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 英 刘晓明 谭秀英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电视新闻的编辑也要紧跟形势,对内容和结构进行创新,满足传播最新消息的需求,改变以往电视新闻编辑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电视新闻编辑的可持续发展。
在信息传媒的发展过程中,电视新闻编辑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有着广泛的群众的基础和自己独特的风骚,但是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媒体传播途径的多样化,电视新闻编制原来的很多弊病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善,在对新闻创新力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以下几点内容是工作中的总结的问题。
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迎合部分人的利益和观看的需求,不断的更新新闻节目的表现形式,但是新闻内容上却是随意的粘贴复制,抄袭别人的新闻,甚至是故意的扭曲和编造事实,这样不仅是扭曲真相,这是对新闻节目极其不负责的变现,也是对观众的不尊重,对自己工作的不认真,这种只重外在表现形式,不注重新闻内容的选材,同样也是一种新闻编辑的弊端,当然,这并不是说不需要进行形式上的创新,而是在进行新闻编辑的改革中,要分清事情的轻重主次,新闻的内容才是新闻节目的灵魂,内容播报中并不是只对事实进行简单的描述,而是要引入相应的点评和看法,给出编辑选用这个材料的真实目的,变现出播报这个消息的真实意图,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是极其快速的,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在采用流水账播报的形式已经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样也会严重影响电视编辑的在各个媒体中的地位。
当出现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受到大众的欢迎,成为了流行趋势,其他的节目也开始紧随其后,喜欢的节目有几个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连续几个节目的表现形式都有着相似之处,这样会让大家形成视觉疲劳,很快会对这样的节目形式感觉到平淡,但是当观众新鲜劲过去的时候,但是新闻节目本身还是沉浸在流行中,直到下一个新的表现形式的出现,这样单纯的模式不仅让人们无法看到新闻编辑的发展,甚至还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很多节目都是跟着流行风,认为流行的就是最好的,一定是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新闻这种盲目跟风的做法,也是新闻编辑发展中的严重弊端,同时也可以看出,新闻编辑能否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否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将直接影响新闻内容的播报。
新闻编辑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德尔艺术,作为新闻编辑工作人员,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还要进行新闻结构的创新,使新闻更加让观众喜欢,更加符合观众的口味。首先,在编写新闻稿件的时候,注重新闻题目的标新立异,做到先声夺人,追求个性化。在编辑新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虚张声势,力求一针见血,直奔主题,用一句话明确的表达新闻的主体思想,当然标题的拟定有这样的要求,也并不排除生动形象的类型,文化娱乐新闻的标题就要灵活一些,在标题上让受众觉得有趣、有意思,可以采用副标题的办法揭示大体内容。无论什么样的标题类型,只要成功吸引受众,就是成功的新闻标题。对于广播评论的标题,要善于使用设问的形式,让听众带着好奇去听完评论,自己获知答案。比如,有广播评论的标题是《校车不安全,谁之过?》,这种标题能够引导听众进入评论稿的内容,留下悬念让听众自己去解疑。
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新闻的传播途径也有了新的拓展,不管是网络媒体还是原来的电视媒体和广播媒体,其采集信息的渠道和方向都是一致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新闻的编辑和传播的方式。传递方式也是有媒体本身的特点是一致的,改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编辑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新媒体出现的情况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成为必然的道路,这也源于新闻编辑的职能需求。
电视新闻是有画面和解说组合而成的,是视听艺术的完美结合,多信息的组合也是新闻节目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新闻编辑在编辑新闻节目的时候避免单一化,从而更好的达到新闻节目的美学效果,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视觉享受,升华新闻节目的美学价值。
从服务受众角度来看,新闻编辑的多样化不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或是为了变化而变化,其多样化发展遵循的主线是受众需求。媒体在变化,信息技术在发展,受众需求品味也在不断提升。他们不再满足于观看单一形式的新闻节目。对于时代前沿的新闻信息,他们希望能够看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诠释,例如对火星的探测,观众不仅期望了解最新的技术进展,更渴望看到逼真的画面和科学家的生动讲述;针对社会当下出现的问题,观众也需要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从中收获启发。所以新闻编辑的多样化不仅能够使观众将观看新闻节目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更利于竞争环境下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