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茂斌 韦贵康
(1广西南宁市中医医院,南宁530001;2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南宁530011)
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性眩晕36例
郑茂斌1韦贵康2
(1广西南宁市中医医院,南宁530001;2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南宁530011)
韦贵康;正骨手法;颈性眩晕症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是指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又称Barre-Lieon综合症,属老年骨科,中医称“项痹”,有痹阻不通之意。颈性眩晕是导致中老年眩晕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常因间歇性、持续性、体位性眩晕而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保守治疗对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笔者跟师韦贵康教授治疗36例颈性眩晕患者,观察患者前后的临床症状、探讨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的学术思想,以供同行在治疗颈性眩晕患者时借鉴。
1.1 一般资料 36例均为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2012年3~5月的门诊患者,男12例,女24例;年龄32~58岁,病程2个月~10年。
1.1.1 临床表现 36例病例中,有位置性眩晕、伴颈痛症状36例;伴有头痛症状22例;有猝倒史1例;伴恶心呕吐症状22例;伴耳鸣16例;伴手麻28例。
1.1.2 体格检查 全部病例就诊时伴颈部肌紧张和颈项活动受限27例;臂丛牵拉试验阳性33例;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26例。
1.1.3 影像学检查 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左右斜位片、颈椎过伸过曲位X线片,颈曲改变27例,其中颈曲变浅变直22例,颈曲反张5例;椎体前后缘增生32例;椎间隙变窄36例,45个间隙;C4-6钩椎关节增生变尖26例;其中8例患者TCD检查示颈椎动脉供血不足例,双侧大脑半球供血不平衡9例。
1.1.4 诊断标准 按《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评定,36例患者均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 牵引疗法 所有患者均行枕颌布托牵引,重量4~6Kg,每天1~2次,每次0.5~1h,可连作1~2周为1疗程。
1.2.2 理筋手法
1.2.2.1 点按法 常用穴位:风池、风府、耳门、太
阳,鱼腰、肩井、肩寓、曲池、风外关、合谷等。用拇指垂直点按反复操作3~5分钟。
1.2.2.2 疏理法 于颈、肩、上肢肌肉进行拿捏、揉按分筋、理筋,操作3~5分钟。
1.2.2.3 牵拉法 首先牵引双手指向远端理拔,继而将上肢逐一向上呈180°后内外旋转牵拉上肢2~3次。
1.2.2.4 对症手法(适用于一些突出症状)
1.2.2.4.1 头晕 ①头额部轻摩法。于头额部用两手诸指作轻摩,反复操作1~2分钟;②耳部“鸣天鼓”。两手掌贴按两耳,各手指置于头颞部,中指紧贴头皮,食指弹于中指5~7下,反复操作1~2分钟。
1.2.2.4.2 头痛 ①痛点点按。在头皮找到痛点2~3处,用拇指作局部点按,每穴位1~2分钟;②穴位反射。于风池上lcm处,用拇指向头痛方向点按,使头部有“得气”为度,反复点按1~2分钟。
1.2.3 调骨手法
1.2.3.1 坐位单人旋转复位法 手法步骤以C2棘突偏右为例。患者端坐位,医者左拇指置于棘突右侧,右手置于头顶部,使颈部前屈30,侧屈30°,右旋转45°,医者左手余4指置于右侧头颞部,右手掌置于左侧面颌部,向右旋转时,稍加大用力,拇指同时用力向左侧轻推,常听到“咯”小声,手法完毕,颈部恢复原状。(注意:①颈部旋转幅度不超过45°,时间不超过15秒为宜,以免颈部过度旋转,致脑部一过性缺血,出现头晕加重等症状。②手法后不宜做颈部过度转动2~3天。)。
1.2.3.2 坐位角度复位法 手法步骤以C4棘突偏后为例。患者端坐位,医者左拇指置于棘突右侧,使头部前屈45°,左侧屈45°,右手拇指与余四指分别置于患者两侧下颈部,并向右侧旋转45°时,瞬间稍加大用力,左拇指同时用力向左侧轻推,常听到“咯”小声,手法完毕,恢复原状。(注意:①如有颈曲反张,手法操作时,颈部屈曲角宜小,一般不超过30°;②手法治疗后不宜过度做颈部后伸活动。)。
1.2.3.3 坐位侧旋转提推法 手法步骤以C6棘突偏右为侧。患者端坐位,医者右拇指置于偏移棘突右侧,左手掌托住下颁部,颈部前屈0~15°,医者背胸部稍屈曲,使患者后头部紧靠医者胸骨柄处,左侧旋转45°,左手稍用力向上提,瞬间右拇指同时用力向左侧轻推,常听到“咯”小声,手法完毕,头部恢复原状。(注意:①此法关键是提力要适当,旋转提力与推力同时进行;②手法后不宜过度做颈部前屈活动。)。
