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志壮
(宁德市民族中学,福建福安355000)
课程资源作为我国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逐渐深入教学实践中,人们对课程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从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考虑,凡是有利于实现化学课程目标达成的诸因素均为化学课程资源,它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教材,而是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在内的资源,例如:实验室、实验器材、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互联网、图书馆、博物馆,等等。教材插图是中学化学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承载着育人、示范、启智、导航、激趣、拓展视野和记忆等功能。
目前,我市使用的是山东科技出版社的教材(鲁科版),教材中的插图按内容可分为四大类型:联系生产生活相关图、肖像图、环保图;实验图(包括装置示意图、仪器实物图、操作示意图);曲线图、饼状图、规律图、数据表格;微观原子结构图、晶体结构图、原理模拟图、模型示意图等。不同类型的插图承载不同教学功能,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功能。笔者深入课堂研究发现,在当前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深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对插图的使用依然是静态和单线条的,并未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赋予插图以活力。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原子结构图、晶体结构图、原理模拟图,这些插图是对抽象的化学概念、原理的直观表达。但某些概念或原理用一两幅插图并不能将其内在的关系呈现出来,能不能有更直观、更形象的呈现方式?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它能使插图由平面变为立体,更加形象化。如:必修2“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一节,理解化学反应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是教学难点,为突破难点教材配置水分子分解生成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的示意图,虽然直观,但也有不足,像水分子如何断键生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又如何分别形成化学键生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过程并没有呈现,给学生学习带来空间想象的困难。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Flash动画,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和音效,将水分子如何断键生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又如何分别形成化学键生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过程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精美的动画画面配以生动的音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轻易攻克了这一教学难点。再如:在学习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晶体结构的堆积模型”时,对各种晶体结构堆积模型和晶胞空间构型教材配备两组插图,教学中无论教师怎样分析讲解,学生总是感到很抽象,很模糊。鉴于此,运用Flash动画将晶体结构堆积模型和晶胞空间构型形象逼真地呈现于学生面前,再配上结构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感受,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视频是实践活动的真实再现,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视频手段,能使静止的插图变成动态,可以充分发挥插图的教学功能。
教材中实验图(包括装置示意图、仪器实物图、操作示意图)是用来描述实验操作、现象的,其中,有些实验需很长时间、有的还具有危险性,不适合课堂演示。如:在学习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酚”时,教材中配有实验室制取酚醛树脂三幅插图,学生对酚醛缩聚反应兴趣浓厚,但该实验不宜在课堂演示,因为实验中甲醛用量较大,且甲醛易挥发有剧毒,教学中通过播放实验视频可满足学生学习欲望。
联系生产生活相关图、肖像图、环保图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当然最好的教育是需要学生走出课堂去了解社会,但实际上我们大多要在课堂上做这些工作,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视频成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如:必修2“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一节,教材在“乙醇”内容中配置交警正在检查司机是否饮过酒的插图。这是学习乙醇催化氧化这一性质的好素材,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法制教育的好载体。课堂教学中仅用这幅插图、一段文字以及教师讲解显然没有充分挖掘插图教育功能,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各种饮酒驾车的视频材料,编辑成短片在课堂中播放,既形象地学习乙醇的性质,又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生命教育、法制教育。
鲁科版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许多密切联系社会的内容,像无机非金属材料简介;能源的利用与人类进步,学科前沿介绍等。这些内容均配有相应的插图,这些插图内容新颖、趣味性强,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生动性,但科学时刻都在进步,新的材料和产品总是在更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增加信息来源渠道,扩充或更新现有的插图,力求在教学实践中将最新、最美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网络成了必不可少的手段。如:必修1“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节,在介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高温结构陶瓷、生物陶瓷和压电陶瓷时,教材各配置一幅插图,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了解新生事物的需求。教学中事先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图片编辑成多媒体课件,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交流,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丰富了插图的内涵。
教材中的插图也有不足之处,有的教学内容配备的插图还不够丰富。如:必修1“物质的量浓度”部分,只在“工具栏”中配置容量瓶的示意图及相关的文字介绍,“活动探究”栏目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完成0.4 mol·L-1NaCl溶液的配制,这对刚升入高一的学生而言难度是相当大的,不少学生在实验时无从下手,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讨论、归纳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展示通过网络查寻获得的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分步示意图,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当然,通过网络来丰富教材中插图,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的特点而定,并非多多益善。
总之,新教材的大量插图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实践证明,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赋予插图以活力,能促进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化学思维;能使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