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①

2013-08-15 00:49天津城市职业学院李建玲姜宁宁
中国商论 2013年30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训岗位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 李建玲 姜宁宁

会计专业是目前高职院校中招生学校最多、在校生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近年来,大多数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能够积极主动与企业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了很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特别是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高职会计专业开设于2005年,几年来为适应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岗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为改革切入点,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搭建、项目引领教学模式的改革、共享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1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1.1 构建了能力递进、岗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在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中,笔者深入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多家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研,对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经与行业专家、企业领导和一线会计人员进行交流、研讨,结合我国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确定了我院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对应的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群,并按照工作岗位的要求分别分析了典型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按照完成不同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会计专业资格考试要求,本文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化课程体系,调整了教学内容,构建了“职业基础课程+岗位能力课程+顶岗实习”的能力递进、岗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把三年6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4学期,主要在学校完成基础会计与实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职业基础课程和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纳税业务训练等理实一体课程的教学任务,开设认知性的单项实训,到企业考察,认知职业环境、认知职业岗位,在此阶段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掌握会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第二阶段是第5学期,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业仿真业务的分岗位实训、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等,在此阶段提高学生的岗位实操能力与信息化能力;第三阶段是第6学期,学生带着任务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此阶段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及真实岗位的实操能力。三个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呈现知识、能力层次递进的规律,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训一体化,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2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三课堂、双证书、双培养、四结合”联动,创新了能力培养模式。“三课堂”是指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三个环节:第一课堂是指在课内搭建仿真教学平台,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进行实习实训、分岗课程实训、专业综合训练等;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外组织、参加专业社团、选修开设的各类公选课、考证考级、专业竞赛等;第三课堂是指在校外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如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社会调查、顶岗实习等。双证书是指“毕业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双培养是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四结合是指“教学组织与会计岗位工作流程相结合”、“学生训练与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相结合”、“学生考核与会计岗位工作职责相结合”、“专业课教师与职业指导师相结合”。

“三课堂、双证书、双培养、四结合”联动的能力培养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综合素质,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1.3 以会计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为导向,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以会计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为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性,因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职业教育要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施中充分考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学的内容与进程、学生的水平、教学的设备和课时等多重因素。目前我们广泛采用以会计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为导向,项目引领的教学方法,通过项目任务驱动实施分岗训练、互动研讨、模拟训练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例如:将出纳岗位教学内容分解为现金业务处理、银行业务处理、出纳报表业务处理及出纳会计资料的整理与归档四个工作情境,每个工作情境又包括不同的工作任务,如现金业务处理情境中包括现金库存限额核定、现金存取业务、现金收付业务、现金日记账的登记及核对、现金的清查五项工作任务。

1.4 创建共享教学资源课程网站,探索数字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对接岗位职业能力,依据会计职业标准,我院制订了《基础会计与实训》、《纳税业务训练》、《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等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同时,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设了《成本核算实务》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并以此课程网站为基础,将“成本核算教学视频”、“看故事学成本”、“会计诚信案例”等教学拓展资源向学生开放。利用教学实训平台、课程网站等建设,探索了数字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在逐层递进的教育教学平台中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并应用于实际会计业务处理中。

1.5 以大赛为引领,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在以工作过程能力提高为导向的教学中,注重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校内考核与企业评价、日常教学考核与大赛选拔相结合。强化会计职业资格取证,广泛采用口试、PPT课程展示、模块考核、技能竞赛等形式,实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研究对职业态度、敬业精神、协作能力、领悟能力等隐性职业能力的量化考核,加强过程监控与管理,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依托国家、市级会计竞赛平台,我院多次承办区域性、职教集团、市级会计专业相关项目技能竞赛,并积极参与国家、天津市各项会计专业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检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成果,考核学生会计岗位通用技术和职业能力,促进会计专业教学评价考核机制的完善。

1.6 培育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教师们先后取得了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执)业资格,利用寒暑假选派多名教师到企业实践,例如到中和信诚会计师事务所直接参与企业审计项目;同时深入研究教学,发表论文多篇。赴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我院一方面通过将校内专职教师派往校外协作单位开展企业实践,来增强教师的会计实务能力,缩短教学与实际之间的距离;选派教师到国(境)内、外进修学习、撰写论文、课题研究、企业实践等方式提高专业教师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将一些企业中具有中、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主管或主管会计人员请入校内课堂,讲授如会计基本技能训练、纳税业务训练等职业技能课程,并为他们配备助教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一支集教学、科研、实践能力于一身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2.1 能力培养模式的实施

通过“三课堂、双证书、双培养、四结合”联动,创新了能力培养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深入开展“以会计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为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改革,广泛采用以会计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为导向,项目引领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实施案例讨论、启发式教学、分岗训练、互动研讨、模拟训练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多样化的教学地点:一体化教室、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多种场所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三课堂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多元、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教学中,注重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校内考核与企业评价、日常教学考核与大赛选拔相结合。研究对职业态度、敬业精神、协作能力、领悟能力等隐性职业能力的量化考核。建立了评价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多元、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双培养的能力培养模式。

(4)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将企业搬进课堂,从“2+1”模式到订单培养模式,校企文化融合,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社会化及科学化。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学组织与会计岗位工作流程相结合”、“学生训练与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相结合”、“学生考核与会计岗位工作职责相结合”、“专业课教师与职业指导师相结合”。

2.2 大赛引领师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1)大赛选拔机制:全员参与、不搞锦标赛。例如各项技能竞赛前,在该专业全体学生中开展初赛、预赛、决赛,使每个学生都有参赛的机会,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整体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选拔机制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大赛成绩运用机制:积极承办、参与、管理竞赛,以其作为学生考核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的手段。我院将会计专业竞赛内容与规则引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并将竞赛选拔成绩记入相关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同时结合各班的综合成绩考核教学效果,从而调动了全部师生的积极性,不断促进教师实训指导水平的提高,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3)大赛效果:会计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技能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技能竞赛会计信息化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市级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3 资源共享课程网站的创建

我校与多家企业联手,以共建共享为原则,创建了成本核算实务共享资源课程。

(1)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建设内容:主要由课程模块、实训模块、考核模块、经验积累与分享模块组成,从而既关注学生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又关注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2)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建设模式:该资源共享课程以应用为出发点,与会计岗位群对接,以会计职业生涯发展平台为主线,按会计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系统性地构建普适性、可拓展的专业共享课程资源。该课程本着边建边用原则分阶段建设,在应用中完善资源课程建设;不断地修订、补充,将最新研究成果以补充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形式在课程网站上予以发布,实现资源的动态发展。

(3)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建设目的:借助于信息技术把优质的教学资源高效、快捷地呈现给学习者,并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共享,从而弥补教材建设普遍存在周期过长、形式单一、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问题,并有利于探索课堂教学和网络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今后,应将继续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走工学结合的专业发展道路。按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和天津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评价机制的配合和教学制度的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和教学质量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手段,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继续不断探索,将本专业办成在天津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明星专业。

[1]张宗强.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施[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

[2]吴雯洁,刘必千.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三人”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2).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实训岗位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