设备维护部门要通过地线整治、电缆接地整治、室内配线整治等措施,优化防雷环境。同时要巩固今年ZPW-2000设备专项整治成果,加强对设备的监控和特性分析,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8.加强客专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整治。各局要严格落实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有关管理要求,认真总结近年来分路不良专项整治的经验教训,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整治方案,加大整治力度,同时对已经完成整治的区段要加强跟踪检查,保持好整治成果。加强客专和高铁线路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整治工作,对动车组运行线路上出现的分路不良区段要及时组织处理。相关铁路局要配备喷涂设备,成立喷涂整治专业队伍,研究制定喷涂设备上道作业管理办法,明确设备管理和作业程序,确保施工作业安全和整治效果,并建立常态的整治和管理机制。
9.推进通信防雷整治。根据铁道部对通信防雷工作的安排,自2012年起,利用2~3年时间完成全路通信机房的综合防护,各铁路局要根据雷害活动规律和机房、设备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雷电防护技术方案,分轻重缓急,加快推进,2013年务必取得明显成效。对新建铁路通信机房设备要求同步达到防雷标准,对已开通运营的高速铁路机房设备不达标的要进行补强。
10.强化对CTC设备的维护管理和整治。CTC系统是高铁调度指挥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高铁运行秩序,必须确保运用稳定。一是要管好CTC中心设备。应按照现场信号设备的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巡检方式、检修作业、故障分析、应急预案等,对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UPS等设备要定期进行保养和诊断。二是要做好现场自律机的维护管理。理顺现场和CTC工区的职责分工,明确检修和维护内容,完善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责任,防止因通道中断、容量不足、能力饱和、系统死机等原因导致的故障。三是开展CTC系统专项整治。针对应用中暴露出的问题,成立CTC系统专项整治工作组,对CTC系统中心设备、车站设备、网络设备以及与联锁设备的接口,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隐患排查;对CTC中心设备的电源、服务器容量和双套冗余功能进行研究,全面梳理存在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提出更加完善的设备配置方案,计划2013年5月底完成,逐步推广实施。
11.认真贯彻落实施工管理办法。新的《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已颁布实施,新办法强调了全面实行“天窗”修,明确了“天窗”作业的项目,规定了维修作业实施等级管理,新增了通信施工管理方面的内容。各局要认真组织宣贯,研究变化的内容、特点,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要把握好三个重点。一是针对全面实施“天窗”修这一重大变化,要及时调整完善维修方式和劳动组织结构,修订完善细化措施和施工作业流程,编制好维修计划,配齐“天窗”作业所需的工具材料,解决好夜间“天窗”的照明、防护、通信、交通等问题,落实考核机制,提高“天窗”维修效率,同时严格执行“天窗”内外检修作业项目的要求。二是通信专业要认真研究通信施工管理内容,制定施工管理的操作流程,针对跨局影响的特点,在计划、审批、跨局协调等方面制定细化措施。三是认真研究“天窗”施工、维修等级管理的落实机制,要在制定实施细则上下功夫,确保新的《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12.认真贯彻落实信号软件变更管理办法。针对运用中信号软件变更频繁的现状,电务部组织专家,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经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铁路信号软件变更暂行管理办法》,现已下发。各局要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制定完善细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强化对车站联锁、驼峰、闭塞、CTC/TDCS、列控地面、列控车载、机车信号等运用设备软件变更的全过程控制和规范管理。各设备厂家要按照该办法,完善内部流程,提供测试和试验等规定的审查证据,确保铁路信号软件的运用安全。
13.认真贯彻落实高铁信号维护规则。《高速铁路信号维护规则 (试行)》即将颁布,各局要认真组织学习宣贯。一是要及时组织高铁管理及维护人员学习。结合职责和岗位进行全员培训,既要全面学习,也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结合高铁维规的学习,做好对规达标工作。二是要及时组织制定实施细则。按照高铁维规的要求,规范相关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安全制度,落实维护工作项目及标准,完善“天窗”修作业制度,结合实际优化TCC、RBC、TSRS、ATP等设备的作业流程和应急预案,规范高铁设备的维护管理。三是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目前高铁信号的维护经验尚不充分,各局在落实高铁维规的过程中,要积极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便及时改进,不断完善。
