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现场新闻带给“出镜记者”的思考

2013-08-15 00:49文丨荆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出镜记者电视新闻

文丨荆 利

(河南省鲁山县广播电视局,河南平顶山 467300)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之一飞速发展,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法也更为直观、真实,而“记者出镜”就是作为展现新闻真实的一个“着眼点”而成为当今电视新闻的“第一看点”。近年来,回想我们的电视新闻,无论是抗震抗洪救灾,还是奥运会、世博会,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或重大突发事件,到处都会有“出镜记者”匆忙的身影。记者出镜打破了以往电视新闻单纯现场图像配画外音的方式,使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倍增,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同感,深受观众好评。那么,作为一个基层电视台,我们也十分重视记者出镜,要求记者每月的新闻中必须有出镜稿件两篇,但出镜的效果良莠不齐,究竟记者该如何出镜?出镜的技巧在哪里?是我们电视人值得深思的问题,这里通过借鉴中央台重大现场新闻报道的成功做法,再结合我们县级台民生新闻工作的实际,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 “出镜记者”的角色定位

1.1 出镜要有强烈的现场感。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对一些重大突发性新闻就大量地采用了记者出镜法,其中,记者张泉灵就是一位有着极其敏锐观察力的出镜记者,令人折服。不论是抗震救灾现场,还是洪水受灾区——她常常深入事件现场一线,用真实、感人的现场画面,让观众了解最真实的新闻事实。记得在汶川抗震一线,张泉灵以女性独特的敏锐视角,捕捉到别人容易忽视的细节,如:野地里因疲劳而熟睡的战士、在寻找震后生还者时,抢救人员用手扒废墟的特写细节等等,而这些特写细节则成为众多抗震救灾新闻中关键的因素,给广大观众留下了很强视角冲击力的印象,这也让张泉灵因此而好评如潮,成为观众心目中最具魅力的“出镜记者”。

1.2 出镜要有令人信服的真实感。这里的真实即真实再现新闻实事,是新闻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新闻不能凭空想象,更不能虚构乱写。特别是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的解说必须要与新闻现场的实况声音融为一体,让电视观众感到新闻报道的真实可信。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在报道美国空袭巴格达时,他站在离轰炸现场不远的楼顶上,背景火光冲天,耳边隆隆轰炸声,给人以强烈的视角和听角的冲击力,此条新闻让观众如亲眼看到了异国的战火,真实可信。

1.3 “出镜记者”要有让观众难忘的亲切感。一般图像加解说的电视报道往往采用的是第三人称,。而现场报道则采用的是记者第一人的形式,这样就大大缩短了电视观众与。也许有人会说现场出镜的记者的普通话不十分标准,有时还会带点方言话,但由于出镜记者在事件现场,受现场或喜或悲或感人的特殊气氛的感染,当时的情感肯定会自然流露,那么,现场出镜时的语速往往比较快,讲话时语调就会抑扬顿挫,定会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所以说就十分像我们平时讲话的习惯,就很容易让电视节目观众接受,所以给观众的感觉就会是亲切、自然的。例如,我台《鲁山民生》新闻节目的每位记者都有出镜的锻炼,他们朴实、亲切的形象,成为《鲁山民生》的亮点,观众挺喜欢的,所以大家有烦事、难事,都乐意找我们民生频道的记者帮忙。

2 记者出镜须把握的技巧

2.1 出镜记者要把自己当观众“想”观众之所想

一般电视新闻中多以叙事为主,而作为地方台民生新闻多采用平民视角,细处着眼,展现的是故事性,反映的是人情味。因此,作为出镜记者这时就应当把自己当成是观众,那么,出镜时所出的内容就应当是观众最最感兴趣的内容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出镜的效果和目的。例如:我们鲁山台记者在街头采访一卖假“人身果”树苗的商贩时,就是作为一个买者,出镜问:这是西游记传说中的“人身果”吗?这种树好种吗?会结像你们图片宣传的那样像“人身”的果子吗?……最后通过现场采访林业专家等得到了科学的证实,商贩所卖的“人身果”树苗是骗人的。整条新闻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相连将事实真相告诉了观众。所以说只要用心采访,一个小小的民生新闻,群众照样乐意看,因为观众获得的是他们想要了解的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大量信息和知识。

