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雷、马蕾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2期撰文,文章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剖析了高职院校传统人才就业模式存在的三大病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举措和实践。
高职院校教育存在着有效供给严重不足,而大量的不良供给和局部的供给过剩的现象,反映出的是“高协议就业率”和“低对口就业率”的局面。“供应链理论”是由价值链理论发展而来,指的是产品在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中,从原材料的供应到产品的生产再到产品的销售所构成的一个紧密依存而又相互制约的供需网络。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型特点决定了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高职教育供应链”是依据企业供应链的概念提出的,应用高职教育供应链分析传统人才就业模式,发现其主要存在三个病症:1.存在“头轻脚重”的问题,表现在政府和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指导偏重于在校培训及之后的就业选择环节,一定程度上忽略对最初教育选择的指导;2.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表现在高职院校招生数量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3.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高职供应链的主体包括主管部门、高职院校、高职学生和用人单位,各主体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
针对上述病症,作者认为可以从供应链的全过程入手,逐步构建起基于GPS导航的“三维联动、四阶结合”的人才就业工作新模式。GPS即为教育引导(Guide)、专业引导(Practice)和就业服务(Service),“三维联动”即调动起“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积极性,“四阶”即为“就业宣传、能力、指导、评价”,做到:1.建立与中学合作关系的需求分析;2.加强与企业合作育人的深度拓展;3.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平台;4.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常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