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开发与传播途径研究——基于“真人图书馆”活动的思考*

2013-08-15 00:43杨云芳程莲娟吕永红
关键词:真人隐性交流

杨云芳, 程莲娟, 吕永红

(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金华321004)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收集、储存、传播知识服务于教育的功能。但就目前状况看,由于仍以传统服务模式为主导,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知识传播的单一化趋向,突出地反映在存在着传播显性知识有余、隐性知识不足的弱点,严重滞后于目前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需求。因而,注重隐性知识的开发与传播,是高校图书馆实现服务创新必须切实面对的话题。

一、隐性知识的内涵与传播途径

(一)隐性知识的内涵

隐性知识是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在其著作《个人知识》中从哲学角度提出的概念。按照他对知识的划分,知识可分为两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通常是指可以通过书面文字、图像和数字符号公式表述出来的知识,这种类型的知识容易获取,便于整理与交流;隐性知识通常是指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或符号明确表述出来的知识,这种知识由人的认知、情感、信仰、价值、经验、技能、文化等因素构成,相对内隐而又凌乱无序,难以整理、加工和储存于其他载体,不易交流与分享。在上述两种知识中,隐性知识占了最大比重。据统计,隐性知识约占知识总量的90%,而显性知识所占比例只有10%。[1]由此看来,大量的隐性知识有待开发和有效利用。

(二)隐性知识的传递途径

尽管隐性知识对于完善人类的知识结构是不可或缺的,但对其的有效传播却不如有文字、图像记载的显性知识那样便捷。隐性知识内隐于人的大脑与身体,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知,所有理解都是基于个人的心智模式,难以捕捉、难以表述,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故大多数隐性知识仍处在尚未“唤醒”的“沉睡”状态。由是,如何有效地“激活”隐性知识,使之成为可以感知、可以流传的知识类型,便成为拓展知识传播路径不能不面对的问题。而隐性知识的创造者是个体化的“人”,其存在形态是隐伏于“人脑”中,因而对隐性知识的开发,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面交流,发掘其深潜于意识、心智中的鲜活知识。就此而言,隐性知识的知识源是活生生的人(不是书本),其传递途径是读者与知识源(人)的直接对话,这一切,恰恰表现出它与获取显性知识完全不同的特点。

二、隐性知识的价值与高校图书馆开发传播隐性知识的必要性

(一)隐性知识的价值

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不但量大,而且价值更大,更富有创新意义。这表现在:一是在“认知维度上”,这些包括直觉、体验、灵感之类不易感知的隐性知识,大都是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中形成,虽暂时处于无序状态,但往往有个人对客观世界的深切认知和独到发现,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和性质;二是在“技能维度”上,经验、技能、决窍等隐性知识,更是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生成,同样具有创造技法的特征和性质,甚至就是创造技巧和创新方法,可以直接产生创新成果。正是这些未经整理的带有个人特色的思维模式和创造性经验,造就了大量隐性知识的存在,从而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知识构成。

隐性知识的有效传递,其直接的功效是有利于知识的创新和改善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其知识的丰富程度,更取决于合理的知识结构。隐性知识是改善知识结构产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认识层面的隐性知识的有效传递,意味着接受者学到了新的思维方式并由此形成新的心智模式;技能层面的隐性知识则能主动地加工信息,使之转化为一种更具实际效能的知识。因此,一部分隐性知识蕴涵着创新思维的培养,另一部分隐性知识就是对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正可以说:“创新能力蕴含于隐性知识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源于隐性知识的有效传播”。[2]

(二)高校图书馆开发传播隐性知识的必要性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主要是对显性知识的传播,无论是书籍、音像资料、电子传媒,所传播的都是有形的显性知识,而以“人”为知识源的无形的隐性知识则很少纳入图书馆的传播视阈。这对于知识传播是一种很大的欠缺,也很难适应图书馆知识传播的多样需求。应当说,隐性知识的开发与传播,承担知识传播职能的图书馆负有重要使命。

1.新型知识传播方式的开发是新形势下图书馆拓展服务功能所必需的

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并非一成不变的。哈贝马斯于上世纪90年代曾论述过公共知识领域的两次“结构转型”:在全球化语境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专业化水平极大提高,于是就有适应“新的读者群”的需要而产生的新型知识传播方式,即“书籍生产”方式“趋向扩大化和专业化”,尔后又有“电子传媒”的兴起。[3]事实上,这样的“结构转型”还会不断地发生。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社会的个人化、娱乐化倾向抬头,人们的文化需求以及感知、接纳知识的途径也必会发生变化。当下网络时代图书馆提供信息的功能已受到挑战,不但传统书籍(纸质文本)已不再受青睐,就连交融娱乐和信息的电子传媒似乎也已不敷使用,寻求知识传播的多样途径势在必行。隐性知识的开发与传播,是发掘其深潜于意识、心智中的鲜活知识,向人类知识深层掘进;“以人为书”实施知识信息的“动态”交流,是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再度开发。对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隐性知识的开发传播无疑有重要的意义。