14.认真贯彻落实通信网规划。铁道部从铁路的专业性、系统性、安全性需要出发,制定了《“十二五”铁路通信网规划》,宏观地提出了“十二五”期间铁路通信网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主要技术标准,提出了通信网建设的主要任务。根据规划,骨干层传输网、数据通信骨干网等涉及跨局组网的项目由铁道部统一组织实施,客专数据通信网、铁路专用数据网与铁路计算机网络的整合工作,由铁道部总体部署,各铁路局分步实施。铁路局对管内的通信网,要结合《“十二五”铁路运输设备技术改造规划》、《“十二五”铁路发展规划》等内容,根据本局的运输生产和信息化需要安排资金,并组织建设。在实施步骤上,首先落实传输网、数据网改造计划,夯实基础网,按照急用先建原则,逐步实施业务网的改造。在技术制式选择上,要因地制宜,遵循分等级装备原则,对通信光电缆、管道、机房、电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考虑预留未来发展的能力。在网络建设时,要将利用公共通信网资源与建设铁路专用通信网结合起来,达到强化铁路专用通信网的目标。针对铁路安全与运输生产的特殊需求,要采用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技术,建立专用封闭网络,解决铁路运输信息安全传输的问题。规划颁布后,各局要制定推进计划,尽早启动,确保目标的实现。
15.实现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和管理的新突破。各局要认真落实长沙调度指挥中心现场会纪要的精神,全力推进电务调度指挥中心建设。一是要完善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信号集中监测是调度指挥中心的基础,各局要按2010版技术条件对信号集中监测进行升级改造,六大干线力争2013年底完成,其他干线在2015年完成,升级改造应结合基建工程、大修、技改或专项整治进行。二是要积极推进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各局要制定落实现场会纪要的具体措施,指定专人负责,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资金,细化技术方案,整合监测资源,优化系统配置,有序推进调度指挥中心建设;通信部门也要明确通信段调度指挥的职责,确定调度指挥中心建设目标,推进通信调度指挥中心建设。三是强化调度指挥中心管理。要按照机构和岗位编制,成立相应机构和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完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尽快发挥“中心”在掌握信息、现场盯控、指导维修、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作用。四是管好用好现场监测系统。在推进调度指挥中心建设的同时,要严格落实监测数据的三级分析制度,段、车间、工区要每日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定期进行综合分析,真正发挥监测系统在故障预防、定位、处理等方面的作用。2013年铁道部将组织开展专项检查评比活动,促进电务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和日常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16.加强故障管理。要高度重视电务故障的统计分析,凡发生电务故障,各级电务调度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准确地逐级上报故障情况。电务段要确保故障源头信息的准确,包括故障现象、故障设备、影响范围、故障原因、处理情况等,严禁漏报、虚报、瞒报等现象。电务处要参与或指导电务段提高故障分析质量,达到原因清晰、责任明确、整改到位、吸取教训的目的,同时要举一反三分析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和应急处理等管理方面的问题。要重视对各类预警信息和通信障碍的分析处理,加强备品备件管理,完善应急处理程序,通过规范管理,达到预防故障、压缩故障延时的目的。要进一步完善故障考核制度,合理制定考核标准,通过规范的设备故障考核,促进设备维护质量的提高。
17.加强通信大通道管理。通信大通道是通信安全的重点,要严格管理,努力防止大通道中断。一是防范通信线路中断风险。要细化、完善铁路光缆台账,对一级光缆进行径路排查,登记风险控制台账;要利用大、中修和维修进行光缆防护整治,采取移设、布放区段保护光缆等措施,降低光缆受路外施工妨害、盗割的风险;在有条件的区段,积极采用增加光纤切换保护装置 (OLP)等手段,减少光缆、光纤中断对传输系统的影响。二是压缩传输设备故障处理时限。要加强对网管告警信息的响应和处置,进一步优化备品备件分布地点和递送流程,各级调度负责盯控备件的传递过程,努力压缩障碍处理延时,防范因多点设备故障导致大通道业务中断。三是统筹运用骨干层与汇聚层传输系统的资源,强化业务保护能力。针对当前铁路传输网不完善、设备老化、故障频发的情况,要对骨干传输网、跨局汇聚层传输网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分层管理,落实《铁路通信传输网资源管理办法》,实现部局资源共享,提高对各类业务的承载能力和冗余保护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通信资源,完善网络结构,通过租用运营商电路或与其他通信网资源置换,构建传输网或重要业务的保护通道。
18.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进一步补充完善电务系统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组织指挥、处理流程、作业程序、人员组织、交通通信、工装器具、备品备件、图纸资料等。一是大力提升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预案应结合实际,简洁、明了,故障处理程序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二是预案要进行演练。所有应急预案每年应至少有一次实际演练和效果评估,要将实战演练与日常学习培训相结合,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三是要进行故障处置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故障案例处置过程的分析,对预案的编制、执行进行评估,不断充实、完善预案,进一步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四是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启动应急预案必须有统一指挥、协调动作的机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调动不同的资源,要把技术力量、仪器仪表、备品备件、应急通信、公网无线通信、交通工具等资源统筹考虑,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19.