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留记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民医院,郏县467100)
四妙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
赵留记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民医院,郏县467100)
带状疱疹;四妙汤;中医药疗法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缘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以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丹[1]。临床治之失法,多致迁延难愈,甚至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精神负担。笔者应用四妙汤加味治疗本病数十例,疗效颇佳,兹述于后,以就正于方家。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经过血行传播,在皮肤上出现水痘,但大多数人感染后不出现水痘,是为隐性感染,成为带病毒者。此种病毒为嗜神经性,在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后可沿着神经移动到脊髓后根的神经节中,并潜伏在该处,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患感冒、发热、机体受X线照射,或患红斑性狼疮、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以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受外伤、劳累、感染等影响时,致使细胞免疫功能缺损,病毒被激活而沿神经轴索到达相应神经所支配的皮肤,产生皮肤损害,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在少数情况下,疱疹病毒可散布到脊髓前角细胞及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运动性神经麻痹,如眼、面神经麻痹以及胃肠道和泌尿道的症状。带状疱疹可全身泛发,此时常伴有高热,并出现肺炎或脑炎,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本病多于春秋季发病,以中老年人居多。
目前多数中医学者(包括教科书)认为,本病因情志内伤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受毒邪而发[2]。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
笔者认为,中医治疗本病,应当借鉴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同时再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才能取得最佳疗效。现代医学认为,当人体受某种或某几种因素作用致免疫力低下时,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才会被激活而发病。所以应当抓住“免疫力低下激活病毒”这个关键,以“正虚”立论,并把扶正贯穿于治疗之始终。同时,考虑到疱疹沿神经分布、扩散,可认为是病邪深入经络,则通络之品在所必用。病属热毒,发展迅速,痛势剧烈,如针刺火灼,故在解毒的同时,重用凉血之品,可迅速遏止病势。然后结合病人具体情况辨证加减,可迅速收功。
治则:扶正,凉血,解毒,通络,止痛。方药:四妙汤(黄芪,当归,金银花,甘草)。加减:凉血加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粉,紫草,生地黄;解毒加龙胆草,夏枯草,大青叶,蚤休,黄连,黄芩,菊花,蒲公英,虎杖,土茯苓;通络加制川乌,制草乌,全蝎,地龙,蝉蜕,制乳香,制没药,丹参,鸡血藤;止痛加川楝子,延胡索,蒲黄,五灵脂,细辛,白芍,麻黄。
张某某,女,68岁,郏县渣元乡农民。于2010年1月31日以“左胁及左腰部带状疱疹,剧烈烧灼样、针刺样疼痛一月余”来诊。
一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左胁部烧灼样刺痛,渐次出现疱疹,并向左腰部扩散,疼痛难忍,夜间为重。即到当地村诊所、乡卫生院诊治,病势未减。后又到平顶山市某医院诊治,曾用阿昔洛韦片、乳膏内服、外用,及维生素类、卡马西平片、布洛芬缓释片等内服,迁延月余,疼痛始终未减。
刻诊:T:36.8℃,P:85次/分,R:23次/分,BP:120/75mmHg。患者精神差,痛苦面容。双侧巩膜无黄染,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颈部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左锁骨上窝及左腋下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质软,活动,无压痛。疱疹遍布左胁及左腰部,呈片、带状分布。皮损色泽暗红,局部表面略有溃烂,部分皮损有收敛之象,但仍有新发疱疹出现。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无异常病理反射征。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分析示:WBC4.2x109/L,HGB130g/L,PLT156x 109/L,LYM8.2%,MON6.4%,NEUT81.3%,EOS 3.8%,BAS0.3%。尿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乙肝五项、心电图、胸部透视等检测均正常。食欲不振,纳食明显减少。尿短少,色略黄,大便粘腻不爽,日1~2次。舌苔黄厚腻,舌质红,脉沉细无力。诊断:带状疱疹(缠腰火丹)。证属正气内虚,湿热、邪毒炽盛。治以扶正、凉血、解毒、利湿、通络、止痛。方药:(四妙汤加味)黄芪30g,当归20g,金银花20g,大青叶20g,夏枯草12g,龙胆草10g,赤芍10g,白芍20g,牡丹皮20g,水牛角粉40g,麻黄6g,细辛3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滑石30g,甘草10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内服。
2月8日二诊,皮损已结痂,未见新发疱疹,痛大减,食欲大增。大小便已近正常。脉象较前有力,舌苔变薄,舌质转淡,前方加重通络止痛之品:黄芪30g,当归20g,金银花20g,大青叶20g,菊花15g,水牛角粉40g,荆芥10g,细辛3g,川楝子10g,延胡索20g,蒲黄10g,五灵脂20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甘草9g。5剂,水煎服,日1剂。
电话随访,二诊后已告痊愈。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又名缠腰蛇丹、火带疮等,系指肌肤上出现成簇水泡,痛如火燎,每多缠腰而发的急性皮肤病症。本病证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称“甑带疮”,“甑带疮者缠腰生……状如甑带,因以为名”。轻者或较年轻的患者,一般易于治愈而不留后遗症,重者或老年患者,失治误治或治失其法,可遗留下神经痛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医宗金鉴》云:“缠腰火丹蛇串名,干湿红黄似珠形,肝心脾肺风热湿,缠腰已遍不能生”[3]。其中就提到了只要疱疹缠遍腰部,即无有生的希望,这应该就是指的全身泛发的泛发性带状疱疹。如今看来,仍属“未得其术也”。全身泛发,是免疫力低下,正气虚极的明证。
四妙汤乃《外科说约》中扶正托毒之名方。可调畅气机,改善气血运行,斡旋升降,安和五脏,实寓清热除邪于补养之中。方中重用黄芪补气生血,益卫托毒,改善气机;当归养血和营,配黄芪达气运血生、阴生阳长之效,且能增强与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金银花甘寒芬芳,是清热解毒药物中最中庸之品,与归芪合用,达解毒于无声之中;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该方用治带状疱疹,确可化腐朽为神奇。
治疗本病,重点抓住免疫力低下,即正虚发病,始终坚持扶正托毒,再结合辨证论治,自然得心应手。对于疾病正处于进展期的患者,在扶正解毒的同时,重用凉血药物,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粉等(有时水牛角粉可用至100g),可截断、扭转病势,使病情迅速好转。对于疼痛和后遗症疼痛的治疗,在扶正的基础上,重用通络止痛药物,如:制川乌、制草乌、活络效灵丹、金铃子散、失笑散等,可使疼痛缓解较快。制川乌、制草乌虽属大热之品,但在大队清热凉血解毒药物中并不能表现出明显的热性作用,反而可制约诸药的寒凉太过而保护肠胃。
[1]王光超.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
[2]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
[3]吴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4.093
1672-2779(2013)-14-0141-02
吴义红
201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