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宓宪伟 陈翠玲 宋林 范秀敏
项目式教学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与实际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与学是密切联系的。广义上工作过程是指实现确定目标的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的顺序。狭义则是指物质产品生产过程的活动。这一理解在配合饲料生产领域就是指饲料生产、产品质量控制或是认知某些机能过程的活动。而职教教学论的概括性表述是:工作过程导向和检验过程导向是差异性同源的。工作过程导向的目的在于克服学科体系结构化内容的学习而有利于与工作过程相关内容的学习。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则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即从职业典型工作过程确定职业实际工作任务归并成教学工作任务,最终转化为职业教育教学任务。它是一个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最终到学习情景的过程。
对于配合饲料生产这门课程应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确立合适的情景及项目。通过对工作任务的职业情景进行教学归纳,进而创设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并使之具体化。其内容的结构序化,要打破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应用的思维定式,主体内容的开展顺序应由原来的“应用模式”转变为从具体到一般,从应用到基础,从实践到理论的“建构模式”。教学应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知识结论开始,学生在自主计划、实施工作(或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使学生获得成功就业的资格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配合饲料生产的教学情境,尤其是项目,应该具有实现性、可行性、延展性、可控性和趣味性。实现性就是学生能通过项目完成的全过程,学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并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可行性就是设计的项目内容,在实现的全过程中,没有不可逾越的环境障碍;延展性是指学生在项目的计划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选择或设计具体的内容,并延伸自己的想象和施展空间;可控性则是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具有阶段完成性,并能获得一个可见的成果;趣味性则是对项目策划的一个额外要求,如果能兼顾,则不失为一个佳作。
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后,通过项目小组成员讨论,制定出项目计划,项目计划要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教师要根据课程具体的要求,审阅学生的计划是否体现出了相应的专业内容,计划的施行是否有安全隐患,计划选用的材料实验室是否备有或者可以购置。
计划的制定应以开放与封闭并行的原则。项目参与式教学打破以往教学方法固定的模式,项目计划应以考虑教师的搭配、教学道具的使用、教室的布置和学员参与的方式等等,在项目计划制定过程中具有开放性,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这一切又以教师充分的准备、严密的教学计划为前提。在学生学习计划制定的方面,应包考虑学生的观点、方法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领域。制定计划同样须考虑不同班次开设同一专题情况,层次越多,开放性越强,项目计划制定效果也就越好,但这又应以加强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控制教学节奏为前提。
工作任务的确定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抛开工作任务,围绕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选择知识点;一是完全“紧扣”工作任务,分别围绕着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进行项目设计。确定工作任务最为突出的优势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而围绕孤立任务所进行的设计显然是无法达到这一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工作任务,知识和技能得以明确学习,完全可以对工作任务进行开放性设计,且在许多情况下是需要跨任务进行设计的。工作任务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工作任务与项目的匹配模式。
配合饲料生产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同时又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确定工作任务应考虑双重因素。首先应提出工作的具体目标,如能利用饲料实物、图片、等识别各项目内容中确定需掌握的各种饲料原料应用等,在此基础上达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等。其次应对工作任务进行描述,还要确定任务的载体和工作场景,使学生有的放矢。第三应提出针对任务的资讯问题,资讯问题应与实际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并指导学生能通过观看视频,浏览相关网站,深入营养分析实训室实习牧场和图书馆等亲自解决资讯中提出的问题;最后对确定的工作任务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具体要求如能根据任务单、资讯问题及引导方式或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在课前达到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资讯问题,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参与者应严格遵守实训室和饲料生产现场规章制度,避免安全隐患。
实施方案的确定应严格考虑方案的可行性,故在制订方案时,要设计好流程与进度,充分体现项目参与式教学的特点,既考虑工作流程的正确性,又要考虑参与式教学的灵活性,既要照顾到知识运用的科学性,又要兼顾老师的可控性,还要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拟定出的决策实施方案要有完整的步骤,合理的人员安排。配合饲料生产教学的实施一般安排为一天,包括破冰、教师课堂专题讲授、视频资料播放、头脑风暴法、学员自由发言热身、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在台前发言、按照不同议题重新进行讨论(打破原有组别)并到台前发言、归纳全部教学收获、形成研究报告提纲等环节。
配合饲料生产操作性较强,故在项目的实施阶段,指导学生要将自己设计的方案加以贯彻执行,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观察他们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饲料生产过程中要使用一些粉碎机、搅拌机等器械,注意力的重点应该放在安全的监管上,如果发现学生的操作有安全问题,教师应该迅速上前阻止并加以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体现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团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等等。如果观察到学生的操作有技术上的错误或不规范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做操作示范。
配合饲料生产的项目式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只是作为一个辅助手段,对于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正,或者对于某些饲料如何进行利用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教师只是知识和信息的引导者。
在每一个项目结束,都应进行效果检查。这种效果检查可以是文字评语、分数或公开评讲。在效果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综合性、全面性和公正性。不单要依据项目的成果或产品,还要综合考虑设计理念、执行过程和文字报告;不仅要看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全面分析他们在项目设计的完成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包括工作态度、协作精神、忍耐性、应变能力和交流能力等;不能使个人偏好影响到对学生项目的评价,更不应该有个人亲疏之别。检查的公正性,是学生最敏感的、也是对学生心灵影响最大的因素。
基于配合饲料生产课程的特殊性,在进行评价反馈的过程中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专业能力评价反馈:包括资讯能力(查找资料,自主学习能力);制定计划能力(计划制定科学性,用具材料准备全面性);实施能力(操作的正确性,完成的效果,操作的安全性,使用工具的规范性,操作方法的创意性);自我检查能力;生产中出现问题的处理能力等。
(2)社会能力评价反馈: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小组成员合作能力,对小组的贡献等);敬业、吃苦精神(学习纪律性,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
(3)方法能力:包括计划能力和决策能力。
评价结束后要及时总结,提出本教学情境或项目的建议和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服务教学。
综上所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配合饲料生产项目课程教学是方便实用的也是富有成效的,也有利于开发项目式课程。在开发项目课程和开展项目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项目也没有必要一定要结合完整的过程,一个完整地过程可以分解为几个小过程。有的项目(如饲料配方方面的内容)不一定要求工作过程是真实的,只要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模拟工作过程的项目也未尝不可。项目课程的重要功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工作过程作为导向开展项目式教学,应作为配合饲料生产课程教学主要教学方法。
[1]王洪庆.对项目教学法的探讨——以单片机接口技术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
[2]杨伟荣.对项目教学法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04).
[3]高恭娴.项目式教学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有益探索[J].甘肃科技,2010,(02).
[4]游新娥.禹云.高职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0,(01).
[5]刘慧莲.“模拟情境”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09).
[6]周亮.项目式教学之我见[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2).
[7]陈爱午.项目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8,(33).
[8]吴全全.“项目教学法”——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收获之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6).
[9]程少伟.谈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10]徐国庆.新职业主义核心技能课程理论研究 [J].外国教育资料,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