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望教授针药并治神经系统疾病验案3则*

2013-08-15 00:48周星娅
天津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督脉通络疗程

周 震,周星娅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部,天津 300150;2.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天津 300020)

天津中医药大学刘公望教授(1943—2009)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40余年,曾被评为天津市高校教学名师与天津市首批名中医。其临床诊疗善用张仲景经方,针药并用,治疗疑难杂病,疗效卓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多年,兹选其治疗神经科疑难杂病验案3则,以飨读者。

1 痿痉痹合病(多发性硬化)

患者,女,52岁,主因“双下肢麻木伴疼痛无力8个月,加重2个月”于2007年8月25日就诊。患者于2006年12月3日因劳累后突发右侧腰部及右下肢麻木伴肌肉痉挛,自腰部向下肢呈放射状疼痛,尚能站立,不能行走,当日经长春某医院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显示“T9-12脊髓内异常信号”。随后相继出现左下肢麻木、疼痛无力及二便失禁,双侧腱反射活跃,双侧Babinski征阳性。2007年4月14日经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多发性硬化”。近2个月上述诸症日渐加重,并出现胸闷气短,睡眠差等症状,就诊时患者舌淡,苔白厚腻,脉沉弱,尺浮。刘公望教授根据病情,诊为“痿证、痉证、痹证合病”,予补益脾肾、健脑益髓、解痉通络之法。针灸取穴采取督脉排刺(大椎至腰阳关穴),顶颞前斜线(MS6)、顶颞后斜线(MS7)及膀胱经第一侧线排刺(心俞穴至肾俞穴),局部选取后溪、申脉、阳陵泉、百会、哑门、环跳、委中、足三里、绝骨、跗阳、三阴交等穴位。中药予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苍术、薏苡仁、晚蚕砂各30 g,陈皮、当归、秦艽、威灵仙、枳实、瓜蒌皮、蕲蛇各15 g,柴胡、升麻、桔梗、炙龟版、鹿角霜、沉香各10 g,炒乳香、炒没药各5 g,蜈蚣2条),每日1剂,水煎服,7 d为1个疗程。经治疗10个疗程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2007年11月3日经天津某医院胸腰段MR检查显示,脊髓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T12椎体内可见类圆形短T1长T2信号影,考虑为T12椎体内局灶性血管瘤。经治疗20个疗程后,患者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抽搐感均有减轻,并可独立行走约500 m。

按:多发性硬化症多属虚实夹杂,多为督脉失约,奇经八脉受损所致,按其临床表现多归属中医痿证、痉证、痹症的范畴,常以痿痉合病或痿痉痹合病的形式出现。因此治疗本病用药多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络、调节气机升降为要。督脉与本病关系密切,因此以督脉穴为主针刺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历代医家认为“病变在脑、首取督脉”,针刺可改善神经症状,有助于控制病情,消除病痛。针刺从大椎穴排刺至腰阳关穴,不仅可补益脑髓,更能加强脑、脊髓和肾的密切关系。膀胱经第一侧线排刺,直抵督脉,可加强督脉排刺之功效,又可通调相应脏腑的经脉气血,补益调节脏腑气血。

2 暴聋(感音性耳聋)

