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琼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112)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由于扩招和师资不足,合班授课成为高职公共英语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课时有限,人数众多,等级考核的情况下,教师为保证教学进度和应付等级考试,只能采用单一的传统教学,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机会少,师生、生生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加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和专业无关,扼杀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厌学现象严重,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而合作学习在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提优补差、增加兴趣和自信、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等方面实效显著,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在英国、以色列等国得到推崇和完善。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进和介绍合作学习理论,90年代末达到高潮时期。在中国知网搜索发现,大量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已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学的教学中,大学本科英语合作学习的研究和运用也逐渐成熟,而针对具有特殊群体——高职生 (生源复杂、英语水平普遍较低、比较自我、比较容易自卑)的英语合作学习的研究和运用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还不深入、不透彻、比较零散。2000-2013年间相关的研究文献基本都发表在二类期刊上,在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只有4篇。其中,蒋宏对合作学习理论进行了研究;朱艳华王玲对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刘丽敏则对写作教学中合作学习法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虽然,部分高职教师在教学中推崇合作学习,但是由于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不深,理解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合作学习形式化、小组组建不科学,教师调控技巧欠缺、评价失效等问题。加上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法或者性格内向或对缺乏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意识或缺乏自制力,以至于合作学习没有收到实效。因此,课题组结合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以培养学生听说译为主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线”、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围绕不同的主题模块,进行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能在合班教学中有效实施的高职英语合作学习模式,为广大英语教师教学提供指导与借鉴。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而积极互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Face-to-Face Positive Interaction)、 个人的责任(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人际和小组技能(Interpersonal and Small—Group Skills)、小组过程(Group Processing)是构成其的五个关键因素。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检验合作学习在高职非英语专业合班教学中是否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即是否对学生学习兴趣、语言水平、成绩、合作意识和技能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否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全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实验班和控制班都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12级新生的合班,均有90人。两个合班是随机编班的,可以看作是基本相同的单位。由笔者在实验班实施合作学习试验,一学期后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控制班进行对比,两个班都采用《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的配套教材。
根据合作学习原理、教学组织策略和合作学习方法,本次实验将合作学习分为准备、教学实施、评价奖励三个阶段,过程涉及7个环节:分组—设计任务—创设情境—任务导入和分配—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汇报—评价奖励。
3.2.1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合理分组和精心设计任务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课题组在刚开学的军训期间进行了合作能力和性格(内向、外向)的问卷调查,并将学生的平均成绩(英语高考成绩和入校摸底成绩)名次与合作能力名次乘以权重得到“学生平均成绩*0.6+协作能力*0.4”的总分进行排名。然后,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成绩、性别、性格、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水平各小组之间基本相同,而同一小组的成员之间有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学生组建成6人的学习小组,共15组。在第1次课上就公布各小组名单,介绍课程学习要求和评价方式。指定做事负责认真、英语成绩不错、有一定组织能力、外向的学生担任组长,要求各小组选定某个大型物流公司作为本组的组名和整个学习过程了解研究的对象,同时制作附有本公司英文简介和便于教师课堂上评价的记录牌并由组长保管,每次上课时摆在小组讨论桌上由教师根据小组合作和个人表现情况打星号,上课时要求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
