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试误,引领价值观——兼论选择语文教学内容如何关照学生生活

2013-08-15 00:49柯华桥
中学语文 2013年31期
关键词:人文错误价值观

柯华桥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问题(这里包括教育与社会生活、教育与学习者的生活)一直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它也是衡量现实教育成败的一把最好的尺子。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对生活世界作了深入的论述,他认为:生活世界具有先在的给定性,是“直觉地被给予的”、“前科学的、直观的”、“可经验的”人之存在领域。可见,生活世界包括人之生活全程。要谈“语文教学内容”选择问题,理应绕不开学生的生活世界,要选定语文教学内容,就应关注学生过去的生活,现在的生活和将来的生活,选择与创生过往的经典、关照与抉择现实的生活、启迪与展望未来的理想,从而关注学生生活的全程。根据学生全部生活所选择和确定的教学内容,才会被学生所接纳和欢迎。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也指出,“教育即为未来人的完美生活作准备”。同样,语文教育的最终指向应该是学生的未来生活,在对学生这个生命主体关注的基础上,进行人性的再造与重塑,从而让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知识技能储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修养。作为教师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处理好学生的犯错问题并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合理的引领。

试误是学生成长的起航点 在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遇到学生犯错的问题,有的学生甚至于是屡犯同样的错误,这的确是令教师头疼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为了落实语文新课标提倡的将语文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一理念,有意识地增多课堂中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设计和环节。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主动权是让给了学生,但每次提问,学生总是回答错误,最后还得自己告诉学生答案,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影响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结果,几经挣扎,教师还是觉得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更省时省力省事。对此,英国社会学家霍布豪斯有过精辟的阐释和评价:“他们的注意多半不是放在如何鼓励、帮助孩子独立自主地判断、行事,而是放在如何提防孩子们犯错,如何扫清孩子们前行道路上的可能性障碍,为他们提供一条简捷、平坦的光明大道。这种不使孩子发生任何错误与过失的教育,是一种安全的教育,但绝不是一种好的教育,因为它剥夺了孩子们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霍布豪斯著,朱曾文译:《自由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其中,对如何看待学生出错,霍布豪斯则认为:“就错误是诚实的而言,它产生于心灵在局部的、不完全的经验基础上的自发活动。它是经验的解释,尽管是一种错误的解释,而权威强加于人的信条却根本不是经验的解释。它不包含个人的努力。它的盲目接受说明意志退避三舍,智力黯然失色,变得迟钝。”可见,这样的错误,对学生语文经验形成而言,是有着积极的价值的。事实上,我国古代教育教学著作《学记》中对学生的犯错问题也有过经典的论述:“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由上可知,学生尝试错误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途径和资源,善待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理应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在纠偏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通过积极干预引导学生的思维重构。正是这种思维的重新建构,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为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并构成其语文素养积淀的鲜活过程。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试误说”学习理论也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可见,试误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成长的起航点。

人生观、价值观的理性引领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同时,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语文教学不仅应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建构与提升,更应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理性引领。这之中,最应关注的问题就是利用学生“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难度”,就是指学生先前未弄懂或现阶段想知道的,以及将来社会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只有以此为触发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让其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项充满智力挑战、怡人性情、益人心智、提升气质、滋养人生的精神之旅。这种有“难度”的东西,除了包含知识和能力外,更多的应着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向来提倡“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这里所指的“道”,绝对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政治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而是一种人文教育,即培养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于漪老师把人文精神的内涵归纳为“知、情、意、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八个方面,其中很多方面正是当代青少年所最缺失的。钱理群教授则把教育称之为“立人”和“打精神底子”的教育,他曾论及:“在我看来,中小学语文教育主要要培育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大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精神探索、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与创造的欲求。所有这些宝贵而美丽的精神素质可以概括为‘青春的精神’。”因此,语文教学在重视双基训练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人文”的开掘,必须把文本本身蕴含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道德情操、文化要义、人文理想等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审美体验,从而让语文教学变成一场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精神漫游,让学生在享受这一旅程的同时,形成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人文错误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在错误中成长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