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付军
(驻马店日报社,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新闻战线的文风问题说到底是记者的作风问题,而作风问题则主要是记者脱离群众的问题、飘浮于基层之上的问题。2011年8月以来,河南省驻马店日报社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深入扎实地开展“走、转、改”活动,坚持把走基层作为活动的切入点、把转作风作为活动的关键点、把改文风作为活动的落脚点,通过抓走基层实现改文风,以改文风进一步推动走基层。一年多的时间,《驻马店日报》的文风问题得到了重大改观:华而不实的文章少了,言之有物的文章多了;干瘪枯燥的语言少了,鲜明生动的语言多了;一般性的工作报道少了,反映基层生动实践的报道多了。实践证明:改文风关键要落实在走基层上。
走基层增进了群众感情。这种感情热乎乎的,它不仅饱含着群众对记者深入基层的希望,更寄托着群众对改文风的期盼。记者们说,我们的报纸是办给群众看的,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011年8月,驻马店日报社党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作出了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决定,特别对走基层提出了具体要求:每一个党委、编委成员和业务部室都要在基层建立自己的联系点,每月至少到联系点走访两次;所有新闻版面都要设置走基层栏目,每周刊发不少于三期;记者走基层稿件,同等情况下稿件分值高于其他稿件50%,并作为月度、年度好新闻评选的优先条件;报社为记者走基层提供车辆便利和伙食补贴,不能提供车辆的报销交通费用;建立走基层考评制度,每季度考评一次,内容包括栏目设置、稿件刊发、稿件质量、联系点群众意见等,考评结果作为年度评先进的重要依据。
在制度规定的作用下,记者们纷纷响应党委的号召奔赴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农户庭院、车间班组、社区小巷,到处都有了记者的身影。记者们与基层群众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感受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喜悦和烦恼、了解他们对党委政府的要求和期待、倾听他们对未来前景的打算和希望。不仅如此,在走基层中,记者还为群众带去了党的政策、国家的法律和致富的技术。针对有的地方文化生活落后,报社送去了图书和电脑;针对有的地方缺医少药情况,报社组织医疗专家前来义诊;针对有的地方种养殖存在技术缺陷,报社组织技术人员为其专门授课指导。在与基层群众的一步步接触中,他们开始把记者当朋友、当亲人,敞开心扉和记者攀谈、购买菜品留记者吃饭、还时不时地来记者办公室做客。
如果说起初走基层时记者是出于响应党委的号召的话,那么一年后同是走基层记者则是出于自身行动的自觉。一年多来,记者们与联系点的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使得记者深深读懂了群众需要什么、希望什么,并进而使得记者产生了一种深深的自责和愧疚。报纸是办给群众看的,可不知道群众对报纸意见这么大。群众们直截了当地对记者说,你们的报纸不是办给我们看的,你们的报纸是办给领导看的,满版都是这个领导要求那个领导指出;你们的报纸是办给有钱的单位看的,满版都是这个单位工作措施得力那个单位工作成效显著。这些字眼我们看了就厌烦,听了就堵气,能不能写些我们群众身边的事、说些我们群众想说的话啊。对于群众这些话以前记者也多有耳闻,却都没有在意。但通过走基层与群众感情增进后,再听这些话记者感到刺骨一般痛。记者部副主任付建强在报社走基层座谈会上说:“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群众是我们的忠实读者,他们的意见就是我们的责任、他们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改进文风势在必行啊。”
走基层学会了群众语言。老百姓的语言虽然朴实却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记者们说,用群众的语言写出的稿件,文风自然清新扑面,群众愿看、耐读。
改文风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改官话、老话、套话为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听得懂的话。官话、老话、套话为什么要改,是因为这些话说的时间太长了、用的地方太多了、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语言的神奇力量就在于常说常新、推陈出新。当前新闻报道最大的弊病就是官话、老话、套话充斥版面,官话居高临下、老话索然无味、套话不痛不痒,用这些话写成的文章有谁愿看?有谁愿读?驻马店日报社党委认真分析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懒惰作祟,照抄照搬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简单应付完事。二是顾虑使然,上面怎么说我就怎么写,说真话说实话担心说错。三是官气所致,部分记者以高高在上的身份自居,形成了一种说官话的思维定式,认为不说官话就体现不出自己的派头。