设计任务环节中,笔者结合企业需求和学院物流专业特色,“以培养听说写为主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线”、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围绕听说、阅读、语法、写作、汇报5大主题模块精心设计任务,每个模块都设计课前、课堂、课后的合作学习,增加了与主题相关的物流岗位知识和专业词汇的学习、信函撰写、一些内容稍浅、实用、有代表性的专业文献的阅读理解。坚持每次课前通过QQ、微信、短信、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上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设计和调整教学任务,保证任务形式多样,难易适度、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层层递进,构成阶梯型任务链 (The task—dependency and the task chain)。课前的合作学习任务可以是预习课文(包括查阅词典、思考问题、提出疑问),或者根据每单元的主题搜集和了解相关的物流岗位知识、流程和专业术语等。例如:“提供帮助”的听说模块让学生准备:如何用英语表达希望得到帮助和为他人提供帮助?查找岗位知识:贵公司潜在顾客会咨询什么?什么是客服?物流公司的客服职责和服务技巧有哪些?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任务可以是对课文或简短专业材料段落研究、大意概括、词汇研究、问题回答、岗位知识和技巧讨论等;或者课前分配好段落或由各小组选择某个职业主题,根据要求和步骤讨论研究,将语言点做成PPT,在课堂上扮演教师给同学们讲解和答疑;或者是对范文的语言特点、框架、亮点、用句的学习与归纳,然后模仿;或是结合专业撰写通知、便条、简历、求职、建立业务关系、解决客户投诉、答复客户咨询等信函;或是围绕主题和物流岗位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课后主要是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组织对话或是完成主题作文或是为下次上课准备资料或是对专业知识的扩充,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了解最前沿的物流概念并在班级分享等等。例如:Thirdparty Logistics(第三方物流)、Green Logistics(绿色物流)、Third-party Dispute Resolution(第三方争议解决)、收集产品包装材料和标志的图片等。
3.2.2 教学实施阶段
该阶段是在前期准备基础上语言技能的习得过程,包括创设情境—导入和分配任务—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创设真实语言情境为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的输入。因此,笔者根据教学任务,精心选取日常交际场景或源自物流企业真实的、简易的活动情景和业务材料,设计形式多样的“热身”活动。例如通过“设问”、“纠错”、“课件展示”、“图片识别”、“动画”、“日常交际或物流工作场景的视频”,或让学生代表上台用PPT或图片介绍小组课前准备的各自公司的背景知识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直观地了解专业知识、流程、不同物流企业的背景和特色,在虚拟的环境中熟悉话题,学习在任务中要用到的新词或专业知识,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好奇心。
接着,进行清晰的任务导入和分配,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随着“热身”活动的展开,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被激发后,笔者向学生阐述关键清晰的指令、要求和步骤,进行必要的示范,介绍完成任务需要采用的策略,提醒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分配小组任务的形式是多变的。有时指派任务;有时通过抽取数字、扑克牌决定;有时围绕中心主题由各组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子任务。例如主题为“介绍”的单元,各组可以从介绍日常生活、自己或他人、新校园、以及各自物流公司的部门和业务的子任务中选择一项进行对话或写作。
然后,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当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后,就进入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这时,笔者就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监督和指导各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明确分工(例如:控制员、协调员、发言员、记录员、资料员、外联员、编辑员、PPT制作员等)。在讨论提纲、学习方法给与建议、纠正和引导,了解活动的进展。当学生缺乏完成任务的信心时,鼓励学生克服焦虑情绪,给予策略、专业知识的帮助和指导。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英语学习和习得过程是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断地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和外显的过程,是通过内化和外显的无数次交替来掌握目的。因此,还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励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
(1)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引入竞争机制(组间竞赛为主,个人竞赛为辅)。如在复习巩固专业词汇、语法、课文理解、纠错时,设计抢答题,给胜出的小组或个人加星,学期结束时将根据星数评出优秀小组和积极个人,并纳入平时考核中去。同时给与适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快乐学习。
(2)通过小组作品展示,让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从别组的作品中吸取精华,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作品。每次作品展示后,评选出优秀作品上挂到班级QQ群、分院网站、甚至学校网站上,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激励学生踊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制作英语海报、物流公司招聘广告、物流公司logo收集、职业情景对话或视频、将课文改编成短剧、各种业务信函的PPT展示等。
(3)选取与所教内容相关的经典原版影视或节奏和缓、唱词清晰、简单的英文歌,让学生欣赏、模仿或填词,让学生深刻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对话、纯正的发音以及优美的旋律,丰富他们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例如在学习Tracking Down My Dream这篇课文之前,笔者要求学生课余时间观看Forest Gump(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并在课堂上讨论观后感。电影和课文宣扬的 “为了梦想决不放弃的励志精神”让学生感触颇深。
(4)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英语演讲比赛和辩论赛录像、物流涉外工作场景和学生们自编自导的优秀主题视频,一起分析表演者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讨论客服技巧,学习成功之处,讨论需要改进的地方。
(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课外活动。如岗位知识和专业词汇比赛、专题讲座、晚会、歌曲大赛、演讲比赛、晨读训练、外语角、打字比赛,文电台广播等。
3.2.3 成果展示和评价阶段
