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六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李敏
万里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连绵万里,横亘东西。对长城向往已久的我,乘火车一路西行,经两天两夜,到达西部名城——嘉峪关。下了火车,我按捺不住激动,乘4路公交,直奔关城。
走近关城,只见戈壁滩两侧关墙似游龙般蜿蜒游动于戈壁沙海上,中间一座雄关拔地而起,巍峨耸立,气势雄伟。据史料记载,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168年的时间,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并保存完好的一座。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瓮城、罗城、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布局精巧,军事防御功能十分完善。各处登城通道,右边是人行阶梯,左边是斜坡马道,可供步卒、骑兵上城御敌。主要防御的西门城墙垛口上,还摆放着几门明永乐九年所铸的铜炮。登上关楼远眺,祁连山、黑山两条山脉护持两旁,一片茫茫戈壁不见尽头,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如此雄伟的关隘,难怪自古就有“天下雄关”之称。
有关嘉峪关的建造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明朝修嘉峪关时,因城砖全部需在北京烧制后运来,当时的主管官员给工匠们出了个难题,要求预算砖块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全部砍头。经过精确的计算,工匠易开占计算出关城建造需用砖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工程竣工时,所备瓦木土石刚好用完,一点不剩,可是却多出一块城砖。面对杀气腾腾的建造官员,易开占灵机一动,说那多出来的一块砖是“镇关砖”,才使工匠们免遭责罚。时至今日,这块“镇关砖”仍安放在关城会极门(西瓮城门)门楼檐台上,向世人见证着古代工匠们的高超的技艺和智慧。遥想当年,这么复杂、雄伟的建筑,竟然能做到预算如此精确;再看看当今,建造一座楼房,不知道要浪费多少砖石。是技术落后了,还是监管不力?我想,还是责任心不够吧。
下了关城,来到景区的黑山摩崖石刻公园,看到一块横卧的大石上,刻着毛泽东手书的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之二:“东西尉候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我不禁心潮激荡,长城是古代中国抵御外虏的屏障,随着疆土的外延,长城的军事作用早已不复存在,但它雄浑的英姿,依旧是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国歌》中唱响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新的长城”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科技、军事、经济实力,更是中国人面对外虏侵略永远不屈的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