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石林
科研工作只有抓住质量这个关键要素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实施“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方针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2013年领导干部会议新的重要精神,并将成为贯穿企业今后一个阶段发展的主线。
质量
从创新主体、责任担当的角度来说,钻井院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找发展质量前提下的科研效益的创新道路,把握改进科研质量的需求。
对集团公司科研院所而言,科研的质量和效益尤为关键,其包括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把握改进科研质量的需求,认识提高质量的现实障碍,抓好提升质量的效果。
当前石油行业面临的科研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中对质量产生了什么要求?企业的科研成果大多会延伸出产品,在产品形成的过程中会有哪些质量要求?科研产品的效益和质量是否密切关联?这些都是科研院所急需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周吉平在领导干部会议上的报告对科研工作的三个领域提出了要求,对科研院所而言,更有其深刻的涵义。
首先是优势领域保持领先。质量和效益是评价企业领先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就是说,在科研领域,其他企业能做到的,作为集团公司直属科研单位,需要做得更好。
第二是赶超领域跨越式发展。通过前人的成功经验,后来者可以用更优的质量和更好的效益实现跨越式发展,或是超越。然而,科研工作如一味重复之前的经验,单纯模仿,不思考适于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那么其拓展空间是狭窄而短浅的。作为一个大型集团公司的科研单位,需要在借鉴的同时,创新式发展科研项目,形成独特的技术风格,才能在质量和效益上达到统一。
第三是占领储备领域的制高点。在拼抢制高点时,科研工作需要注重效率的最大化,只有快速将科研成果转化才能形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如果在拼抢过程中,质量贯穿于科研和成果转化的始终,那么这个制高点就是牢固和格外有价值的。
在认识这三个方面的前提下,要意识到科研工作是长期发展的过程,有着发现、验证、升华的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在科研工作发展、积累的过程中,尤其需要严格细致的质量控制,否则很多有益的发展需求将会由于疏忽而遗漏,这是科研前期工作必须意识到的。在科研中期,设计、中试、制造的过程中,重视质量同样可以少走弯路,早整改,付出代价相对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风险。科研后期是应用和推广,在这个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加强质量意识,找准质量定位,对质量控制到位,能及时发现科研产品的问题和不足,快速整改,从而发现新的需求,拓展新的功能,不断提升。
当前国家强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科研的重要特点是更加关注科研产生的效益,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切实的经济效益,质量就是关键。从创新主体、责任担当的角度来说,钻井院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找发展质量前提下的科研效益的创新道路,把握改进科研质量的需求。
在提高质量的过程中,科研院所需要意识到可能会遇到发展的障碍和困难,尤其是在改进认识方面,固有的宏观思维打破不容易,但是要改进,就必须克服这个困难,科研工作需要更多微观层面的创新。
科研工作必须减少走捷径、抢时间、减少程序的发展方式,不能以降低质量为代价发展。这同样要求科研院所对质量控制需早期部署到位,对质量反馈主动响应及时,对质量问题具体严格地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质量的效果,近几年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的一些成功案例就是最好证明。
精细控压钻井系统在研发和实验的全过程,都是以高端产品的思路为指导,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最终使其站上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制高点。CGDS电磁波地质导向系统的推广应用采取自主服务的形式,在现场直接感受问题,真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其实际运用效果日益明显。顶驱的研制,始终坚持高端定位的思路,十年来一直保持着显著的市场效益。连续管作业机技术也是如此,快速提高质量是其成果得以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科研院所只有坚定追求质量、效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将科研工作提升至新的高度,科研成果才能得到最充分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