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烈 鞠鲤亦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龙尾社康中心,深圳518000)
从数字看高血压与脾气虚
张继烈 鞠鲤亦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龙尾社康中心,深圳518000)
高血压;脾气虚;补脾益气法
对于高血压的病机,一般认为与肝肾两脏有关。主要是上实下虚,由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失濡养,而致肝阳上亢,肝火、肝风上扰,引起气血并走于上。治宜滋阴潜阳、泻火解郁、平肝熄风,不能轻易使用补气温阳药。只有在高血压患者晚期阴损及阳,出现阴阳两虚证候时,才可在滋阴潜阳、平肝熄风的基础上加用补气助阳药[1]。
我们在40多年的临床中发现:高血压的早期多为脾气虚,以后才慢慢发展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因此许多高血压患者都可以使用补脾益气药,这既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并发症的症状,又可减少西药降压药的用量与副作用,还可预防高血压。我们广泛使用补脾益气药防治高血压40多年,效果良好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可能有人会问:高血压的早期病机真是多为脾气虚吗?现从一些较权威部门公布的数字来看高血压与脾气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过去50年,我国曾进行过4次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的人群抽样调查……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的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
“近20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检出、治疗和控制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高血压患者知晓率由26.3%提高到了30.2%……目前我国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他们为什么“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主要便是其中绝大多数患者,都是亚健康状态,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仅有或多或少的容易疲乏、时有头晕、食欲不佳等脾气虚症状。多没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口苦、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症状。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20年来“治疗率由12.1%提高到24.7%”,不过“在已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约有三千万没有治疗”。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很多人在极早期就能通过定期体检、门诊就诊、常规测血压等途径发现高血压。这“三千万没有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可能因为无症状,或仅偶有不适,症状轻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人基本上都没有肝阳上亢,而多有脾气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还指出:“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绝大多数是轻、中度高血压(占90%),轻度高血压占60%以上”,也就是说约有1.8亿人为轻、中度高血压,其中1.2亿人为轻度高血压。因西药降压药的作用明显、服用方便等特点,现在绝大多数早、中期病人都是以服西药降压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在血压控制良好时,由于降压药的截断、扭转作用,这“1.8亿”病人中,大多数也多没有肝阳上亢,只有脾气虚及部分兼挟证。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绝大多数使用中药治疗的高血压病人,也在同时服用降压西药,真正单纯长期服用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病人较少。这里便有中西药物的叠加作用,很可能有部分降压西药的截断、扭转功效,使病人所呈现的中医证型,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少早中期高血压,由于降压西药的作用,可推迟或阻断肝阳上亢的出现,只显现出脾气虚及其兼挟证;部分用降压西药控制较好的晚期高血压,肝阳上亢也不太明显或不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也常可有或多或少的脾气虚。
7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病人,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脾气虚,甚至脾肾阳虚。
从上述分析可知,“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1.3亿高血压患者”、“三千万没有治疗”的高血压人群以及“绝大多数(90%)”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这其中大部分都为脾气虚……所以我们认为,当今的早、中期高血压患者(包括不知晓、无症状、未服药、只服西药降压药及轻症型的高血压等),90%都是脾气虚。中、晚期的高血压患者中也有不少人有不同程度的脾气虚,真正肝阳上亢的病例已不太多!
