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平
(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卫生院,蛟河132505)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预防中风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高 平
(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卫生院,蛟河132505)
目的 通过观察,确定中医临床方法的采用对中风患者便秘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70例中风患者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分类,其中40例为观察组,其余30例为对照组。对于40例观察组患者,按照中医临床理论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对3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的临床护理实施干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观察组中,便秘发生概率为16.93%,通便药的使用概率为27.98%;在对照组中,便秘发生概率为24.91%,通便药的使用概率为56.33%,对两组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的方法对于改善中风患者便秘的病症具有较好的效果。
中医临床护理;中风患者;便秘;效果观察
对于中风患者来说,便秘症状的发生概率很高,如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此加以预防及改善,势必会对中风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从中风患者入住医院接受治疗的第一天开始,医护人员就应该将便秘预防工作视为重要的护理方面,及时对中风患者实施对症的护理工作。便秘虽为肠道疾病,然而若不能够适时控制,势必会使病人中风病情加剧,因此,中风病人的便秘预防是十分重要的[1]。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7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40例,女16例,男24例,平均年龄为63岁。对照组共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和性别均存在可比性。对所有中风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同时记录所得实验数据。
1.2 方法
1.2.1 观察组的护理 在入院第1天,根据中风患者自身的体质情况和病情的严重性,通过医师经验来判断患者便秘原因,制定出预防途径。根据症状采取饮食上的指引,如建议患者清淡饮食,多饮水,绿豆汤、菠菜汤、胡萝卜、香蕉汁等清淡汤食可以多饮用,建议患者在睡前进食蜂蜜水,并在清晨起床饮用温开水,当然,辛辣、刺激、燥热及油腻的食品坚决禁止食用。气秘患者可以多饮用补气的汤品,如黄芪汤、芝麻糊等,同样建议患者在睡前进食蜂蜜水,并在清晨起床饮用温开水,同时,忌油腻、辛辣、性凉和破气的食物,如白萝卜等果蔬。在入院第2天,患者可以根据病情,在医师许可的情况下进行下地活动,时间应由短到长、次数由少到多逐步进行[2];由于按摩能够增加胃肠的蠕动,从而起到调气、通便的作用,因此可以对中风患者的腹部进行天枢、中脘及关元穴按摩,按照顺时针方向5~10min;医师应该随时对患者便秘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询问,并对护理过程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入院第3~4天,对中风患者的排便情况进行评估;实施辅助排便的措施,如,用番泻叶5~10g泡水饮用,气虚者可以进行艾灸而达到益气通便的效果;采用予耳穴埋籽法,即取三焦、直肠、脾、交感等耳穴,将粘籽的小胶布贴于耳穴,待患者感
到饱、胀或热、痛感,方可按压4次,这是一种很好的经络治疗法,能够调整脏腑,治疗便秘[3];进行适量的心理疏导治疗,协助患者排除不良情绪;在入院第5天,通过辨别患者的便秘症状,做适当的饮食调节。
1.2.2 对照组的护理 对患者进行传统的临床护理,向患者及家属灌输预防便秘的相关知识,督促其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并按照遗嘱服用通便药物。
1.3 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概率和通便药物使用频率、剂量进行统计。显著:观察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患者通便顺畅,无明显、严重的便秘情况发生,且通便药物使用频率低、剂量少。无效:观察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排便时间延长、3天以上未解大便且通便药物使用频率高、剂量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结果进行t检验,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观察组中,便秘发生概率为16.93%,通便药的使用概率为27.98%;在对照组中,便秘发生概率为24.91%,通便药的使用概率为56.33%,对两组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中医学上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气血及经络互为连通,彼此息息相关,不但在生理上互相作用,而且在病理上互相影响。运用中医理论,采用膳食调补和心理锻炼的方法对中风病人的便秘预防过程进行干预,相比于传统方法,更能够有效地预防便秘的发生。
[1]姜明,宁文帅,李刚.脑卒中患者便秘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6(27):839.
[2]陈玉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骨伤患者便秘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6(19):839.
[3]钟原.耳穴贴压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411.
[4]郭敏慧,陈雪莲,江月卿.穴位按摩干预中风后便秘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6(18):325.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5.092
1672-2779(2013)-15-0135-02
吴义红
201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