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志强
(闽西日报社,福建 龙岩 364000)
图文并茂 大胆创新:对国际、国内新闻版选用图片的思考
□ 陈志强
(闽西日报社,福建 龙岩 364000)
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电子时代的今天,新闻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报纸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现代社会节奏快,重时效的要求,要增强国际、国内新闻版的可读性、冲击力,吸引读者,就必须充分重视图片在版面中的作用,不拘一格,大胆选用。
新闻照片具有直观可视的形象,不受语言文字的束缚,它易于为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所接受,是可以保存的形象性语言。许多新闻事实用文字难以表达清楚,而图片却能做到,它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和有限的篇幅里获得更多的信息。
就是与电视图像相比,新闻图片也有它自己的优势:能够突出新闻事实的本质特点,给读者以比较深刻的印象,可以供读者反复观看,仔细研究,容易记忆。它具有别的新闻表现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新闻图片与文字新闻报道一样,理应成为时事版面不可或缺的一翼。
作为党报,发挥好新闻图片的作用,是时事版面发展需要,也是精品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国内新闻版面报道的新闻,既可用文字形式报道,也可用新闻照片来报道,但比较而言,新闻照片的可读性、现场性、见证性及瞬间的记录性都是文字新闻无法替代的。正如美国《生活》杂志在复刊词中写的那样:图片的威力就在于使人惊奇,教育人,使人欢乐、感动,久久难忘……必须提供比见到的景像更多的东西,必须是人们所看到的,美丽能吸引人和留下深刻的印象的。”
所以,时事编辑必须像重视文字新闻那样,抓好新闻照片的运用,真正使时事版面图文并茂。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照片时效、质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受到传统版面思维定势的束缚,图片在时事版面上只起着装饰和美化版面的作用,只起着填空补缺的作用,人们甚至担心照片用多了,用大了,会挤占文字新闻,影响信息量。如果说这种担心在过去报纸作为主要媒体时代还有一定道理的话,那么在电视、网络多种媒体竞争的态势下,在讲时效、讲冲击力的今天就必须打破这种束缚,必须要让图片在版面上唱主角。
首先,要保证一定的“量”。数量是质量的基础。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我们力求做到在正常的情况下(指新华社没有刊发长篇重要电讯),整版基本保证用4张至5张,甚至可用6张至7张。半版基本保证2张至3张,不到半版,尽量保证有一张图片。
其次,要保证照片的质量。每个版面要精心选好一张主打照片,照片选用要纳入组版思想,要与整个版面风格、内容相统一、相协调,如8月1日是建军节,《闽西日报》刊登南京军区“临汾旅”开展“捐一份津贴,圆学子之梦”捐资助学活动,为贫困学生送书包、文具的照片。体现新一代军人的精神风貌。
要打破框框,好的照片要敢于放头条,这也是对编辑政治敏锐性的考验。如2013年 4月 20日,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驰援灾区,受灾群众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闽西日报》选了一张青年刘虎高举标语牌感谢参与救援的人们的照片,收到了震撼的效果。
要用足用好新华社图片,还要讲究一定的方式,采用多种表现形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笔者有如下体会。
以图配文。2013年6月23日10时07分,在航天员聂海胜的精准操控和张晓光、王亚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我们在编发文字稿的同时,配上一张3位航天员手拉手庆祝成功的照片,具有较强的现场感。
使用组照。它由多幅照片构成,少则二三张,多则四五张,它强化了摄影报道的形象信息含量和内容的丰富多彩,满足了读者从摄影报道中得到更多新闻、更多知识、更多思想的客观需求。
2013年8月21日,中国海军在亚丁湾联合护航,三艘商船在中国海军第十四批、十五批护航编队舰艇的护送下通过亚丁湾海域,《闽西日报》刊登了组照,显示我们强大的海军维护和平的神圣使命。
巧用图表。在文字报道中人们经常运用背景资料来丰富充实报道,而图表能对新闻背景资料作形象直观的介绍和交代,对报道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比如,2013年中央部门集体“晒三公”,我们配上了图表,中央单位“三公”情况在表上显目标明,“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让人一目了然。
专题组合。针对国际、国内一些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突发事件,我们及时调动版面把相关的内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进行全方位专题报道。2013年6月底以来,穆尔西执政周年,埃及爆发百万人游行。反对派与穆尔西支持者在多地发生冲突,导致至少8人死亡、600余人受伤。反对派对穆尔西举行全国对话的倡议并未作出积极回应。主要反对派“全国拯救阵线”坚持要求穆尔西下台,提前举行总统选举,我们及时在国际新闻版配上了照片和相关文章。
此外,《闽西日报》还选择一些照片与专栏搭配,比如科技天地、周观天下等栏目中均作为选用照片的题材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