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钱振勋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汽车市场的国际化,进口汽车大量涌入我国,一些国外的维修仪器和技术资料也随之而来,这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此,许多学校开设了“汽车英语”课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碰到诸多问题。有人认为,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难以适应汽车英语的学习;有人认为,汽车英语多由缺乏专业背景的基础英语教师任教,师资力量不足;还有人认为,现行的大多数汽车英语教材先天不足,不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和汽车行业的现状。这三种说法虽各有其理。但学生和教师的情况是社会和历史原因造成的,一时无法改变。而且,即便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有的专任教师在英语和专业领域都是行家里手,中职汽车英语的教学成果也乏善可陈。由此可见,在现今大环境下,问题的症结主要在教材。
那应该如何开发汽车英语校本教材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应首先明确什么是校本教材。(李世春2006)提出“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黄媛媛 2010)则认为“校本教材就是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由学校组织开发,符合学校和当地经济发展特点的,满足本校学生需求的教材。”虽然观点稍有差异,但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校本教材必须依托校本课程。那在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又是指什么呢?关于这一点,(马庆发,杨丽波,赵军2011)曾做过以下的论述,“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地方,行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条在汽车英语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可遵循的原则:
基于需求分析的ESP教学研究在我国已开展多年。综合分析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只有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做好目标设置,方法选择和教材设计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提高ESP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教材开发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 (李秀芝2009)“学生缺乏什么、需要什么、期望什么,必须或应该学什么,以确定其学习的起点和终点以及两点间的距离”。只有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开发校本教材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职业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宗旨,这一点在职教界已形成共识。但凡职业学校,都有自己固定的合作企业,学校毕业生也大多流向固定区域的相关行业。例如我校和上海永达,一汽锡柴,无锡公交等大型集团都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毕业生也大多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汽车相关行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多去生产一线走访调研,主动了解企业在汽车英语方面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校本教材迎合企业和市场的需要,成为真正实用的教本。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强调教师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让原有的知识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而学生应主动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传递来的信息进行积极的选择和处理。由此可见,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既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搭建新知识框架的平台和依据,至关重要。在汽车专业各类课程中,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是专业课程,熟悉的也大多是此类课程的知识内容和框架体系。因此,我们在开发汽车英语校本教材时,就一定要注意按照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和框架体系来进行编制。这样的话,我们的教材就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用“已知”来构建“新知”。
校本教材开发的主力军虽然是学校教师,但其领导团队却应由各个层面具有共同目标的成员组成,其中也包括学校。各成员在工作中应相互合作,平等相处,共同参与决策。所以我们在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时刻要牢记校本教材是为学校教育服务的,必须重视学校的办学思路。只有这样,校本教材才能让教师,学生,企业和学校各有所得,共同发展。
汽车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不仅可以满足不同职业学校的实际的教学需求,而且对整个汽车英语教学改革意义重大。相信通过对校本教材开发的不断探索思考,我们一定能真正建立一个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具有职业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体现能力为本位,并满足各方需要的汽车英语教育教学体系。
[1]李世春.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 [J].教学与管理,2006(8).
[2]黄媛媛.中等职业学校文秘大类专业英语口语校本教材开发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马庆发,杨丽波,赵军.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李秀芝.需求分析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