为谁说话,说什么话,怎么说话?不仅反映编辑记者的精神面貌,更折射出媒体对读者对群众的情感态度;也不仅仅是媒体人的从业理念问题,更是媒体人的从业方法问题。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听得懂的话从哪里来?无疑从基层来、从群众中来。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语言词汇的创造者。改文风重在走基层,走基层贵在向群众学习。因此,在“走、转、改”活动中,报社党委明确要求,记者走基层首先要把向群众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放下架子,虚心地向群众学习,要带着真情学、带着问题学,学习他们高贵的创新品质,学习他们丰富的语言词汇,严禁到了基层夸夸其谈,走马观花,虚晃一枪。
一年多来,驻马店日报社通过开展走基层活动,使记者实实在在地学到了在办公室、跟领导、跑会议学不到的东西。记者部副主任代建新在走基层手记中这样记录下自己的收获:群众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语言词汇,这些语言词汇有的比喻贴切,比如把“逛书市学科技”说成是“赶科技大集”,把“土地转让给能人和公司耕种”说成是“给自己的孩子找了个好婆家”等;有的形象生动,比如把“联合收割机转眼间就把几十亩小麦收割完毕”,说成是“我那一大片麦子吸颗烟儿的工夫那家伙就呼哧呼哧地给吃完了”,把“平坦如砥的村村通修到了家门口”,说成是“那路修得像镜子一样,跑起车来再不像以前坐花轿了”等;还有的富有哲理、前卫先锋,有的诙谐幽默,逗情有趣。这样的语言光灿灿的,它虽然朴实却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用这样的语言写出的稿件,文风自然清新扑面,群众愿看、耐读。
走基层揽到了真实素材。这些素材活生生的,它跳动着时代脉搏,体现着时代精神。记者们说,用这些素材形成的报道才是真新闻,它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感染力和穿透力强。
改文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改报道无病呻吟、空洞无物、装腔作势为报道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人们读报纸、看文章,是为了获取知识和信息、得到慰藉和启迪、明白事理和情势,如果失去这些实质性的内容和作用,其再长的篇幅、再华丽的词藻、再美妙的构思也毫无意义。要讲究言之有情。记者要带着真情实感、发自肺腑地去写稿件,稿件若要打动人,首先自己要被感动。如果自己就不被感动而一味地无病呻吟,写出的稿件何以能打动人。要讲究言之有物。新闻是靠事实说话的,这里说的物就是说要有事实,稿件要有充实的内容、要有足以构成新闻的事实。如果只是简单地喊两句口号而空洞无物,只能使人生厌。要讲究言之有理。文章不仅要以情感人,更要以理服人,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思想要靠事实体现,观点要有论据支撑。如果对一些问题,记者自己就不明不白而去装腔作势地吓唬人,读者是不会理睬的。
驻马店日报社高度党委重视这个问题。“走、转、改”活动之初,社长、党委书记刘根社在一次业务务虚会上严厉地说,翻看我们现在的报纸,无病呻吟、空洞无物、华而不实、装腔作势的文章比比皆是。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如果容忍这些报道的存在,只能是我们失去读者,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只能是群众抛弃我们。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基层是一个广阔的新闻天地,群众中有着无尽的新闻宝藏。那里有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那里有社会发展的瑰丽图景,那里有感人肺腑的世间大爱。只要我们置身其中,活生生的新闻事实就会使你目不暇接、眼界豁然开朗,更会使你心生感动、瞬间迸发出写作灵感。
真是不到基层不知道基层的厚重,不深入群众不知道群众的情深。在项目建设工地,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市委、市政府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而带来的经济发展的速度,更是市委、市政府狠抓软硬环境建设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在新型农村社区,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市委、市政府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决策的正确;在农村集贸市场,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农村市场的活跃程度,更是农村专业经纪人搏击商场的风采。这些鲜活的素材冒着热气儿、挂着露珠儿,它跳动着时代脉搏、反映着时代精神、体现着时代进步。总编办公室主任刘华在报社2012年终“走、转、改”活动总结会上发言说,走基层使我们的记者揽到了基层一线的真实素材,用这些素材形成的报道才是真新闻,它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感染力和穿透力强。同时,走基层也使我们的记者找到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基层群众生动实践的结合点,这样的报道领导满意、群众喜欢,走基层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