1.2.3.4 颈椎间隙变窄 颈椎牵引下四步整复法,以中颈段椎间隙变窄为例。常规进行坐位,颈椎布带牵引,重量5~10kg,10分钟后再进行四步手法:①右旋转;②右侧屈;③后屈伸;④推风池。每步做3~5遍,做完手法再牵引10分钟。(注意:①引重量以不超过10kg为宜,各方向手法定在颈生理活动范围之内,角度不宣过大;②颈曲成角线或反张,手法避免过度旋转,并不宜做前屈手法。反之,如颈椎前滑脱,不宜做后伸手法。)。
1.2.4 中药
1.2.4.1 中药外敷 药物:三路烫疗散(三棱、莪术、桂枝、路路通、防风、艾叶、川芎、草乌、生姜、夹竹桃等)。方法:将该药散放在布袋内加适量水湿透放在锅里蒸热或微波炉加热3~5分钟后,拿出湿敷局部15分钟,每天1次,7次为一疗程,一般观察3个疗程。
1.2.4.2 中药内服 常以痛安汤(丹参30g,芍药30g,龙骨30g,两面针30g,葛根15g,甘草15g,三七9g,降香12g)为基础方辩证加减治疗,每日一剂(汤剂,或粉剂),每日3次,连服2周。
1.2.4.2.1 瘀结型 多为早期,颈部不舒,血压波动,眼蒙,眼胀,胸闷,上午重下午轻,食欲不振,小便不利,舌质淡或红,苔薄白,脉弦或涩。行气活血散结,用四逆散加郁金10g,七叶莲10g等。
1.2.4.2.2 肝热型 颈部胀痛或困重,血压持续偏高,头晕,头痛,头胀,烦热,目赤,口苦咽干,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而干,脉弦数有力。清热平肝,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1.2.4.2.3 阴虚阳亢型 颈部疼痛或灼热感,血压偏高,头晕眼花,头重脚轻,耳鸣,烦躁易怒,口干,尿黄而少,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弦。育阴潜阳,加天麻10g,牛膝10g,菊花10g,钩藤10g。
1.2.4.2.4 气阴两虚型 颈易累,血压偏低,少气懒言,心悸,口干,畏寒,肢冷,舌质淡,苔少或无苔,脉细弱。益气养阴,合用双黄麻汤(黄芪15g,黄精15g,升麻10g)加党参等。
1.2.4.2.5 其它 并肝肾亏虚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并湿重者,二妙散、八正散加减;并气血虚病人加四君子汤、四物汤;病灶较深再加炮甲12g;四肢无力者用鹿角胶12g;痛甚者加当归15g,威灵仙15g,乳没各15g;见神经损害者加首乌15g。
1.2.5 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做“犀牛望月”等颈部功能锻炼;辅以游泳、羽毛球等以仰头为特征的运动。坐位或俯卧位,双上肢伸直并置于身后,双手十指交叉(交叉困难者亦可不交叉),双臂努力后伸,同时尽最大努力抬头(宜缓慢),将后颈部肌肉及双肩胛骨间肌肉尽力绷紧,持续10秒钟后停止并恢复正常体位,尽力放松绷紧的肌肉,休息10秒钟后再次进行上述锻炼,反复锻炼至感觉疲劳或微出汗时即可停止,不宜一次锻炼过度,每天可进行3~5次锻炼。
1.2.6 安全预防 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者及长时间持续低头手工操作者,工作中应定时休息并适当活动,以增强颈部肌肉韧带的血液供应、增强弹性,避免积累性劳损。
选择合适的枕头;防止外伤与落枕;避免受寒;手穴有利治病,双手掌骨间隙为颈椎反射区。每日用手按压此部位,对颈性眩晕有一定疗效。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痊
愈:经1个疗程治疗,头晕、头疼、恶心、呕吐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半年后随访无复发;显效:经1~2个疗程治疗,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基本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3个月随访无复发;有效:经2个疗程以上治疗,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基本消失,但有时头晕;无效:经治疗主要症状未见好转。
疗效36例中,痊愈21例,好转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
颈性眩晕的病机目前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迷,其分类大概包括机械压迫学说、神经刺激学说、颈椎失稳学说、颈椎退变学说、解剖变异学说、血流动力变异学说、颈本体感觉异常学说、反射眩晕学说。“颈性眩晕”中医称“项痹”,其有痹阻不通之意。我师傅韦贵康教授在诊治颈性眩晕的宝贵思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本虚标实发病论 我师傅韦贵康教授认为颈性眩晕的发生为本虚标实之证,或外伤,或过劳,耗伤气血,疲劳筋骨,尤其体弱者肝肾之精髓渐衰于内。颈项是由督脉、足太阳及手足经脉循行分布之处,诸阳脉皆会于督脉。当颈项部感受风寒湿之邪,风寒湿邪留据其中,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羁留于颈椎骨骼、脉道,气血蔽阻不畅,渐致骨质枯脆,脉络绌急,此为颈性眩晕之病理关键。临床根据其症状特点,辅以X线片、CT片及颅脑超声,不难诊断本病。