我们近40年来在临床上大量使用以人参、黄芪为主的补脾益气法治疗高血压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对64例高血压的系统观察显示补脾益气法治疗高血压的显效率为68.75%,总有效率达97.8%[2]。由于身处基层医疗单位,所选病例以早期高血压为多,中期高血压较少,III级高血压极少,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还发现补脾益气法治疗高血压,适应症有9种,相对禁忌症4种;有12种可用脉象,10种慎用脉象;8种可用舌象,8种慎用舌象。
对早、中期高血压,服用补脾益气中药后,可明显减少降压西药的用药量,也可减轻其副作用;还可阻遏高血压的发病进程,大大延迟动脉硬化的出现;可延迟出现心、脑、肾并发症,减轻并发症的症状。不仅节省了患者大量的金钱,提高了服药的依从性,也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们通过长期在临证中反复学习经典,不断深入思考,逐渐形成了一种对高血压病机的新认识。大多数高血压的发病是一个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过程:最初是一种“络病”,以后是“脉病”;早期最先影响脾脏,然后才是肝肾与心肺,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患者早期仅有轻微的脾气虚,或无任何症状,由于脾气受损,加上毒、瘀、痰共同肆虐为害,引起气机郁滞,脉管痰结,脉络瘀阻,营气闭塞,血脉壅滞,便逐渐导致了高血压。所以说早期病机比较简单,多为脾气虚;慢慢才出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肝火,并造成心肺的病变。(这些认识可能与传统的观点不一样)重症病机则十分复杂,常常本虚标实,下虚上实,表里同病,寒热夹杂,燥实共存,挟痰挟瘀等。
为什么前贤从不知道高血压的主要病机是脾气虚呢?古人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不能在无证可辨时便诊断出高血压。只有在高血压出现了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肝火……时,才能按头痛、眩晕、肝风、心悸……症状进行辨证。自然古人所见便多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肝火……
为什么现在绝大多数教科书及公开发表的论文中,高血压的主要病机仍然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呢?由于在不同级别的医院,接待的病号群不一样,所见高血压病的证型也不一样。一般轻型、见证较单纯的高血压,就不会去大医院诊治。所以大医院看到的大部分是较复杂的重型病人,多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挟痰挟瘀……小医院基层单位看到的则大部份是较早期的轻型病人。全国2亿高血压病人,在大医院看病的只有几百、几千万(其中很多还是复诊病人),另有1亿多病人都在基层治疗,这些患者的主要病机大多为脾气虚。
他们从治疗学的角度出发,对疑难重症高血压进行辨证施治,自然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居多。我们从预防学的角度出发,对所有高血压病人,包括无症状的病人,早期症状轻微病人,不服药的病人,只服降压西药的病人(这些病人基本上多不会因高血压病去大医院就诊、服中药)都进行观察,便发现高血压患者其实是脾气虚者占绝大多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钱岳晟等[3],对2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的结果:阳亢质、痰湿质和平和质分别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37.4%、47.6%、15.0%。昆明市中医医院金艳蓉等[4],对376例高血压患者观察的结果:兼夹偏颇体质居多,气虚体质在本地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存在普遍性,分布频数气虚者占50.8%,阳虚27.7%,阴虚27.1%。正因为调查时选择的对象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就截然不同。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我国人群监测数据显示……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250/10万,冠心病事件的年发病率为50/10万”。“心脑血管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其中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每年300万例心血管死亡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说明高血压对人民群众的危害性已越来越大。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还指出:“我国4次高血压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粗率:“1958~1959年为5.11%……1979~1980年为7.73%……1991年为13.58%……2002年为18.80%”。说明高血压的患病率在快速的增长,预防高血压已刻不容缓。
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已研制出许多极其有效的、副作用较少的降压药,可以较好的治疗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但却一直未研制出任何预防高血压的药物。
不少人在体检时发现无症状性高血压,不稳定性高血压。医生往往叫他们调节情绪、适当运动、控制饮食……可很多还是慢慢由I度变成II度、III度高血压;还有的家族遗传性高血压,一个家族中每代都有好几个高血压患者,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后代又一个个出现高血压……这些西医药大多没有好办法。其中很多人都有脾气虚,中医药却可大显身手。
由于高血压可有一个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过程。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在最初的“络病”与“脉病”阶段,只有不同程度的脾气虚(或兼毒、瘀、痰)阶段,服用中药有良好的效果。如能对补脾益气法防治高血压进行深入地研究,极有可能找到一个有效防治高血压的药物,我们多年来已研制成一种软胶囊,临床用于防治高血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1]徐健儿.周仲瑛运用温阳法辨治高血压病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5):276.
[2]张继烈,鞠鲤亦.补脾益气汤加减治疗高血压64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5):119.
[3]钱岳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表型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49.
[4]金艳蓉.昆明地区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调查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7):7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6.094
1672-2779(2013)-16-0126-03
吴义红
201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