2.2 出镜时要抓“活鱼”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若大的世界变成了小小的地球村,人们对世界了解欲望也越来越强,一些刚刚发生的重特大新闻,其新闻的动态性发展或事件新闻越来越吸引世人有眼球,因而,像这样的新闻就十分适合记者来出镜。例如:抓捕案件、火灾救援、交通事故、车祸等突发新闻,由于这类新闻的内容比较单一、相对时空集中、况且事态也在不断在发展,那么这一类事件的现场就更需要电视镜头来充分展现。但在现实中,这些新闻往往会因为其事件的突发性,等到我们记者火速赶到时,新闻现场已成为“定局”。我们一般将已成定局的新闻称之为“死鱼”。但往往这类新闻最受观众关注,那么我们怎样将这一类变成“活鱼”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记者用出镜来调动,像这类新闻,记者出镜时最好采用‘动态形式’出镜:采用边走边说,甚至可以边跑边说,来记录记者接近事件现场的全过程,即使我们当时拍摄的图像是晃荡不稳的,但恰恰这些推进式的电视画面却是最符合电视观众看新闻时紧张的心理节奏,这样的报道方式就将现场从静止变成了运动的了,因而此时的新闻也就变得鲜活了。例如:我县山区一辆三轮车翻入沟中,造成十几位中学生受伤,事件重大,我台民生记者火速前往采访。但记者赶到现场时,部分受伤学生已被送往当地医院抢救,只剩下几个伤势较轻的村民和车翻后的惨像。针对此种情况,我台记者采取边跑边介绍看到现场情况的出镜法,到达现场后又通过目击者的描述实况,将已成定局的车祸事件还原后呈现给观众,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视角冲击力,让人们怵目惊心,新闻带给大家的是“安全警钟须长鸣”的警示!

2.3 以“点”出镜,抓住“细节”

在当今电视新闻中,细节已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也成为当今优秀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标志。但细节的展现不仅仅是靠画面镜头来表现,也可以通过出镜记者来实现,因为,记者通过出镜能够进一步拓展新闻,从而将新闻细节进一步放大。那么,实际新闻采访中,我们如何抓住细节这个“点”去很好地展现,这就需要我们现场出镜的记者要善于观察。比如报道‘特大雪灾’这一自然新闻,如何让观众感受到当地雪下的之“大”,你在新闻中解说的再多就不如“出镜记者”在现场踩在深雪中,看积雪没过腿、甚至齐腰的深度来证实“雪之大”、“雪之深”更有说服力。又比如报道狂风来之凶猛,记者可以站在室外狂风中出镜,镜头中被风吹得站立不稳的身体,再加上背后剧烈摇摆的树木和刮落在地的东西作映衬,让观众一目了然,更具现场感,这样会让观众在看时也瑟瑟发抖的,这就是“记者出镜”给观众带来的震撼!

3 “出镜记者”需具备的基本修养

单纯作为记者,只要对新闻事件拍摄好,然后写好稿子即可。而作为“出镜记者”,所具备的除了记者的修养外,还要兼有播音员、主持人的特质,这样才能彰显“出镜记者”的个性魅力。

3.1 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

有人说记者的眼睛非常厉害,被称之为“最敏锐的武器”。为什么人们会这样说呢?是因为我们的记者在新闻现场做出镜采访时,不能光凭别人说,而是靠自己的眼睛去获胜真实、准确的新闻材料。只有我们观察的细、观察的深,我们在现场出镜时才能问得到位、说得感人、讲得出彩,才能赢得观众,提高收视率。

3.2 具备出口成章的口语表达能力

采访中,新闻现场往往稍纵即逝,你不可能有那么时间去反复斟酌语句。这就要求我们的出镜记者必须具备出口成章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应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样才能让观众一听就明白。但也不排除在特殊的场所、特殊的区域也可适量使用一些方言。

3.3 要注意自己出镜时的形象

出镜记者的屏幕形象虽不比正规播音员那样要求的那么严格,但也不能太随随便便,记者出现在镜头里,代表的就是我们新闻媒体的屏幕形象。所以就要求“出镜记者”一定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让人一看感觉特别职业。所以出镜记者在出镜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仪表、着装应与采访的环境、气氛相一致,切不可随心所欲,更不能将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带到屏幕上。

总之,飞速发展的新闻传媒也在不断考验着我们每一位新闻人,让我们成为一个多面手,所以作为新闻记者决不能懈怠,要博学谦虚,准确掌握电视传播规律,既能写又能主持,在采访中充分运用记者的出镜技巧,彰显“出镜记者”的个性魅力,报道出更多优质的精品新闻,无愧于记者的职责。

猜你喜欢
出镜记者电视新闻
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新闻编辑在电视新闻中的重要作用
电视新闻直播中出镜记者素养提升路径探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突发事件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的报道技巧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电视新闻解说词发展三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