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唐震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广大群众中的深入推广和广泛宣传,人们的健康意识以及消费观念也出现了明显的转变,现在“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最流行的消费趋势。当今越来越信息化和科学化的社会使得人们的劳动量逐日递减,人们工作时间缩短,在越来越多的休闲时间中,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成为了人们的首选,目的在于满足自我健身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人只有在满足了生存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满足体育需求,由此可见,我国人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对我国体育整体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早在《政治经济学批评》导言中,马克思就已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精辟的论证,对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统一性进行了科学地阐明,明确提出“生产直接也是消费”以及“消费直接也是生产”的命题,对供给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一种运动形式存在,在这个运动中两者彼此影响,表现出来的关系是互不可缺、且又处在对方之外。即消费为生产创造内在对象,而生产为消费创造外在对象,消费和生产是相互依存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体育消费是存在巨大影响的。
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具有巨大的影响,在产业结构的转变过程中,人们消费结构水平的变化情况对产业结构的转变具有导向作用。要想保证体育产业结构可持续性和合理性发展,就应当注重社会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因此研究体育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从以上经济学理论可以看出,明确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和我国体育消费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推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和拉升居民消费水平的基础。
人们的休闲需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飞速发展的科技化社会生产力和现代先进的工业科学管理手段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休闲时间。大工业社会带来的现代生活设施,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和时间,为人类享受休闲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靠的技术手段。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的生活方式将会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发生重大的改变,当人们的最底层的需求获得满足后,必然会向更高层次的需求转变。通俗点讲就是人们在最基本的吃、穿、住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提出需求,而现在城市居民的一种消费新时尚就是体育消费。社会的发展为人们从事体育休闲活动提供了时间保障,我国于1995年颁布的5天工作日制,为人们进行身体锻炼和体育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这也是推进人们体育消费发生改变的原动力[1]。
生活方式是人们的行为方式,现在人们在进行行为选择时更注重对健康水平和体质状况方面的考虑, 健康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最重要目的之一。生活条件和休闲方式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因此人们更愿意选择健康的体育休闲方式,并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健身运动来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促进了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调试了人们生活中的心理和行为状态,更进一步推进了居民体育消费的水平。
由于近代职业体育的发源地就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因此与东方国家相比西方国家的体育传统文化更加深厚,再加上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响,使得西方人民对体育健身的意识更加明确。他们普遍推崇竞争、健美和个人价值,从体育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无疑为体育运动创造了社会大众基础。在西方国家人民的眼里,职业体育运动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休闲和体育活动方式,它已经上升到一种生活观和价值观的高度,提升到了一种精神价值的层次。据相关数据统计,相比于中国,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体育人口数量要高出许多。我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大众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由于人们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使得我国职业体育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体育运动欣赏和参与活动方面的刺激,进而实现了对人们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一些名人效应也可以应用到体育产业中,例如台球神童丁俊晖的成功必定能刺激体育市场的繁荣,又例如现在网球运动在越来越多的社会高层次人群中的兴起,在这种大环境的带动下使得一些职业球员退役后的生活也得到了解决。
我们完全可以将职业体育当作一种产业来看待,而作为一种产业,实现发展的最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就是市场需求,缺少了需求推动力的产业发展就是空中楼台。广大的市场需求的提供者是体育消费者,而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整体人民的体育消费观念也随着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再加之我国体育职业化的不断发展,就使得整个国家在整体上进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2]。我国现在面临的现状就是,中国体育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这是由于我国的生产力及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准,只有当经济带动我国人民收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我国国民的体育消费方式才会发生质的改变。由诸多事实我们不难看出,体育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对人们体育消费观念的变化产生的作用力是极大的,进而影响到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体育消费是现代社会生活消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社会物质财富基本满足人们生存需要前提下成长起来的一种消费类型,可以说是一种社会较高层次的消费类型。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更科学更合理的体育消费观愈来愈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领域,并且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居民对于体育消费的潜力还是很大的。本文就对如何通过发展体育产业实现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拉升提出相关建议。
在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围绕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始终坚持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办经济实体,全面开展体育健身娱乐方面的经营活动。加强建立群众性体育协会以及俱乐部等,以产业化为方向、服务群众为目标、各类体育设施为依托,为群众进行健美、健身、康复娱乐等活动提供技术、设施及辅导等服务[3]。这些活动的建立和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体育消费的发展,但是同时必须要求有关单位加强对各类群众体育活动经营单位的管理和监督,为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可靠的保证。
要想拉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各项体育竞技表演,积极引导和规范各类体育竞赛的经营活动,以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出发点,鼓励社会各界举办一些体育类的表演或竞赛,定期组织一些群众基础好、影响大、观赏性强的商业性大赛。这样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体育观赏的需要、促进了我国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能够对居民体育消费起到一个拉升作用,并带动其他产业如旅游、广告等产业的发展。
如果缺乏消费市场,那么任何一件商品都无法实现它的等价交换,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体育消费市场化,因此,了解体育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是实现体育产业更好地发展的唯一途径。对我国公民的消费能力进行客观上的评价,我国公民的消费能力还未达到理想的程度。有数据统计显示,对北京市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对他们的体育活动消费进行统计,发现每次消费能够接受20元以下、20~30元之间、50元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分别为73.25%、15.10%、6.89%[4]。以上海公共体育馆为例,它的规模和面积居全国首位,但是由于较高的收费使得该体育场长年人气不旺。由此可见,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都是如此,那么其他城市就更不用说了。
就我国的现状而言,我国的主要体育消费市场集中在一线、二线城市,虽然这些城市居民具有巨大的体育消费能力,但是这些居民消费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要想实现我国体育产业化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这些城市的消费能力是难以推动的。通过对我国特殊的人口结构比例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达到80%。由此可见,注重对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能力的挖掘,对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除了是一个体育用品生产大国之外,也是一个具有极大体育消费市场潜力的国家,就目前现状来看,在我国一线、二线城市,体育用品消费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在城市整个体育产业中所占比例也较大。尤其是农村,随着整个国家体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和三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农村体育消费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开发,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体育用品消费市场将会“钱”途无量。
[1] 崔伟.我国体育产业化及发展对策[J].经济经纬,2009(23).
[2] 蔡军.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0(12).
[3] 鲍明晓.对我国体育产业热点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8(52).
[4] 沈益明.2010年中国体育发展社会环境的研究[J].体育学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