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可平
(西安区实验小学,吉林辽源 136201)
在《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中,通过两轮实验课的研究,总结归纳出了信息技术工具支持的一类课文有效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总结了设置问题情境、合作情景、交流情景、朗读情景、拓展情景的情境教学法。教与学的过程为:“导境、导视、导学、导流、导练”五导教学流程。五导教学流程内涵了信息技术工具的支持、引导、指导、帮助、促进等作用的发挥。情境教学法的落实以及“五导”的流程的贯彻,都需要信息技术工具的支撑。在整体感知阶段可使用配乐朗读与PPT相结合,使学生略知课文大意,形成表象,进入情境——导境,工具的作用是支持;在部分探究阶段,可适时使用视频或图片启发思维、加深理解——导视,工具的作用是引导;分步化解难点时则适时播放指导学生学习,并与教师导读同步——导学,工具作用是指导;在合作学习、解决重点内容时,可利用大屏幕出示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要求——导流,工具作用是帮助;最后演播时可让学生同步复述、背诵,强化记忆、训练能力——导练,工具作用是促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单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信息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师主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灌输的结果,而是要充分依靠学生的主动建构,这个思维的过程是任何人也不能取代的。正是基于此种理念,本研究提出了“五导”教学流程。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其中,“境”——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学生的身临其境;“视”——提供的可视资源是为了学生的感知;“学”——学习的内容是学生主动探究的材料;“流”——交流是学生认知提升的途径;“练”——是学生知识迁移的过程。这五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的空间,直接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位置。“导”——规定了教师的责任和地位。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要千方百计地引导、指导。引导,要引导学生的思路;指导,要指导学生的主动学习。由此看来,“五导”教学流程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精神。
英特尔教学理念提出,以问题解决为先导,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水平,达到学习目标。以问题解决为先导,确定了课堂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就是要解决问题。是从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设计的环节,首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如何“学”,而不是教师的如何“教”。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要充分为学生创设条件,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讨、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学习目标。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取代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建构过程中,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发展。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参与合作学习,进行广泛的交流,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互相激励,使思维在交流与交锋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知识得到升华,能力得以提升。在信息技术工具的支持下, 深入地思考,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由此看来,“五导” 教学流程充分体现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而是师生互动的交流。不是教师讲授知识、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始终在努力地贯彻课程改革精神,转变教师的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积极营造和谐交流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知识,达到学习目标。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我们应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教学的能力,为五导教学流程实施奠定了实践基础。
此外,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要求我们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改变学习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分析、总结、归纳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课程改革的实践为基础,积极落实未来教育的理念,实现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是五导教学流程的实质。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一课为例,阐明“五导”教学流程的具体应用。
《翠鸟》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篇精读课文,同时它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生动细腻的语言是本课的一大特色。这篇课文生动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的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它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三年级的孩子纯真而富有爱心,特别喜欢小动物,对学习本文将会有较浓厚的兴趣,但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对于翠鸟的知识了解几乎是空白,因此,对单纯的解读文本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教学设计时笔者透彻地研读教材,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一一排查,利用多媒体资源制成课件,教学过程在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按照“导境、导视、导学、导流、导练”五导教学流程进行授课。
1.激情引趣,引入新课(导境)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鸟类朋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它是谁?(课件逐句出示:红色爪子抓苇秆,衣着鲜艳不用染,眼睛锐利长嘴尖,动作轻快疾如箭。)
设计意图:应用一首诗,创设了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导入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之中,激励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兴趣盎然,情绪饱满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学中反复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导入新的情境,引导学习的深入。
师:这是河边常见的芦苇,它的苇秆是什么样的,翠鸟为什么会稳稳地站在上面呢?
师:翠鸟捕鱼捕得怎么样呢?同学们认真看哦!
2.入情入境,研读文本(导视)
师:首先老师为大家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回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翠鸟的?(老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雪之梦》)
师:谁来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翠鸟的?(课件出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翠鸟是什么颜色的?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的渲染、鲜艳可爱的翠鸟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观察翠鸟的形状和羽毛的颜色。掌握应用可视教材的方法。同时,指导学生研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整体感知翠鸟的外形、颜色。
3.感情朗读,深入感悟(导学)
师:看啊,翠鸟的衣装多么明亮,多么华丽啊!我们好好读读这一段话,夸夸翠鸟这身漂亮的羽毛吧,请同学们自己先试一试,美美地读一读,一会儿读给大家听。(生练读、指名读、评价、再读、齐读)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富有感情的读使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思维碰撞,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能力。而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淋漓尽致的激发,师生互动畅快,教与学、读与悟融为一体。]
4.学习修辞手法,应用迁移(导练)
师:“橄榄色的头巾上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这句话中有一个词用得特别生动,你找到了吗?(学生回答问题)
师:为什么呢?如果说“长满了”或者“布满了”,你觉得怎么样?
师:是啊,一个“绣”字为我们呈现了橄榄色头巾上的点点花纹,这可真美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比喻)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像)你能不能换个词再来说说这句话?(好似、仿佛……)这句话是把什么比做了什么呢?(把头上的羽毛比作了头巾) 为什么要比作“头巾”呢?(头巾是戴在头上的)从“头巾”你又想到了什么呢?这句话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是啊,这句话既是比喻,同时也是拟人啊。你能试着说一个这样的句子吗?
师:说一说,翠鸟漂亮的羽毛好不好?
师:我们看着图片,对着翠鸟再夸一夸它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理解,精准表达。在指导学生阅读感悟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发现、理解和感悟。通过精雕细刻的语言训练,促进理解的深入,语言文字的积累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5.深入阅读,合作交流(导流)
师:翠鸟等鱼时和捕鱼时活动上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最能体现它动作特点的句子,再把表现翠鸟动作的词圈出来,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从这些句子里体会到了什么?
师:读完这两段,你觉得翠鸟飞行起来速度怎么样?(快)从哪些词里能看出来?我们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
师:翠鸟飞起来速度快,而且它在捕鱼前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的。它做了哪些准备呢?(一动不动,注视)此时翠鸟的神态,你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呢?(……)多专注的神情啊,你能试着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评价)
师:(播放视频,展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课文中哪句话具体描述了翠鸟捕鱼的经过呢?(指名读)用到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呢?(蹬、飞、叼、贴、飞)好精彩啊!翠鸟是怎样离开苇杆的?(蹬开苇秆)
[设计意图:由外形到动作,这是两个不同的场景,静态的美与动态的神奇,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课件的直观演示相结合,让学生深度体会极具传神的几个动作:蹬、飞、叼、贴等,启发学生想下去,说出来。一路想来、一路体会,把那精彩的表达巧妙地感悟出来。即体现了导流,又体现了导练)]
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五导教学流程的应用。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五导教学流程的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功能和作用也不是截然分割的,各个环节是相互包含,相互链接的。而且每个环节也不止一次地应用,每个环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英特尔未来教育所倡导的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抓手,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展开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悟、探求知识,形成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尽可能地放开手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1]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
[2]周萍.《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课题研究报告[J].中小学电教,2012,(11).
[3]许乃英,黄慧.课堂电化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