做好动车组电务车载设备的高级检修工作。2012年下发了《关于机车车辆大修有关问题的通知》 (铁财〔2012〕235号),对电务车载设备高级修程的价格写实、合同签订、费用落实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财务司和运输局共同组织了文件宣贯工作。2013年是推进该项工作的第一年,各局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抓好落实,为今后的电务车载设备高级检修工作打好基础。车载设备高级检修的施修主体原则上与动车组的高级检修主体一致,动车组在主机厂施修的,车载设备由设备供应商施修;在动车段施修的,车载设备应由属地路局电务段施修,配属路局应与动车段属地电务段签订检修协议。相关路局要紧密结合动车组的高修能力建设,抓紧形成车载设备高修能力,按照试修写实,确定价格谈判,并与设备生产厂家签订2013年检修合同。要严格执行高级检修规程,加强电务车载设备高级检修管理考核工作,杜绝设备带病、失修上道使用。
20.积极推进信号新技术设备的维保工作。目前,铁路信号系统大量采用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等新技术、新设备,部分新技术设备,现场不具备修理能力,应采取委托厂家维修的方式。应以高铁的列控中心、RBC、ATP、CTC等专用设备和服务器、交换机、工业空调等通用设备为重点,兼顾既有线的同类设备,开展维保工作。各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积极开展自身专业化检修和修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具备修理能力的关键设备,与设备厂商签订有偿维保协议,由厂家进行专业性维修,并对存在问题及突发故障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提高设备总体运用和维护质量。
21.推行通信设备的专业化检修,提高通信设备自检自修能力。根据设备特点和分布规律,组建专业检修班组、车间,承担传输、数据通信、调度通信、无线列调、GSM-R、视频监控等系统的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计表维护、故障处理、设备修理和光电缆中修等工作,对初期尚不具备检修能力的新技术设备,可采取与专业维护单位或厂家建立维保关系,不断学习,逐步过渡到自行检修。
22.加强LKJ设备管理。各局各段要以2012年全路LKJ督导检查情况为基础,全面、系统地梳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科学合理地制定整改措施,补强薄弱环节,提高设备质量,消除安全隐患。不断完善LKJ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基础数据管理,严格卡控LKJ数据技术资料提供、汇集、发布、编辑、交接、模拟检验、换装、试验、使用等关键环节。积极推广采用数据版本监控系统、数据文件传递系统等措施,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手段,加强关键环节控制,强化数据管理。加强结合部管理,落实定期协调制度,规范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上半年,各局要做好"百千工程"LKJ软件升级实施工作,本次软件升级自启动准备至实施完成约需40天,升级工作复杂、难度较高,各局要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进行周密部署和安排,确保软件升级安全、平稳、顺利完成。
23.加强 DMS系统管理。为了更好地发挥DMS在列控车载设备运用状况实时监测方面的作用,2013年6月底前,各局要按照部统一安排,完成早期上道使用的DMS车载监测装置的软硬件更新,以提高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研发单位要积极开展DMS2.0版本软件开发,重点对车载监测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案进行优化,进一步完善DMS显示界面和系统查询功能,提高DMS查询的便捷性,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减少漏报和误报。各铁路局要切实加强DMS系统的运用管理,结合电务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强化报警信息的跟踪、分析,督促故障信息的处理,形成闭环,充分发挥DMS的作用。
24.加强无线电管理。各局要高度重视无线电管理工作,一是继续推进主要线路GSM-R系统频率干扰的监测。对存在的干扰问题,各铁路局要按照无线电频率保护长效机制的要求,协调地方无线电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加大无线电干扰信号的清除力度,同时建立问题库,专人落实,形成闭环。要研究制定铁路枢纽地区GSM-R频率、基站布局规划,防范内部干扰。二是提高无线电干扰监测水平。各铁路局要充分发挥铁路局通信试验室、通信段技术支持中心的作用,配齐监测技术装备,开展人员技能培训,提高铁路无线电干扰监测技术水平,增强铁路无线电频率的保护能力。三是要了解掌握铁路各专业对无线电频率的运用需求,优化铁路450MHz专用无线电频率的运用方案,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进一步规范铁路无线电台站的管理,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指导铁路各单位依法合规设置台站、使用频率。同时认真分析2012年铁路无线电台站核查结果,对没有办理设台手续的无线列调台站和其他使用铁路无线电频率的台站,按照国家和铁道部无线电管理规定,尽快安排补办设台的行政许可审批手续。
25.加强报话工作管理。2013年是标准化报话所创建活动的最后一年,要继续深入开展"标准化报话所创建活动"。没有完成标准化报话所创建的路局,要加大力度,完成创建工作,全面达标,使报话管理工作和服务质量迈上新台阶。同时各局要提早谋划,在满足报规要求、满足用户服务需要的基础上,根据人员和设备配置情况,合理布局,优化电报所、电话所的设置。2013年要争取规划到位、调整到位。