患者,女,43岁,主因“左耳听力下降3个月,右耳听力下降半个月”于2006年6月19日就诊。患者于2006年3月突发左耳耳鸣如电流状,继则听力骤降,6月初右耳相继出现听力降低。于天津某医院诊为:“感音性耳聋。”虽多方求医,症状未见明显缓解,遂就诊于我处。就诊时患者两侧听力明显下降,以左耳较甚,平素易急躁,亦伴头晕头痛,口渴口苦等症,舌红紫胖大,少苔,脉沉。根据患者病情,刘公望教授诊为暴聋。予升阳抑火、祛瘀通窍之法治疗。针灸取穴以少阳经为主,配合通关开窍腧穴,针刺曲鬓透角孙、颅息透瘈脉、耳门、听宫、听会、四白、迎香、下关、天牖、外关、合谷、丘墟、丰隆、三阴交等穴。施行头皮针时选取患侧,使针尖与头皮成15度快速刺入3~6 cm,小幅度捻转,针感以局部胀麻并向周围扩散即可。耳门、听宫、听会3穴宜张口选穴,然后闭口直刺1.5~3 cm。隔日针刺1次。中药采用通气散加减(柴胡、香附、川芎、郁金、葛根、茯苓、泽泻、苍术、牡丹皮、石菖蒲各15 g,生黄芪30 g,生晒参6 g,黄芩、龙胆草、柴胡、陈皮、当归各15 g,全蝎、生甘草各9 g)。每日1剂,水煎服,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患者诸症减轻,后在原方基础上加川牛膝15 g,水蛭9 g,2个疗程后趋愈。

按:刘公望教授治疗暴聋主方源自《医林改错》之通气散,王清任曰:“通气散治耳聋不闻雷声。余三十岁立此方。柴胡一两,香附一两,川芎五钱,为末,旱晚开水冲服三钱。”在此基础上加减化裁可获奇效。针灸选穴时,鼻、眼耳、口等均属五官九窍,生理结构上也有密切的关系,如李东垣所说:“胃气一虚,耳目口鼻皆为之病”。故在针灸时除了选用耳门、听宫、听会等穴外,还可配以迎香、四白、下关等胃经腧穴。头皮针的运用在治疗暴聋上也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据研究称能改善局部神经传导,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侧支循环建立,有利于患耳区域的再灌注,提高其代偿功能,使耳聋症状得以好转。

3 半身不遂(脑外伤后遗症)

患者,男,39岁,因“脑外伤后半身瘫痪半年余”于2007年3月16日就诊。患者于2006年8月20日因车祸致头部外伤,昏迷近2个月,于某医院诊为“急性重型颅脑外伤、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并住院行内科保守治疗3个月余,病情稳定后曾采用康复治疗。就诊时患者左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左上肢肌力Ⅰ级,下肢0级。右侧瞳孔散大,直径约7 mm,外展不能,对光反射消失。既往无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平素纳可,睡眠差,二便失禁,舌淡紫,苔薄黄,脉细弱。就诊后,刘公望教授根据病情采取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佐以清热利湿,舒筋通络之法。针灸采用头针和腹部穴位为主,头针取上星、前顶、后顶、顶颞前斜线(MS6)、顶颞后斜线(MS7)、额前线(MS10)、额后线(MS11)、枕上正中线(MS12)、枕上旁线(MS13),腹部取中脘、天枢、气海、维道等穴,配合眼周围穴位及与眼球对应的后头部穴位,如玉枕、脑户等。中药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30 g,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炙龟版、炙鳖甲、水蛭、伸筋草、秦艽、威灵仙、山栀子、牡丹皮各15 g,穿山甲、白僵蚕、虫、熟大黄、淡竹叶各10 g),水煎服,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后,患者患侧肢体肌张力下降,上肢肌力达Ⅲ级,下肢肌力达Ⅱ级。瞳孔明显缩小,直径为5mm。治疗10个疗程后,患者症状进一步减轻。

按:刘公望教授认为气虚血瘀是外伤后的主要病机,治疗以补气活血通络为大法,故以补阳还五汤立方化裁。补阳还五汤原方用赤芍,本患者改用白芍,取其益脾敛阴之功;当归配川芎、桃仁、红花可增强行气活血祛瘀之力;水蛭、白僵蚕、虫等虫类药有行走攻窜之特性,通经达络疏逐搜剔,可深入脏腑四肢气血痰胶结之处,通痹散结。针灸治疗则以通督调神,补脾益气,舒经活络为法。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皮部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故在本病案中,针灸取穴以头针为主,且注重调护脾胃后天之气,故取中脘、天枢、气海等疏利中焦气机,培补中气。

猜你喜欢
督脉通络疗程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以督脉为主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弱智儿童48例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
蛭龙通络胶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