3.2 “六不通”学说[3]我师傅韦贵康教授针对脊柱损伤性的病因提出了“六不通”(不正不通、不松不通、不顺不通、不动不通、不调不通、不荣不通)学说。
3.3 “督脊一体”学说 我师傅韦贵康教授认为脊柱系统是一个整体,构成脊柱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和脊柱与内脏功能之间在结构上是联系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脊柱损伤性疾病应树立整体观。韦贵康教授提示“督脊一体”学说与“六不通”学说,就是他强调脊柱损伤性疾病整体观的体现。
3.4 整合三法 我师傅韦贵康教授将传统推拿按摩整复等手法施用于脊柱疾病治疗,以膀胱经、督脉为中心,通过整合颈椎系列手法得到“整合三法”:理筋、调骨、对症三手法。该套手法的指导原则是:“顺生理、反病理”“恢复力平衡”“减压”及“消炎”等,强调“以通为用”原理,纠正骨错缝、筋移位,松解软组织粘连与肌痉挛,理顺组织功能,调理气血代谢。即所谓针对病因治疗,提出“六通”(“正则通”、“松则通”、“顺则通”、“动则通”、“调则通”)理论,以“通”达到治病的目的。
3.5 调骨无暴力 我师傅韦贵康教授认为使用调骨疗法虽不能消除骨性致压致颈性眩晕,但却能使其纤维性挤压因素松解和神经组织的缺血症状得到改善。通过调骨疗法消除或缓解了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纤维性狭窄因素,使颈椎椎管、椎间孔的绝对狭窄变成相对狭窄,就可以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使致痛性代谢废物得到清除,从而使症状得到缓解。调骨手法时要求我们做到轻、巧、准、透,不得使用暴力,避免意外发生。手法定位要准确,步骤要规范、完整,旋转角度略小于正常活动度为宜,重视“理顺”手法的具体运用,即顺其解剖、生理方向施行手法;青、中年要重视其生理曲度的恢复。只要手法科学合理,操作细心得当,其调骨治疗是安全无恙的。
3.6 辨证施方,持之以恒 同病人施用同方法,保持稳定性、经常性,至完全痊愈为止。我师傅韦贵康教授在治疗颈性眩晕中一贯应用自拟中药外敷药方“三路烫疗散”(方药:三棱、莪术、夹竹桃、路路通有祛瘀止痛之作用,桂枝、防风、艾叶、川乌、草乌、生姜等),该药方具有温经散寒、祛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符合中医“通则不痛”、“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之理论,临床实用有效[4]。熨烫疗法操作简单,无副作用,病人乐于接受。
3.7 辨证与辨病相结 我师傅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性眩晕应用痛安汤为基础方。结合患者个体病理特点辨证分型论治。同时,韦贵康教授十分重视局部与脏腑的关系,对伤病辨证论治。如见肿胀属脾虚湿盛则健脾利湿,见皮肤干燥属肺阴虚则润肺,见筋萎筋露属肝阴亏损则补肝,见脊骨深层酸痛属肾虚则补肾。此正与《内经》之五脏体用观相吻合,故每获佳效。这是韦贵康教授的灵活的内治方法。
3.8 动静结合理论[5]对于实质性损伤(如肌纤维撕裂、骨关节错缝、软骨盘脱出等)和损伤早期,应以静为主,如有小关节位移,首先复位,采取卧床休息,肢体固定等措施。有的局部瘀滞肿胀严重,疼痛剧烈者,暂不使用手法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行治疗手法。功能性损伤和损伤中后期,应以动为主,即可采用手法治疗,并鼓励患者多做关节功能锻炼及多下床活动。
3.9 “早、渐、好”功能康复理论 “早”即强调早期功能活动,软组织损伤早期,应进行未固定关节的活动,呼吸吐纳活动。“渐”即循序渐进,关节功能锻炼力量由弱到强,活动范围由小到大,由功能锻炼到恢复正常的肢体功能活动。“好”即活动方法要正确,在生理范围内进行,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15-91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3.
[3]王明杰,周学龙.韦贵康教授关于脊柱相关疾病的学术思想[J].广西中医药,2008,31(4):3-37.
[4]韦贵康,周红海.三路烫疗散外用治疗软组织损伤临床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3(5):15-17.
[5]韦贵康,陈小刚.试论“动静结合”原则在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1998,3(2):1-2.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5.073
1672-2779(2013)-15-0107-03
杨 杰
20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