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自明
(连云港师专第三附属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00)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范例学习支架使用得非常普遍,但范例学习支架过于泛滥,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设计有效的范例学习支架是高效课堂的追求,在引入阶段,一个好的范例学习支架起着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助学者身份及时为学生提供范例支架平台,以期学生提高学习效能,从而实现新课改要求下高效课堂的理想状态。
案例:有位教师在执教《插入图片》时,让学生对比文本内容相同,但其中一幅有图片、而另一幅作品为纯文本的两个文档。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插入图片能让作品图文并茂,更具有欣赏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情境中清楚地知道因为需要而插入图片,有利于更加清晰地表达信息。《江苏省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指导纲要》指出:“让学生感受信息的有用性,初步形成主动获取信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在合作活动中发挥自己能动性的意识和态度。”这样引入范例作品,具有较高的价值。如果能贯穿一节课的始终,无疑将成为一个很好的目标学习支架。这样将认知与情感统合起来,使之成为有意义的学习,让“学习具有个人卷入的性质”。
如何在引入阶段设计出一个个理想的范例学习支架,笔者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利用范例支架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促使学习者能根据自己的旧认知结构去构建新的知识。如笔者执教《设置动画效果》一课时,设计一个三位一体的支架,将情境、目标、内容融为一体。下面以《龟兔赛跑》为例。《龟兔赛跑》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可以以此为主线导入本课教学。既作为引入,又是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情景贯穿课的始终,真正突破了为了引入而设置情境的瓶颈。要想创作出精彩的动画作品,需要一个详细的方案,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呈现,创作一个故事,首先要明确有几个主要情节,每个情节中有什么内容?具体落实到演示文稿中,考虑需要有几张幻灯片,每张幻灯片所包含的要素。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角本或剧本,它是设置动画的依据。在这张幻灯片中方案是如何体现的,呈现思维导图,明确各张幻灯片之间的关系及每张幻灯片包含的要素。
在学生掌握设置动画的技能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关于《龟兔赛跑》的故事有不同的版本,你认为再进行一次比赛谁会赢?这个环节,学生创编出不同的故事,认为兔子赢的到左边,乌龟赢的到右边,共赢到中间,这样自然而然进行分组,让持有相同观点的学生在一起交流、碰撞,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必须通过合适的素材、不同场景加以佐证,进而出现不同的效果。让学生在思辨中,再次阐释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情境中通过技术提升素养,学会做人。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还是教学的最后归宿。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第一课时《制作课程表》的教学内容是制作课程表,首先要接触表格的插入方法。通过“表格”菜单下的插入表格命令,建立一个指定行列的规则表格,这个表格是后期制作课程表的基础,应该几行几列,为什么?这是设计表格时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这个定下来对以后修改表格有影响。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很重要。另外,插入表格还可以通过格式工具栏的“插入表格”命令来实现。有了框架就可以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只要讲清楚光标如何在单元格中移动定位,输入文字的方法学生已经掌握。这部分知识分为三块:定位单元格,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和单元格间的移动。边讲边练,让学生制作自己班级的课程表。这部分内容可精讲多练,在练中体会,在练中掌握。
第二课时《表格的修改》首先呈现本课任务一个范例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和上节课任务作比较,从而发现异同,继而完成任务:在表格中插入行/列,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删除行/列,单元格内容居中。这个教学内容复杂,比较难懂,操作性也很强,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动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索。
第三课时《表格的修饰》是在课程表的制作基础上对表格的进一步修饰,从而完成一张完整的课程表。第一节课引入时的范例学习支架,正是本节课所要完成的目标:包括表格文字的修饰,表格边框的设置和表格底纹的设置,最后介绍了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以目标作为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支架,侧重于强化学生的注意力,要求学生为了这个目标实现不得不去关注这个学习内容(常指知识与技能目标)。如:给学生所要达到的最终任务成果展示。往往这种情况出现在一个新的单元学习中,如画图、Word或PowerPoint的起始课,或者在一个单元的中间作为知识体系的承上启下,或者是在一个单元的最后提升和巩固拓展阶段,通过作品对比、旧知引入、优秀作品等方式呈现来实现。
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操作步骤可以通过范例学习支架来重新开发,帮助初学者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建构概念框架,通过简单易理解的作品或操作过程来解释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运用学习卡、学案、专题网站等方式作为范例学习支架的载体。
如:笔者在执教《管理文件》一课时,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通过知识卡的方式呈现,学生按照操作过程很快达成目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不再是为教技术而学技术,而是在学技术技巧过程中用技术来解决生活中问题。因此,在把范例作为内容学习支架时,要考虑范例中是否含有一定超越技术层面之上的内容。选择范例样本内容时,也应与时俱进,关注热点。范例学习支架类同于儿童学游泳时所借助的游泳圈、泡沫扶手,将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范例学习支架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顺利穿越那些问题,达到认知的彼岸。
有效的范例学习支架是开启高效课堂教学的一把钥匙。在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不仅要强调技术方法的掌握,还要能将技术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也就是知道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技术解决什么问题。从关注技术训练转向利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逐步走向文化素养培养的教育。
[1]龚春美.初中信息技术课中范例学习支架设计[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