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晓明 刘 英 王登博
作为新闻编辑工作者,要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保持高度的敏感,注意积累新闻素材,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创新新闻编辑的内容和结构,实现新闻编辑的多样化,从而满足观众对新闻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现代通讯和传媒的发展,电视新闻栏目也有着很大的变化,品牌化意识已经深入其经营理念,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新颖的内容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所以新闻节目也不能只是简单的把内容编辑成站队,而是要有复杂的创意,这样编辑和管理方式,可以让新闻的质量处于随时可以调控的状态,也使得节目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客观的说,这样的编辑方式使得新闻节目更受人欢迎,但是也对编辑本身的能力和创意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此,新闻编辑要想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必须提高自身基本能力。
要想做好自身的工作,必须先提高自己的水平。新闻编辑是跟踪报道时事,编辑的内容
要是最新或者刚刚发生的事情,或者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上能产生积极影响的内容。这样就要求新闻编辑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开拓自己的眼界,深化自己的思维。新闻编辑者不要求某一方面的专家,但是一定要是个博闻强记的杂家,不仅要对自己的栏目熟悉了解,也要对其他领域有所涉及,因为每天的新闻节目都是涉及到生活各个方面的,各个领域的,编辑本身只要对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都有所了解才会更善于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并且可以不断整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知晓中外,博古通今,对于各地的经济发展形势,民族风俗特点,历史文化背景等能够熟练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在面对海量的信息和稿件时才能做到准确的判断和快速的取舍,经过这样整理的新闻稿件才是最符合时事潮流的,也是最贴合大众生活的,只有这样的新闻也是最能吸引观众目光的。其次,作为新闻编辑还要有娴熟的专业知识。在确定采用的稿件之后,要注意核查稿件的内容和采访得到的画面是否协调,检验文章和画面是否矛盾,是否符合科学真实。有没有不符合社会现实的内容,有没有新闻稿件和视频图片出现差错的地方。在一组新闻稿件编辑的处理过程中,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选择,加工和后期制作等,因此作为新闻的编辑工作者一定要熟练掌握录音、录像和复制等技术知识,只要这样,才能保证新闻播报的速度和节目内容质量。
新闻节目中大部分都是消息类的,有着为社会大众提供最新最快消息的使命,由此也突出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严肃性,但是新闻节目的使命也使得这类新闻编辑的形式过于模式化,靠着主持人的解说和一些现场的画面把新闻的内容传递给观众,但是这样的新闻传播形式也让观众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与其他媒体节目的竞争过程中,新闻类的节目要促进编辑形式的改变与创新,用多种形式的编辑让新闻更生动的表现在人们面前,更好的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对于一些国内外的时政新闻,栏目组应该直接到现场采访,用现场真实的画面向人们展示事实的真相,对于一些经济新闻,特别是关系到人们生计的方面,作为新闻编辑更应该重视对事情来龙去脉的阐述,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和手法,为人们大众的理解和行为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同样这样多样化得编辑也让新闻变的更有活力,更有吸引性,拉近了媒体与群众的距离。
处于不同时段的新闻,播报新闻侧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有的新闻侧重于国内外的时事政治,有的新闻内容更贴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的新闻时段主要给人们介绍经济发展趋势。新闻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表现的形式也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内容,创新更加吸引观众的编辑形式。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栏目《第一时间》,这个节目主要播报的新闻来自国内外不同的地方,这个节目在播报的时候不像《新闻联播》那样严肃的播报一些与民众生活关联不是那么明显的新闻,并且变现的形式除了视频图画,还有一些漫画的形式,这样让节目更加幽默风趣,也可以更好的揭示出事情的实质,很多观众喜欢早上的时候收看《第一时间》,这样就可以在快乐的气氛中获得新闻信息,创新新闻表现形式,可以更好的推动新闻编辑的发展进步。
在积极提升新闻编辑的美学价值、实施多样化编辑的同时,编辑思路也应同步发展。例如,新闻标题是节目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标题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看热情。编辑人员可吸取新媒体中的经典词语加工电视新闻标题,赋予电视新闻艺术活力。再如,对于同一类新闻事件,编辑应另辟蹊径,突破传统思维,带给观众新的视角。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应注意不同编辑形式之间的有机关联和自然转换。电视新闻在与新媒体竞争中,寻求多样化编辑是必然的选择,但多样化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突破常规,更重要的是多样化的编辑形式能够有机融合,自然过渡和转换,避免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多样而造成编辑形式与新闻内容不符,影响美学效果及对受众品位需求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