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而为改进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

2013-08-15 00:43岳长新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4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会议受众

□岳长新

(驻马店日报社,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长期以来,报纸上的会议报道枯燥乏味、重复单调,占的版面不少,但受众的关注度却很低。邓小平说过这样一段话:“现在有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机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在这里,他对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第六条规定要求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八项规定》的出台以及随后各地出台的一系列规定,为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借势而为、乘势而上,改进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提供了契机。

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的难点

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的弊端在于报道不顾及新闻传播规律,不顾及受众的接受心理,将新闻传媒混同于党政机关的宣传品,离受众的实际需求相去甚远;难点在于报道要改进也难,已经成为一种顽症。

一是难在领导同志身上。党政领导机关或部门召开的会议,由党政领导主持、出席;部门召开的会议也都诚邀党政领导参加。按照多年来形成的规矩,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就要讲话,一开口就是重要讲话,是重要讲话就要全文照登或以很大的篇幅刊登。讲话刊登多少,放在什么版位上,用多大的图片,由此形成了“规格”。对于“规格”的过分讲究,已渗透到领导的潜意识里。某些领导将新闻传媒看成彰显政绩、塑造形象的工具,通过秘书部门对新闻传媒提出这样那样的有悖于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因此,从根本上说,难题首先出自领导对于新闻传媒职能的错误认识和新闻业务干预过多。

二是难在媒体本身。多年来,报纸对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已经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式——套用以往的模式即可。只求政治上保险,在领导那里易于通过;至于是否合乎新闻传播规律、是否为广大受众所乐于接受,都被放到了脑后。这一类新闻报道的改进之所以难以进行,和为数不少的新闻工作者工作中惰性较大、创造性缺失的状况有关。

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的两面性

会议和领导活动是一个重要的新闻源,很多有价值的新闻都是通过会议和活动形式传递的,但存在着说教成分和新闻性不明显两个方面的问题。改进会议报道就是要从读者关注的角度切人,减少说教成分,突出新闻性,使新闻报道符合“三贴近”的要求。改进和减少会议报道,版面让位给群众和基层,就要注重工作需要、新闻价值和社会效应。

找准契合点,营造会议报道创新的良好氛围。有关领导和领导机关要开明,放手让报社按照新闻规律去报道会议,媒体也可以把工作做得主动一些,可结合工作实际,利用不同时机和多种渠道,向当地党政决策者解释新闻规律,陈述新闻宣传形式和宣传质量的因果关系,及时反馈读者意见,使上级领导意识到,过多过滥的会议报道,会使读者生厌,会削弱和影响实际宣传效果。需要说明,“改进”不是不报道,也不是简单的减少,而是要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达到更好的效果。

选准着力点,探索创新会议报道方式。这就要求参加会议的记者,必须转变作风,不能浮在会议的表面,要从受众需要和社会效果出发,以新闻传播的视角,选择“切脉”媒体受众的“公众兴趣”要素,从庞杂的会议内容及报告人的发言中捕捉新闻“亮点”。不要蜻蜓点水,拿了材料就走人,而要做沙里淘金的工作,努力挖掘会议蕴含的丰富新闻资源和领导人活动中具有新闻价值的要素,加以提炼,尽量将摘抄式、简报式报道变为生动的、视角富于变化的新闻报道,从而增加信息含量,提高报道质量。在体裁运用上,应根据内容需要,把单调的会议新闻变得灵活、富有吸引力。

挖掘新闻源,充分利用好有用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参加会议的记者努力挖掘会议蕴含的丰富新闻资源和领导人活动具有新闻价值的要素,为我所用,加以提炼,尽可能化作生动的,视角富于变化的新闻报道。同时,报道要选准角度,有针对性地回答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把会议的内容和群众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考虑,对老百姓特别关注的会议,要科学策划,精心报道,特别对一些引起读者反响的要进行跟踪报道,这样才能有力地抓住读者。

在标题制作上,改变过去那种格式化倾向。标题制作直接影响新闻质量和阅读效果,过去那种模式化的会议报道,其标题往往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大多数是“指出、强调、要求”,有的报道还把领导出席作为副题,其效果不佳。要打破格式化化标题,代之以活泼灵动的新闻样式。

改进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的可行性

2012年以来,为贯彻《八项规定》,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从7个方面作出20项具体要求,以此规范和简化新闻报道。山西省出台领导会议活动新闻报道的《实施办法》,规定:省领导出席的全省性会议报道和省领导考察调研活动报道,省委书记文字稿不超1500字,省长不超1200字。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出席会议文字稿不超700字,考察调研活动文字稿不超500字。海南省规定,“领导同志会议活动报道要简化审稿环节,审定稿件不得超过新闻单位截稿时间。规定明确领导同志和相关部门不得向新闻单位就报道规模、顺序、字数、时长、版面、画面和栏目设置等提出要求。

从各地的《若干意见》和《实施办法》来看,基本上都规定了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领导人和相关部门不直接向媒体就报道字数、时长、版面、画面等提出要求。这些政策的出台既有政策依据,又有可操作性,为树立群众观点,切实改进文风,提升媒体报道质量开了个好头,为媒体借势而为、提高受众率,扩大影响力拓展了空间。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要提升媒体影响力,必须从改进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入手,实行三大转变:

由对通稿进行研究向对会议本身进行研究转变。会议无疑是新闻信息的集散地。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各种会议理所当然地应当是他们关注的对象。但记者不能满足于浮光掠影地跑会议,更不能满足于拿会议通稿、发会议通稿。应当到会上认真听会,研读会议材料,发现会议的特点和特别具有新闻价值之处,对有关人员进行深入采访,从而掌握会议中的鲜活素材;应当在会内会外了解会议的有关背景材料和生动的细节材料。会议报道要做得有特色、吸引人,绝不是到会上去露个面、拿一份通稿就行的。

由一般地报道会议向报道会议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转变。其实,受众对重要的会议和具有新闻价值的会议内容还是很有兴趣的,因为这样的会议和会议内容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对这类会议和会议内容的报道能够满足他们的知情欲望。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在会议报道中突出广大受众的关注点、利益点、兴趣点,突出与广大受众关联度大和信息密集的内容。

由坐而论道向“三贴近”转变,确保“走、转、改”制度化、常态化。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改进之后,腾出的版面怎么办,怎样才能吸引读者,办出领导和群众都满意的报纸,关键还是“走、转、改”。“新闻永远在路上”,广大新闻工作者行走的脚步不会停歇,需要继续为人民放歌,书写时代篇章。只有常年在路上,才能落实走基层的要求;只有常年在路上,才能真正转变作风;只有常年在路上,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新闻:字里行间“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散发着泥土的芬芳,闻得见汗水的味道,传递出百姓的热切期盼,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这样的新闻老百姓愿意看,这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会议受众
《八七会议》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会议通知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会议通知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