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不理想导致他们不仅整体收入偏低、就业稳定性差、职业安全隐患多,而且社会保障水平较低,难以成长为现代产业工人和真正融入城市,同时也制约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国总工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自外出务工以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的占61.1%,而受培训次数在2-5次之间的比重仅为44.6%,受培训次数在6次以上的比重为11.5%。[1]
1.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要求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它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出发点,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让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大、任务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于缺乏就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教育和因教育获得技能、素质,无疑是现代社会主导底层群众向上流动最重要的机制。因此,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增加人力资本投入,不仅能保证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从智力上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要求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即是资源和要素趋于优化,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知识的不断积累转化为新技术、新工艺的经济质变过程,各地产业结构也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如2010年,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409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9.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1753.9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16609.8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2∶53.2∶40.6[2]。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突出表现为人力资本存量及其结构配置与地区产业结构的匹配、协调程度[3]。丰富的人力资本存量和高素质、具有弹性的人力资本结构对推动产业现代化至关重要。因此,为适应产业升级和调整的需要,就必须通过对新生代农民的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成长为拥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高的现代产业工人,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合格生力军。
3.科技成果广泛应用,要求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城乡一体化要求改变农村落后于城市的现状,依靠科技创新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科技成果的应用是促进生产率提高,从而推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中,科技因素在20世纪初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仅占5—20%,到20世纪80年代已高达80%[4]。人力资本存量是科技进步的载体,是决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间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和条件。因此,通过教育与培训,普遍地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其经济的发展潜力和就业适应性。
1.新生代农民工希望通过培训提升职业技能,实现转移就业。“现在找份工作很容易,但想找份理想的工作却很难。如果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我想找份能学到技术的工作,如果能在工作中学到一门技术,即便工资低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对个人的发展有好处”[5]。由此可知,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期望值较高,不但注重工资报酬、更看重工作环境和发展前途。然而,据当前已有的调查数据综合判断,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文化水平以初中为主。同时,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专、职高和技校水平的劳动力,这部分占总需求的56.6%,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这部分人只有二成左右。调查也显示,8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同专业技能水平与就业及待遇呈正相关[6]。所以,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与发展的关键性难题。因此,需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把握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帮助其提高自身素质,加快他们融入城市的进程。正如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郭金兴博士所说“大批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技能和文明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他们的就业稳定性、择业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也关系着能否真正融入城市,实现阶层流动。”通过技能培训,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全面提升素质,既是他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支撑。通过教育与培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把他们从对职业、专业的懵懂无知培养到了解、认识、精通以至于偏好所从事的专业,顺利完成从农民到工人的角色转变。
2.新生代农民工渴望通过培训提高文化素养,取得市民身份。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传统农民工有显著提高,但其平均受教育年限却远远低于城市从业人员,这种差距与农村城市化进程不符。新生代农民工要想真正融入城市,就要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从根本上适应农民到市民角色的转变。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的逐渐增强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要想顺利地争取自己的权利,必须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与之相匹配,他们的实践需要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求。据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73.8%的新生代农民工需要职业技能培训,有55.9%的新生代农民工需要创业知识培训,有48.7%的新生代农民工需要学历提升培训。除此之外,还有38%的人需要劳动法等法律知识的培训,另外需要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的有15.9%,需要人文知识培训的有15.6%,需要生活知识培训的有11.6%[7]。以上数据表明,除了对一些应用性知识有需要外,有的新生代农民工还希望增加科学知识的培训,以满足他们在知识结构上的更高层次要求。
