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龙湖中学 何艳
实用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原则时,应当保证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真正服务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教师应当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实用性和科学性辅助完成教学目标的,切忌走形式主义。
俗语有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言学习尤其如此,语言学习的过程离不开大量丰富的实践活动。渐进原则是指教师在选取教学材料时应当尽可能的提高语言的复现率,这样便于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螺旋式学习新的知识,温故知新,步步为营。从易到难的启发式学习,并将小组活动的任务设置为从易到难。
合作学习的折中性主要是指英语教学中要求教师不要拘泥于一家一派,应当综合应用不同流派的英语教学方法,兼收并蓄,取诸家之所长,而不是走极端,过分依赖于某一种单一教学模式。而在运用合作学习的程度上,也要与基本的教学方法相融合,不能采取单一的合作学习法而废弃传统的一些优秀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逐渐走出一条适合学生情况和教师自身的教学模式。
当然合作学习作为双方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诸多原则:互相信任原则、互动互助原则和竞争共赢原则。
以仁爱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教材Unit 8 Topic 1为例分析传统英语课堂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的区别:
传统英语课堂学习与合作学习首先在课堂分组上有很大不同,合作学习课堂要求小组成员水平达到“组间同质”但是“组内异质”的效果,这样各个小组就基本实力相当,可以保障班级课堂上的公平竞争。本部分内容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服装名称,并能保证简单的交流为主,将学生以四人一组分为若干合作小组,并根据课文内容设定几个小任务来复习已经学过的服装名称,如coat,skirt,dress等等,这样就可以避免传统课堂小组之间缺乏可比性的重要缺陷,因为传统英语学习主要由座位临近的同学随机组成,学生水平层次不齐。
合作式学习和传统英语课堂学习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课堂的任务分工不同,合作学习课堂小组通过合理的课堂分工使得每个小组成员又能够有效参与,并对成员的学习有相应记录,这不同于传统英语课堂分工不明确——个别学生包办多个任务,而其他学生无事可做——这样分工不明的弊端。本部分学习另一个重要内容是be made of的使用,接下来听1a录音并回答问题:
(1)What are Jane and Maria talking about?
(2)What is Maria’s Chinese Tang costume made of?
(3)What will they do after talking?
学生跟读录音完成1a,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1b。小组各自分工表演角色,并将回答问题的同学的内容、表述、记录等相应分工,由于小组每一个同学分工,小组的成功就需要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合作学习的成绩统计一般是根据小组成员实际情况划分不同层次,通过相同层次的比较来决定小组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层次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最后的成绩与期末总成绩挂钩。该部分课程学习后进行课堂考核,由教师口述3b并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学生听3b后再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关键词来复述,例如:could-over there-what aboutshoes&hats。通过对各小组同样层次的学生的考核代表小组成绩,并进行下一步其他内容的考核。这样就可以使每一个同学在原有的学习成绩基础上得到相对公平的竞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课堂采用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群体合作研讨交流,扩大课堂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然而很多时候课堂合作学习进展并不理想。
在有的英语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分组后提出一个话题交由学生讨论,学生因为事先没有准备,活动开始后又的小组成员才开始思考问题,有的对于问题了解不全面,天马行空的随意谈论。这样的合作学习虽然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往往达不到原先期望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应当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如果没有选择科学的学习内容,没有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容易使学生一头雾水,到处乱撞。只有提前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安排协作学习,才能实现课堂上各抒己见的热烈场面,学生才能一点即通、恍然大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学习能力以及最基础的知识水平等综合考虑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分组。实际操作中许多教师往往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分组的主要依据,忽视课堂上同伴互助的重要性,没有遵照学生自愿的原则。
合理的分工是提高小组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当根据课堂学习的不同内容,学生的个性差异、特长、性格等指导学生进行民主协商,自行分组,每个人都有各自重要的责任,担任一个角色一定时间后学生间要进行角色互换,以便小组成员能够从不同的角色位置得到不同的锻炼提高。
在英语合作学习小组中,内向或者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往往容易遭到冷落,而外向或者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总是喜欢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许多同学由于担心课堂上出丑或者觉得基础差,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能在一边充当配角。或者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同学不愿和英语水平较低的同学合作。结果往往是有的同学把自己的任务主动推给别人,有的学生则自愿或者被迫承担全部学习任务,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参与度不均衡是当前合作学习中常常存在难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七年级上册Unit 2 Topic 3 Whose jacket is this时,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introduce your classmate”,有的小组热闹地展开讨论,但许多小组的同学听到问题后并没有展开小组讨论,而是纷纷低头翻书抄课本上的内容,有的原本想讨论的同学由于找不到搭档,也提不起兴趣。等后来小组代表发言展示成果,有的小组发言的同学表现得很好,但是并没有经过小组讨论,而真正讨论的同学可能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课堂新学习的内容,表现不尽如人意。
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让小组讨论交流时组内成员轮流发现,这样小组成员就不得不参与讨论和思考,可以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还可以参与到某一组的讨论中,与学生一起研究,并及时给同学以个别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有所得。
[1]南波.谈TFL课堂合作学习及其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
[2]曹南乐.影响大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分析——期望价值理论的启示[J].现代交际,2010(06).
[3]孙丽明,聂玉景,管亚华,徐拔.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看外语合作学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
[4]黄显涵,李子建.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反馈理论[J].教育发展研究,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