2.隐性知识的有效传递是高校教育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所必需的

隐性知识的价值已如上述,对于高校教育而言,隐性知识的有效传递对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重要影响,其有利于改善人才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尤为值得开发与利用。高校图书馆在显性知识开发利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而高校作为人才聚集的场所,同样是隐性知识汇聚之所,值得花财力物力精力予以开发与传播,这似乎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教育部门不断地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但其效果总是不能令人满意。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隐性知识开发,使上述现象有所改观,为高校的创新教育作出贡献,其意义不可小觑。

三、真人图书馆活动服务模式与隐性知识的有效传播

(一)真人图书馆活动服务模式

“真人图书馆”①是近些年来国外新兴起的一种全新的“阅读”活动。在“真人图书馆”活动中,读者所借阅的“书”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读书方式是读者与所借的“书”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是一种全新概念的“阅读”模式。真人图书馆里所有的“书”都是由志愿者来充当。组织机构招聘一些有特殊兴趣、信仰或经验的志愿者,并按照图书馆借书规则进行管理,读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与所借的“书”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此种形式开创了全新的读者服务模式,有利于发掘深潜于意识、心智中的鲜活知识,非常适宜隐性知识的开发与传播,颇值得借鉴。

真人图书馆于上世纪90年代源起于丹麦,后迅速传播到欧洲、澳州、北美、南美、亚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真人图书馆机构网站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6月,该活动在世界各国已举办了300余场。此项活动在原初意义上是一个社会学命题:创建者鉴于暴力、犯罪等社会问题增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日深,为了化解矛盾,增进理解,意识到“将人们聚到一起,进行面对面交流”,是促进理解的最好方式,于是就有由“活人”现身说法,与公众进行思想交流的创举。其大部分活动设在公共图书馆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及艺术节、音乐会等社交场所,这无形中浓厚了其作为精神交流的“公共场域”色彩。近年来,“真人图书馆”活动的主题逐步向学科专业领域倾斜,不断向知识型、专业型迈进。以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开展的“真人图书馆”活动为例,读者可以借阅的“图书”专业涉及就业和职业辅导,延伸到人类学和社会学、国际政治与美国政治、跨文化的教育心理学、精神卫生法与政策、家谱学研究等30多个学科领域,[4]呈方兴未艾之势。

(二)“真人图书馆”活动传播隐性知识的优势

“真人图书馆”活动能克服隐性知识难以被编码、表达和传递的弱点,致力于营造有利于隐性知识传递的环境和媒介,注重传播方式的创新,具有多重传播优势。

1.“真人图书馆”是最佳隐性知识传播平台

“真人图书馆”“借阅”活动是在一个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中进行的,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与“真人书”处在一个“面对面”的无障碍交流状态,每一个读者根据各自的接受需求、理解能力,提出不同的问题,得到有针对性的回答。在阅读这些“真人书”的过程中,阅读内容不拘束在传统的“书目”中,而是根据自己的情绪、思维等在现场跳跃性地索取感兴趣的内容。“借阅”双方畅所欲言,使知识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形成隐性知识的双向流通:一方面,知识的接受者在“真人书”的言传身教中获得知识传播者所独有的、隐藏在其大脑中的独特思维成果,获得了书本中难以读到的知识;同时,传播者也可以在与接受者的交往中反思,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纸质书、电子书均无法传播难以编码的隐性知识,而在“真人图书馆”这个平台,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面交流,发掘“真人书”与读者深潜于意识、心智中鲜活的隐性知识。因此说“真人图书馆”是最佳隐性知识传播平台。

2.“真人图书”是最佳隐性知识传播文本

“真人图书”与传统的文献资源相比较而言,更具时效性与开放性。传统的文献资源,从撰写、编辑、印刷到发行、流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段,传播的知识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真人书”具有即时性,所传播的知识更为鲜活;相对于传统的文献资源,“真人书”也呈现出更为开放的特点,它可以直接面对现实发言,有着更大的空间去与读者交流各种社会问题。“真人书”的开放性对于读者而言,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真人书”的“作者”以自己的人生经历、生命感悟、学识积累、经验、诀窍、带有个人特色的思维模式和独特的观察视角作为知识文本,通过其与“读者”(受众)的讲述、交流,让读者得到通常书籍中难以学到的隐性知识,从中获取更生动的教益,这显然是最佳隐性知识传播文本。

