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中职业技能框架的构建——基于职业技能分类的视角

2013-08-15 00:51张学英
职教论坛 2013年4期
关键词:新生代职业技能劳动力

□曹 洁 张学英 郭 奇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统计,2009年我国农民工数量为22978万人。从年龄方面看,外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其中,16-25岁的占41.6%,26-30岁的占20%。由此可以看出,年龄在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的主体,亦是未来我国城市劳动力供给的主体。作为一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的能力素质不仅影响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我国城乡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虽然国内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补偿教育有一定的研究,但是缺乏针对性,大部分着眼点还非常笼统,分化和展开十分不够,没有就如何做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这一领域做更系统更具体的研究,没有专门从组织、内容、机制、经费、模式等微观层面就如何做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进行系统地探讨,也缺乏系统、具体的操作性建议和对策。基于此,本文期望从对新生代劳动力移民的角色定位出发,对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时培训内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出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的职业技能框架来解决培训内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本研究中的新生代劳动力移民,特指新生代农民工。

一、新生代劳动力移民的角色定位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但没有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明确的界定。我国学者在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时,普遍将他们与传统农民工进行对比定义,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进城务工人员。与传统的农民工相比,他们有自身的显著特点,我们用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三高一低”的概括来总结新生代农民工身上的特点,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相对较低。

事实上,新生代农民工多数缺乏务农经验,不懂得基本的务农常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能力,对城市的认同感远远超过对乡土的认同,他们具有城市人的气息,渴望能够在城市安家乐业,告别“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1]。可以说,他们是户籍在农村,渴望在城市生活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已经不具备农民的基本技能,并且未来也不准备回家当农民,渴望融入城市生活,所以用“农民工”来称谓他们并不恰当。在本文中,更希望用“新生代劳动力移民”这个称谓来代替新生代农民工。相比大学生、城市本地居民,新生代劳动力移民有天然的劣势,他们要在城市生活下去,就需要在城市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要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定位。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需要我国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也进行相应调整,主要是劳动力素质的升级,要提高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熟练技工在劳动力中的比重,依靠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提升促进经济的发展。早在2004年的中央1号文件就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一2020年)》中提出:“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左右”。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需要大批高素质的蓝领工人,城市人口显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蓝领工人的需求。新生代劳动力移民作为农民工中的精英人员,不仅仅是我国新一代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更重要的是培养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工人的源泉。在研究中应将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定义为未来的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工人,而不仅仅是产业工人。从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定义新生代劳动力移民的社会角色,对研究新生代劳动力移民的转移培训问题和解决技术工人不足的现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内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一)培训制度对新生代劳动力移民的角色定位滞后于经济发展对新生代劳动力移民的角色需求

农民工培训作为职业培训的一部分,是对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以及对己进入非农产业的农民工开展的培训,通常包括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2]。地方政府往往把就业当成是农民工(包括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工作的首要任务,为了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往往采取短期速效的措施,以期让劳动力快速就业。在培训中对于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劳动力移民一视同仁,按照产业工人的定位进行培训,采取的是一种应急性的培训政策,以低层次的就业为目的的培训方式。在培训中,没有意识到新生代劳动力移民与第一代农民工之间的特征差异、需求差异和角色差异,对于就业层次和就业方向没有过多的关注和引导。

2010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全国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绩效考评会议上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多达1300万人左右。“十二五”期间,用工短缺问题有从东部沿海地区向内地蔓延的趋势,技术工人和一线普工双短缺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市场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变得更加复杂。随着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已成为外出务工的主体,以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培训政策已难以适应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现实要求。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要求社会在新生代劳动力就业的方向上,把这部分“农民工精英”培养成符合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工人,乃至高级技术工人,将新生代劳动力移民看成是产业发展的“动力”而非就业的“包袱”。现行的培训制度对新生代劳动力移民的角色定位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新生代劳动力移民的角色需求。

(二)培训层次与新生代劳动力移民的职业期望差距较大

“十二五”期间,用工短缺问题有从东部沿海地区向内地蔓延的趋势,技术工人和一线普工双短缺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市场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悖论,既然普工的缺口还很大,为什么很多新生代劳动力移民还找不到工作?探究这个悖论出现的原因,除去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外,就是新生代劳动力移民不愿意从事普工工作。

调查表明,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对能提高职业地位、改善工作环境的专业培训具有较强需求,而对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较差的传统技术培训需求较弱,从职业期望角度看,相比第一代农民工,他们不再甘心于“脏”、“乱”、“差”的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在进行农民工培训设计和实施中,不能将农民工视为同质群体,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考虑这种代际差异,适应新生代劳动力移民的需求,以提高其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3]。新生代劳动力移民有希望从事声望较高职业的“偏好”,这是发展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的愿望是合情理的,培训课程设置中必须合理体现这种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栗平硕士论文中的实证调查表明,有相当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需要一个学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教育,而不是仅仅需要一种能解决目前生存问题的短期培训,问卷显示,对“技术+文化”、“正规学位”、“自学考试”等学历需求占比分别为55%、37%、32%[4]。这说明,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需要一个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的高层次的继续教育。