企业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目前相当数量的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水平总体偏低,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由此导致了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更难以达到“人职匹配”。对企业来说,招收过多的熟练工人会使企业为此负担的工资成本上升,但如果招收过多的非熟练工人又会影响企业的效率,使之收益减少。为此,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方法来提高非熟练工人的人力资本存量,帮助企业提高人力资本,实现员工本身价值,提升工作满意度,同时还可以减少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企业留住技术型的骨干人员,减少因工人更换而产生的损失。因此,积极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在1.5亿外出打工者中占60%,大约是1亿人。而且这一社会群体正以每年800万人至900万人的速度递增。按照此速度推算,十年之内该群体的总数将突破2亿人[8]。若处理不好这一庞大群体的利益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城乡的社会稳定,形成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时期,需要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加快劳动力要素流动,提高劳动力素质,使新生代农民工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构建一个有利于调动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积极性的培训体系,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好地就业,进而融入城市。为此,就需要打破地方、部门和行业的界限,整合农业、教育、劳动、建设和科技等部门的丰富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开放办学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这一培训体系,一是要有利于为每个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二是要能够提供丰富的教育培训类型。既要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短期培训就业,又要满足他们学历提高与接受终身教育的需要,还要有满足他们精神需要的培训;三是要提供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其中推广远程教育,方便新生代农民工随时随地学习,解决农民工培训时间和地点不灵活的问题,还可以和媒体、社区、文化机构合作,开设网络学习社、技术辅导小组、周末学习班、组建新生代农民工交流团、开展交流座谈会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质;四是所提供的培训内容要有利于他们适应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素质结构的要求,选取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和企业需求的多门类、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内容;五是要能够把职业培训与就业市场、与企业挂钩,争取企业的合作与支持,从而为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提供时间、金钱、就业上的保障;六是城乡职业培训体系要合作与联动,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职业教育机制,缩小城乡职业教育差距,这样既保证新生代农民工有充分的就业培训机会,又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就业[9]。
为使职业教育培训能够“普惠”于广大新生代农民工,国家应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培训项目经费补贴标准,尽可能多的提供免费培训项目,让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有机会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各级政府也应建立新生代农民工专项培训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多元化投资相结合的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基本补贴制度、购买培训成果机制,推行培训券、报销部分学费等多种方式给予补助[10]。
国家应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从宏观上出台相应政策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提供制度保障。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度设计、资金引导、企业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教育培训的网络和体系。首先,要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根据我国农村、农民实际,逐步实行新生代农民工免费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其次,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尽快使有培训需求的新生代农民工都能够得到由政府提供补贴的实用技能培训,对于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如果有教育培训需求,也可以免费接受更高级的技能培训。再次,政府应该采取鼓励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职业培训的政策,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推行农村劳动力就业准入和控制制度。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矛盾并存,劳动力的供需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如果能够提高企业培训员工的积极性,就可以通过自身培养缓解并最终解决“技工荒”,降低员工的流动性。企业之所以不愿意自己培养高级技工,主要是不希望为他人做嫁衣。因此,政府应完善农民工教育培训法律,强制性地规定企业及社会相关部门切实做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政府可以根据行业标准,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要求企业在使用员工时必须达到行业标准,若有行业升级调整,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要求员工都持证上岗,政府在整个过程中起着监督的作用,对于那些没有对员工进行培训就直接上岗的企业要做出严厉的惩罚。同时,政府还要对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做出相应的规定,对于达不到企业要求的培训机构应勒令其整改或者撤销其培训资格。当企业培训员工的收益得到保障时,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培训员工的动力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高流动性问题,有利于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稳定”的诉求,而且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技工荒”问题,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匮乏,而且无法充分利用城镇教育培训的优质资源,再加上教育、企业和部门共同办学的多元格局,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等问题影响教育效益的发挥,虽然国家相关部门的教育培训计划种类很多,但没有形成合力,效果不如人意,培训结果与实际企业需求差距较大。因此,一定要改变“多头管理,局部有序,整体混乱”的格局[11]。那就必须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和渠道,做到各单位优势互补。通过开放教育资源,统筹使用农村职业学校、城市职业学校、成人教育中心和社区教育中心的教育资源,使优质资源向农村开放、流动,在经费、师资、教学设备、生源和就业等各方面进行统筹和管理,形成由政府统筹,教育单位牵头,企业、劳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单位一起参与,统筹规划,各单位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新型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1]全总公布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查.中国南昌新闻网.2011-02-21.http://www.ncnews.com.cn/xwzx/fzxw/t20110221_682133_1.htm.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预警报告[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4.
[3]袁红谱.论人力资本对武汉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协同关系[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9(06):196-197.
[4]赵曙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人力资本投资http://www.smejs.com/trainning/mingjiazhuanlan/208655400.htm.
[5]学技术 长知识 存点钱http://e.jmrb.com/m/2010/03/19/08/m_233199.shtml.
[6]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服务城乡统筹发展http://zhuanti.gqt.org.cn/2011/2011mdm/taya/201101/t20110117_44 5262.htm.
[7]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N].人民网,2010-07-15.
[8]赵玉国.职业教育促进新生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05):71.
[9]黄晓贇,马建富.基于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2010(34):69-73.
[10]吕莉敏,马建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及策略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2010(33):67-71.
[11]安雅丽,杨淑娥.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河北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0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