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曹远宁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中心专题部,福建厦门 361012)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里,一家新闻媒体想要发表一条独家新闻,是一件困难的任务。对于一家地方媒体来说,想要发表独家新闻,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因此,不论是杂志、报纸、广播或电视等媒体,都纷纷把关注的目光,从“提供新闻”转向“提供观点”,也就是说,对同一新闻事件如何看待、如何评价,是当下各种媒体关注的重点,也是当下各个媒体区别于其它媒体的特点所在。
基于这一新闻发展规律,五年前,厦门电视台创办了辩论式谈话栏目《TV透》。这是厦门第一个言论开放的电视栏目。节目基本围绕新闻话题、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以及公共事务选择辩论话题,选取百姓关注的话题为辩论焦点,邀请各方嘉宾围绕焦点问题畅所欲言,通过犀利而幽默的言辞和激烈的争论,展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形成栏目特色。
要想制作出一期有思想、有内容、有价值的节目,电视编导的角色很重要,他(她)必须在节目的制作前期花大量精力去收集资料、拟定策划方案。在宏观上,为主持人提供大致的话题线索和谈论框架,以便主持人能够顺利发挥、掌控全局,在细节上,也为参辩嘉宾提供一个思路和范围。
从实践来看,一档辩论式谈话节目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策划。
辩论类电视节目,其最大的看点在于冲突。对于一档二十多分钟的节目来说,在短短的时间内,通过嘉宾的辩论,提供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思路和看法,启发观众思考,才是节目的目的所在。因此,选取什么样的话题就是第一关,也是最难的一关。
厦门电视台《TV透》节目,是在每晚黄金时间段播出的老少皆宜的节目,必须要顾及整个年龄段的接受能力问题。什么话题可以谈,什么话题不可以谈:什么话题有必要谈,什么话题没必要谈,是《TV透》的编导们寻找理想话题的基础与前提。
例如,厦门中山路,是厦门百年老街,那里的骑楼很独具闽南文化特色。然而这些年来,随着中山路商业的发展,中山路步行街骑楼外立面开始遭到商家和广告破坏。因此,有专家表示,应出台法规、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来保护骑楼。那么,中山路骑楼建筑是不是真的需要统一“整容”?如何平衡传统的骑楼和现代的商业发展间的矛盾?编导觉得,这是个不错的话题,完全可以展开辩论。为此,《TV透》节目专门围绕这一话题,制作了《中山路骑楼建筑需要统一“整容”吗?》这档节目。在编导的设计下,一开场,主持人就简单扼要地直奔主题:
“……骑楼是中山路的文化标志,而商业却是中山路的存在支撑。在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不仅要问,现在的中山路骑楼建筑需要统一“整容”吗?……”
开场几句话,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档节目的辩论空间,很有可辨性和可谈性。在观点争论的设置上,着重从“现在的中山路,文化氛围和商业业态,哪个更重要?等层次进行辩论,结果,这档节目的效果很好。
又比如说,厦门环岛路厦大附近的白城海滨浴场,是厦门最早的海滨浴场之一,海中的两块大礁石,是这个浴场的地标。在2012年厦门市的“两会”上,台盟市委在《厦门白城沙滩海水浴场的整治刻不容缓》的提案中建议,炸掉白城海域的礁盘,提高浴场的安全性。提案一出,市民议论纷纷。很快我们就制作了《白城浴场大礁石该不该炸?》的节目,并从景观与安全,生态与安全,如何权衡?炸礁是浴场安全的最佳选择吗?浴场安全问题关键在哪里?等多方面、多角度让双方嘉宾展开唇枪舌战:
(1)市民 陈女士:这两块礁石,已经成为白城海滩的独特景观。厦大白城浴场的明信片上,都有这几块石头。作为厦门一景,不能炸!
(2)市民 林先生:在退潮时,很多游客可以走上礁石,结果涨潮了却下不来,很危险。相对于景观,安全更加重要。我赞成炸掉礁石。
看得出来,市民们对炸掉这两块礁石的提议,意见分歧很大。人们争议的焦点在于:自然景观重要还是人身安全重要?生态环境重要还是人身安全重要?
一般说来,这样几种话题比较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第一: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第二:有矛盾、有争议的事;第三: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既然这几种事件能够引起观众的关注,那么辩论类节目的话题,也自然应该从这些事件中产生。
例如,厦门大学依山傍海,成了很多到厦门的旅游者必看的一个景点。不过,从2012年 6月1号起,厦大将不再允许旅游团进入校园了。消息一出,赞成的人很多,认为大学就是需要一个宁静的环境;也有反对的声音,理由是厦大是国家投资的大学,并不是厦大师生自己的,开放大学校园,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TV透》栏目组则抓住这个话题展开辩论。
网友观点的碰撞再加上现场嘉宾的激烈辩论,效果非常好。经验证明,谈话类节目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语言魅力,而语言的魅力往往在激烈的交锋和碰撞中得以展现,所以,电视谈话节目要取得优于其他节目形式的视听效果,首先就是要把重点放在“话”上。
寻找谈论事件的时机与重点,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任意选择一个阶段将事件放入节目中予以讨论。也不是说任何事情都是越早进行讨论越好。不同的事件会有不同的“最佳讨论时期”,如果能抓住这个时间点将该话题纳入节目中去。便能产生很好效果及更深的社会影响。
例如,厦门第八市场,曾是旧厦门历史的缩影。早在一年前,就有很多市民听说八市要改造,但什么时候改,怎么改,都不清楚。当时我们就曾想针对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可在设计话题及划分讨论层次时,始终感觉比较空,只好放弃。如果那个时候我们硬是要做一期节目拿出来讨论,效果肯定不好。不仅市里的具体改造方案没有出来,让嘉宾谈什么、怎么谈,完全是毫无目的和针对性。而现在,具体方案出来,并计划在当年九月份完工。这次的八市改造再次引发了市民的广泛热议。
当然,对于那些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一般来说在事态的发生阶段或是初始阶段就应该拿出来讨论,最为合适。尤其是对于政府新颁布的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政策法规等,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讨论,向群众进行介绍、解读,并借此机会回答群众的疑问,消除人们对于新政策的迷惑与焦虑。
通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辩论式谈话节目中,前期策划很重要。要想使《TV透》节目更长时间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必须从选题、嘉宾、主持人等几个要素多做功课。
总之,要让一档节目出彩,选题内容、层次的安排以及合适的嘉宾和主持人的临场发挥缺一不可,然而这些都是编导在节目录制前要策划好的。如果前期策划不到位,后期很难弥补。
[1] 群 曹可凡主编《谈话节目主持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 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