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的要求来设置的。有研究者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五大类:建筑工培训、公共区域保洁培训、保安员培训、家政培训、美容美发培训。除此之外,特种作业类如电工、焊工、叉车等培训也是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5]。关于继续教育类的培训较少,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层次较低。这些培训内容与新生代劳动力移民渴望的“体面”工作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三)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重培训轻开发,无法满足新生代劳动力移民长期职业发展的需要

2010年9月10日,中国发表了第一本专门阐述人力资源状况和政策的白皮书,宣告中国正努力由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进军。在人力资本投资的众多途径中,教育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途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 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对新生代劳动力移民进行教育投资,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增加个人的价值从而促进个人未来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教育能够带来国家经济的增长,给社会带来回报。新生代劳动力移民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就是要真正的把新生代劳动力移民看成是人力资本,可以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产生价值的增加。

现行的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注重培训而忽略了开发,从人力资源培训到人力资源开发这不仅仅是一个名词的变化,更主要的是指他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和获得什么样的结果转化。他们的角色从仅仅关注培训转变为关注培训、关注职业发展和组织发展。培训主要关注个人的短期变化,侧重于当前,而开发则与个体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相联系,并用他们在将来所设想的新的、不同职责所需要能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去武装他们,侧重于面向将来。

“短平快”项目和介绍就业的“拉郎配”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劳动力移民人力资本的质的增长,所以对他们生活的改善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意义不大。也正因为如此,没有真正的使劳动力移民产生知识、技能、能力的本质上的提升,所以他们在企业中,多数只能充当临时工的角色,不能达到长期就业和有效发展的目的。在培训过后找到工作,但不久又再次失业,面临找新工作的困境。

新生代劳动力移民要想实现自身的愿望,在城市长久的生活下去,就不仅仅是注重自身短期的就业和短期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面向长期的职业生涯发展。在培训中,不仅仅要注重应急性知识的培训,还要注重面向未来的工作,进行一些职业发展的规划、通用技能的培养和技能知识体系的构建。致力于新生代劳动力移民自身职业能力的开发与提高并关注其发展需求将是未来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

(四)培训依据滞后,不利于培训内容体系的构建。

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的要求来设置的。具体来说,主要是依据《职业分类大典》对职业的基本描述对各工种课程进行设置,从而进行培训。1999年我国出台了职业技能分类的权威性文件,即具有国家标准性质的 《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形成了职业分类的框架体系。《职业分类大典》颁布后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信息交流、劳动力社会化管理及人口统计等多个领域,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推行职业资格制度、职业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金融危机对职业需求的变化,逐步凸现我国职业技能分类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技能分类是以工作岗位划分为主要标准的,即职业的名称取代专业技能,这样造成以岗位开发为主,更重视完成某一工作任务的实践能力,而没有对通用性技能进行统一界定,通用职业技能分类没有反映出社会性的强弱。国外相关研究表明,注重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其通用技能的培养,更有利于个体人员技能的培训和人力资本的开发。

作为现代职业分类的科学标准,国际劳工组织和发达国家特别重视职业的纵向分层,国际劳工组织2008年更新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ISCO-08),其分类采用的基本标准是承担相应任务或职责所需的“技能水平”和“技能的专业程度”,纵横结合的分类标准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水平。而我国的职业技能分类主要基于工作性质和功能的统一性的横向划分,不利于职业技能的培训,与国际通用标准也存在差距,未能很好地衔接。

现有的职业技能分类的不明确和分类基本标准的不科学,不利于从中提炼出较为统一和科学的培训内容。目前,国家共有技能鉴定工种140个,相比分类大典中记载的1838个职位,有统一明确的培训内容以及完善的鉴定体系的工种还是少数。有些职业没有统一的培训和认证体系,这些职业的培训,多数处于空白状态,或者由培训机构根据自身的理解和自身师资力量的水平自由安排培训课程,没有较为统一的技能培训框架。

三、从职业技能分类的角度构建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的职业技能框架

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的职业技能框架,不可能自下而上地由用工单位和新生代劳动力移民个人去进行构建。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角度出发,应当从国家政策的高度去构建、引导和控制。针对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内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改善:在培训中把新生代劳动力移民真正定位为技术工人、未来高级技术工人,以技能工人的标准来培育他们;关注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就业的新需求,提高培训层次;着眼于新生代劳动力移民的长期就业,培训与开发并重,注重应急性技能和长期就业能力的培养;构建技能培训的知识架构,对职业技能进行重新分类,使其更有利于培训的实施。