合理的学习评价是有效检验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必要手段,也是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积累学习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合作学习实际效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课题组设计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口试、笔试和汇报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评价。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包括小组互评(30%)、学生自评(10%)、汇报(20%)、教师评价(40%)。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是学生根据小组活动记录(参与讨论、收集资料、课堂发言、协作态度、角色分工)进行评价,一个学期集中评定2次。合作学习的成果汇报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如果是职业主题对话的,要求全员参与,其他展示可以派代表汇报),汇报形式根据单元主题的不同而多变。每次由各组选派代表和教师给小组集体打分(口试也一样),教师进行点评。点评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区别的对待。对优等生高标准、严要求,要求他们不断超越自己;对中等生,多表扬闪光点也指出不足;对特困生,多表扬多赏识他们的细微进步。当学生站到讲台汇报时,全班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教师评价是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作品展示、参与度、出勤率、学习态度)和个人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自愿上交的额外作业、获得的星数和英语竞赛获奖,将酌情加分。期中考试由口试(个人美文选读+小组自选物流业务主题对话)和专业词汇知识竞赛组成。期末则参加全校的统一笔试,考试题型和难度接近实用英语A级考试题型和难度。
经过一个学期合作学习的教学实验,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将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成绩、语言水平、合作意识和技能、学习兴趣进行了对比,发现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在期末全院统一笔试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78.1)高于控制班的平均成绩(60.7)。在语言交流和学习方面,实验班明显优于控制班。86%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氛围活泼轻松,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由于是集体解决问题和面对大家,压力和焦虑减少了,自信提高了,因此敢于用英语表达,甚至上讲台也不那么害怕了,其中50%的小组非常积极,主动承担任务,要求增加发言的机会。79%的学生认为小组研究写信并以PPT形式汇报总结,让他们印象深刻,学过的信函的基本框架基本上都能记住。有89%的学生参加了各项英语比赛和活动,其中45%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的奖项。而控制班有82%的学生害怕教师提问,回答问题,更不要说上台了,能积极主动发言的只有13%。写作方面竟然有68%的学生说学过但印象不深,不知道怎样写。个别学生会主动参加课外比赛。在合作意识与技能方面,实验班62%的学生有很强的合作意识,他们乐于与他人合作,商讨对策解决问题,能承担任务并积极完成,在汇报、作品展示、与别组竞争中获得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小组同学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感觉学习压力变小了,加上合作学习形式多样,锻炼的机会多,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同时,了解了很多岗位知识和掌握了许多专业术语,对专业不再陌生,有87%的学生表示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态度明显改善,并且希望这种学习方式继续下去。而控制班只有29%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与他人合作和交流,63%的学生表示不反对与他人合作,8%的学生喜欢独立学习。大多数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大,跟不上教师的上课节奏,对英语的兴趣不高。这些结果说明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技能、学习兴趣、语言水平、成绩有着显著的效果,被学生接受和欢迎的程度度是较高的。
实验结果证明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了英语课堂氛围,加强了课堂互动,让学生摆脱学习英语时的恐惧和枯燥感,增强了自信心,对学生的成绩、语言水平、合作意识和技能、学习兴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高职公共英语的合班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但由于时间、条件限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第一,信任和尊重学生,尤其是弱势学生,在合作技巧、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点拨、引导,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二,课前,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任务,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对小组分工和任务执行的监督和引导,尽可能减少学生“搭便车”或包揽任务现象。第三,加强小组活动的考核,培训学生评委提高汇报考核的公正性。将在小组活动中偷懒或有出色表现的学生的成绩区别开来。第四,点评和展示作品时,要兼顾好中差。让学生从不同水平的作品中,吸取精华,扬弃糟粕,不断进步。
[1]蒋宏.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8):176-177.
[2]朱艳华.合作学习策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11):29-31.
[3]王玲.合作学习策略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2,(20):41-43.
[4]刘丽敏.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合作学习法可行性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72-75.
[5]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6]王改燕,张海泉.合作学习: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41-44.
[7]Johnson D.W.,Johnson R.T.&Stance M.B.(2001).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A Meta Analysis[EB/OL].http://www.clcrc.com.
[8]Patsy,M.,Lightbown and Nina Spada.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