26.加强产品准入管理。新的《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即将颁布,结合新条例的实施,将对产品准入方式进行调整。一是调整通信信号产品生产企业认定目录,减少认定范围,拟保留19项,其他转为认证管理。二是调整生产企业认定管理方式。由过去对生产企业和产品的认定,调整为对生产企业的认定,产品的准入转由中铁铁路产品认证中心 (CRCC)进行认证管理。三是完善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认定范围,对增加的列车防护报警和客车列尾控制功能进行认定。四是完善铁路通信信号专用产品技术标准,为产品认证奠定基础,指导认证机构进一步完善认证规则。五是严把产品采购的资质审核关,各局在产品采购过程中,要按照产品准入的要求,严格审核产品和企业的资质,杜绝不符合规定的产品上道使用,确保铁路通信信号产品的源头质量。
27.加强对认定企业的监督检查。今后,将加大对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按照《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要求,对认定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人员、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重点是企业开发流程及生成的相应文档,包括系统文档、子系统文档、软件文档、硬件文档、应用数据文档、生产和集成文档以及仿真测试、内部评估等。严格执行《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生产企业认定实施细则》,对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企业,将暂停使用直至撤销认定证书。
28.全力做好客专建设相关工作。2013年,将开通杭甬、宁杭、津秦、西宝、厦深等线,铁道部和北京、武汉、上海、广州等客专调度所调度楼也将投入运用,电务系统验收接管的任务相当繁重。一是要提前介入,在集成实施方案、隐蔽工程施工、接入既有线路、接入既有网络、软件仿真测试、系统联调联试等方面,专人负责,严格把关。重点做好不同车型的跨线运行、不同厂家设备接口的互联互通、高铁接入引起的既有线路列控系统改造和试验调试、CTC/TDCS系统的搬迁以及信息共享和交换等工作。二是做好运营准备,电务部门要继续在工程验收接管、新造动车组车载设备交接测试、高铁维护机构设立、人员选拔和培训、规章制度建设、集中监测系统建设、仪表工器具和备品备件准备等方面做好运营准备工作,积极协调,尽量缩短高铁开通后的磨合期。
29.统筹安排大修、技改工作。各局要发挥经营管理的主体作用,合理安排大修资金,按照大修原则和技术标准,对管内制式淘汰、超期服役设备进行调查摸底,结合管内工程建设等情况,按照轻重缓急统筹考虑大修项目和实施计划。同时要加强同计划部门沟通,加大对交流计数自动闭塞、四信息、八信息移频自动闭塞以及极频、交流计数站内电码化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2015年前完成极频、交流计数站内电码化设备改造工作。要抓好部管技改项目的实施工作,对已立项或已开展预可研的京广、沪昆、绥佳等线的改造项目,相关铁路局要加强协调,加快实施步伐。实施过程中要认真组织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和设备换装开通方案,严格技术纪律和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30.全面完成干线机车车载通信设备加装改造任务。车载无线通信设备加装改造是铁道部统一安排的一项重点工作,目前已实施了2批针对客运机车的集中改造。2013年重点对货运机车进行加装改造,同时根据上线机车运用需求,对客运机车、动车组已经安装的车载通信设备补装GSM-R通信模块、防护报警功能单元。各局要加强换装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干线机车车载通信设备加装改造工作全面完成。
31.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各科研、高校、设计和生产企业,要结合运输安全生产和技术发展的需要,以完善高铁技术和创新维护技术为重点,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大力开展铁路GSM-R基站和终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防护技术、铁路站场信息化无线宽带接入技术、GSM-R核心网冗余备份技术、通信网维护技术、列控系统的核心技术,区间联锁安全检查技术、道岔安全控制技术、轨道电路传输特性技术、信号系统RAMS技术、列控系统电磁兼容技术、信号系统监测与养护维修技术、新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技术等研究。
32.积极开展职工教育培训。2013年要以国家职业技能达标和高速铁路岗位达标为培训目标,加大力度,积极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是以技术规章宣贯和技术标准解读为主的管理人员培训,以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主的专项培训。各局要按照《铁路局职工培训基地建设指导标准》的要求,结合管内实际,自行建设或与科研单位、院校、设备厂家合作建设实训练习场所,组织全员技能鉴定培训、高铁岗位培训和专项培训。各单位应充分利用比武练兵和劳动竞赛活动平台,开展高速道岔转辙设备、ATP车载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光电缆和漏缆等重要行车设备的维护技能比武练兵活动,激励职工学习热情,大力提高培训效果。广泛开展标准化作业、标准化设备、标准化机房的达标竞赛,表彰先进、督促后进,全面提高全员技术和维护管理水平。
同志们,2013年电务系统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认真贯彻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和运输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深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确保全路运输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为铁路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