基于这样几点要求,在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内容的设计中,可借鉴美国NSSB①的分类标准,将 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的知识架构基于社会通用性的强弱进行职业技能分类。这种分类方式着眼于职业技能的应用领域,依照通用性由大到小,依次分为核心技能、职群技能和专业技能。核心技能给出了所有行业部门工作所需技能;职群技能将焦点集中于行业的主要工作领域,覆盖了相关的职业群;专业技能以一个特定的工作、职业、行业或公司独特的技能为中心。这三者的精细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依次增高,技能的难度和复杂度也逐渐增大。

1.核心技能,指的是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化时,从业人员所具备的这一技能依然起作用。例如:交流表达能力、数字运算能力、革新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个体通过掌握核心技能,可以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并使他们具备承担宽泛的责任的能力。这个宽泛的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灵活的劳动力大军。核心技能标准对于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将有助于教育者优化课程,培养新生代劳动力的长期就业能力。

2.职群技能,指一个行业的不同职能领域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设计职群技能是为了提高技能的可迁移性,因为其应用于某个行业部门中所有职业。如新生代劳动力掌握了“生产制造”职群技能,他就拥有许多从事生产工作所需的技能,可以在机械制造厂、化工制造厂以及其他属于制造行业的不同组织的生产制造领域进行工作。职群技能确定了在一个行业部门的主要领域工作所需的技能,而不是为个别范围狭窄的工作确定技能。职群技能有利于新生代劳动力在某一个行业范围内不断拓展技能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他们进行岗位轮换和岗位晋升。

3.专业技能,指对于特定的工作或职业,对于独特的行业,或者对于特定公司所需掌握的独特的知识和技能。例如秘书、电焊工等职业所要求的特定技能。通过确定对于一个单一的工作、职业、或者对于特定公司独特的技能,专业技能将有助于填补核心技能和职群技能留下来的一些空白。这是因为核心技能和职群技能将焦点集中在围绕不同的行业和职业的通用技能,但是并没有涵盖只与单一的工作、职业、行业或公司相关的技能,而这恰恰是专业技能的覆盖范围。例如:对于制造业这一特定的行业来说,普通制造业所需的常规技能被制造、安装和维修行业部门的核心和职群技能标准所涵盖,而计算机芯片制造所需的特定技能则被该部门的专业技能标准所覆盖。对于特定的公司来说,围绕整个行业部门所采用的质量监督体系被核心和职群技能所涵盖,而实施一个公司独一无二的质量监督方法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则被该部门的专业技能标准所覆盖。

综上所述,核心技能给出了个体围绕一个行业部门工作所需技能的一个宽泛的基本能力;职群技能将焦点集中于行业的主要工作领域,覆盖了相关的职业群;专业技能以一个特定的工作、职业、行业或公司独特的技能为中心,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如果把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的知识技能体系看做是一棵大树,那么核心技能便是树干,职群技能是树枝,专业技能是树叶。这三者的精细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依次增高,技能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也逐渐增大。

基于社会通用性强弱的职业技能分类,反映了职业技能的应用领域,对新生代劳动力移民的职业技能鉴定、岗位任职资格确定和职业技能培训办学目标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就具体操作来说,在设计每项工种的培训课程时,我们需要首先对从业者的职业活动进行解析,将其分解为典型任务。然后,对典型任务的类型进行判定:其中核心技能按照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分类方法判定;职群技能暂时可按照美国NSSB的分类方法判定;专业技能的分类实际上依附于职业的分类而自然形成,按照我国的职业分类体系判定。这三类技能在培训的时候没有固定的比例,要因人而异,依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而定。例如,对于希望有长期的职业规划和愿景的员工,在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可适当加强核心技能和职群技能的培训。

在进行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时,基于社会通用性强弱对培训的知识技能体系进行构建,可以更有利于新生代劳动力移民培训的课程设计和学员技能的培养,从而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和新生代劳动力移民的新需求。

注释:

①美国为了提升其工人的技能和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其在全球的竞争力,于1994年成立了国家技能标准委员会(National Skill Standards Board,下文简称NSSB)。NSSB是商业、劳动力、雇员、教育部门和其他社会团体的领导者组织的同盟。他们致力于开发行业的技能标准,进而构建一个全国性的技能评价和认证体系。

[1]李姝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10.

[2]刘艳磊.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D].西南大学,2011:4.

[3]彭茂清.新生代农民工对培训内容的新需求解读——基于社会学视角[J].职教论坛,2010(01):26-28.

[4]栗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41.

[5]苑国栋.需求导向视角下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54.

猜你喜欢
新生代职业技能劳动力
“新生代”学数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