3.“真人图书馆”践行的面对面交流是最佳的隐性知识传播方式

“真人图书馆”“以人为书”“面对面”的知识传播方式,不但可以通过有声语言传播知识,还可以通过没有声音伴随的“态势语”(人用身体某一部分的形态变化来进行思想交流、感情表达的一种辅助性言语表现方式)传播交流知识。与书面文字、有声语言相比较,态势语更适合传递存在于人脑中难以用数字公式科学法则表达,也难以用文字语言精确描述的知识,例如包含技能、诀窍的非编码隐性知识,就可用态势语作“现身说法”的演示。“真人书”的“面对面”交流形式,强化了知识传递的直观性与有效性,也是最佳隐性知识传播方式。

四、借鉴“真人图书馆”服务模式传播隐性知识的可行性与多重效能

由于“真人图书馆”服务模式对隐性知识的传播具有显著优势,它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引进此种活动模式已取得显著效应。实践证明,借鉴其促进隐性知识传播的有效经验,在推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中是有很大可行性及多重效能的。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的可行性

“真人图书馆”活动已在多种“公共场域”开展,其在高校开展又有独特的需要和优势。这不但在于借鉴“真人书”开发隐性知识适应了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之所需,而且高校图书馆拥有宽敞舒适的阅读空间和良好的交流环境,且对图书的采访、分类、编目、流通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对开展另一样式的图书馆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诸如采编“真人书”,对“图书”进行分类、编目,负责“真人书”网络预约系统,建立“书目”数据库等,都有现成经验可资利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实施“真人图书馆”活动项目取得成功,便是调动了图书馆的多方面优势(如适时采集“真人书”、定期“流通”等)。其成功经验有:采集具有丰富个人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真人书”,对读者产生直接、有效的思想、心灵碰撞;传播方式不是普通的“阅读”,而是面对面的交流,交流双方信息得以互动沟通,从而实现“阅读”效率的最大化;选择的主题大多是受到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即使是同一主题的“书目”也有不同的内涵,所产生的信息量之大不是一本本具体的“书”可以比拟的,[5]如此等等。这样的经验,对所有高校图书馆都有借鉴意义。

(二)“真人图书馆”服务模式传播隐性知识的多重效能

“真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造,注重隐性知识的发掘,为图书馆空间价值的设计、开发与提升,特别是介入人的精神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启迪。高校图书馆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有许多是围绕缓解大学生精神压力、提升人的精神素养而展开的,活动内容就有诸如职业规划、考级考证、外语学习、出国留学等学生最关注的话题。校园中一些学习、就业的“成功人士”,就成为最佳“书本”,他们在学习、工作、科研等方面的成绩和经验,奋斗中的拼搏和曲折的心路历程,就成为不可多得的隐性知识资源,“阅读者”从中受到教益,既丰富了人生阅历,也提升了精神素养。这项工作本应是校园中的社会团体承担的,但图书馆以其具有多重服务功能的独特优势参与其事,就会收到更佳效果。石家庄学院图书馆在全院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以“交流读书心得,分享人生经验”为主题,就颇受学生欢迎,也非常见成效。很多读者在谈阅读感受时反映:“读活人图书对提高自己的阅读兴趣,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熟悉就业就职过程,缓解精神压力,消除迷茫情绪非常有帮助。”[6]这一切充分体现了“真人图书馆”服务模式在传播隐性知识方面发挥的多重效能。

高校图书馆对隐性知识的开发与传播尚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真人图书馆”“以人为书”的新颖“图书”传播形式,目前还在探索阶段,但它提供的某些经验为高校隐性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只要认真探索实践,不断使之完善,相信它必将在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定能开辟高校隐性知识开发与传播的有效途径。

注释:

①真人图书馆(Living Library)缘起于丹麦,以“真人”的人生经历、生命感受、学识积累作为知识文本(Living Books),通过其与“读者”(受众)面对面平等的思想交流和对话,让读者得到通常书籍中难以学到的隐性知识,从中获取更生动、直观的教益。

[1]简世德,杨婷,杨柳婧.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隐性知识属性与提升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10(1):153-156.

[2]刘国豪.基于隐性知识培育高校创新型人才的途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42-45.

[3]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5.

[4]Living Library Participants.Douglas College[EB/OL].[2010-06-08].http://www.douglas.bc.ca/visitors/foundation/living-library.Html.

[5]徐璟.Living Library: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10(1):58-61.

[6]Living Library活动成功登陆石家庄学院图书馆[EB/OL].[2010-09-29].www.dsscn.cn/2010/01/06/127.html.

猜你喜欢
真人隐性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噪音会改变味觉借阅真人的图书馆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