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汪 现
微信,这一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给传统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带来了巨大冲击,也引发了“自媒体”热潮——以个人为媒体,传播信息、社会交际等,使得传统媒体作用大幅弱化。此时的媒体人思考的是如何“化敌为友”,使微信这一新生事物为己所用。实际上,微信的横空出世虽然来势汹汹,却并非恶意十足,尤其对于广播这一媒体来说,微信甚至可以成为广播平台的有力助手。
自2011年初推出,到2013年1月,微信用户已经超过3亿人。微信入门的门槛低,操作简单,适合各个年龄段与职业圈。除此之外,微信几乎零收费,大大降低了传播成本。通过微信,任何人都可以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某个热门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广播也具有伴随性强和动态接收等方面的传播优势,因此,“广播+微信”的模式大大拓展了广播获取信息的范围。
截至2013年4月,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超过11亿,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微信用户通过网络终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发送信息,其中具有价值的信息在广泛的用户群中更可以得到快速的回应与传播。在这一点上,微信与广播有着惊人的相似,多数广播节目采取直播的形式,着重点在“即时”,而移动收听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也成为广播听众群里的“生力军”。
在广播节目中,听众逐渐习惯“你说我听”的模式,当听众听到自己想要参与的话题,“热线电话”曾是连接广播与听众的桥梁,直到微信出现,才彻底打消听众不想暴露声音与身份的疑虑和广播工作者不好控制节目播出节奏的苦恼。
微信要求时间限制,但不限文字或声音发送。听众要表达,可以通过关注节目的微信公众平台来参与节目,通常文字会尽量言简意赅,声音则会追求品质,在时限内说完自己的观点。这一切内容,都可以预先审核,也为广播节目的安全播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不论声音好听与否、文字精彩与否,当听众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参与到广播节目中,节目内容自然会丰富。这首先是因为有了听众的声音,广播节目也有了声音的调剂。如飞扬971早间新闻节目《一路飞扬》,除了主持人王乐的男声,还有不少女听众通过微信发表评论观点,使得浑厚的男声有了轻柔的女声陪衬,不再显得太过厚重,令听众产生听觉疲劳。
其次,主持人在节目中会有固定思维模式,使节目的观点、评论更加个人化,这是主持人的主持魅力,但这也限制了节目的视角。而由广大听众发表的观点与评论,节目实现了“多视角、零死角”的目标,也成全了广播多元化的追求,呈现出社会主流价值观。
微信公众平台在广播节目中的使用,需要节目团队做好如下工作:推送、筛选、回复、关键词设置、图文编辑等。这些工作,恰恰需要节目团队的整体素养,包装节目、与听众互动、即时选择热点等。避免了以往通过热线电话一对一的交流方式,与节目互动的是广泛的听众群,所有的参与都有可能成为节目的重要元素。
团队如何选择互动方式?实际上,微信可以达到节目中与节目外都与听众互动。如飞扬971早间节目《准备好了吗》,就有“准备开唱”环节,听众自行发送唱歌音频到微信公众平台,经过导播有序选择再由广播播放。这样既可以保证节目在一个集中时段播放此环节的可听性,又保证了听众的随时参与节目的机动性,同时兼顾安全性和幽默性,为该栏目以后月播活动、季播大赛提供了无限可能。
在广播节目中运用微信,可以吸引那些喜爱使用微信的听众参与节目,特别是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听众。使用微信的听众可能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目击者,而网民则将微信中的信息进行最广泛的传播。
同时,微信有方便的共享系统,有意思的节目可以通过微信与其他用户共享。而微信的易操作性与其用户的广泛性,也让广播节目的听众群有偏向性但不局限。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微信,在广播节目中发声。微信与广播正如孪生兄弟,以声音为媒介,待人和善,胸怀广阔。
微信与广播融合,将是广播在新媒体时代的大好机会,甚至可期达到“全民广播”的境界。在展望美好前景的同时,也需要广播人对微信细微观察、认真钻研,让广播与微信双平台建设。
1.导向符合主流价值观
2013年最火的词之一是“正能量”,日常节目中,微信公众平台也经常有听众发来“这些新闻太让人气愤了,能不能有点正能量的消息?”之类的消息,这也是为主持人提醒,社会主流价值观在哪里?作为广播人,要传播的是什么样的观点?听广播的人群不少是“在路上”,密闭的车厢里,人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不仅仅是堵车、车祸之类的让人越想越烦的信息,也应该有让人心旷神怡、轻松赶路的消息。广播是陪伴型媒体,微信则道出听众所想,让广播人有方向地传播引导。
2.微信编辑团队培养
成熟的微信使用,除了主持人的引导和发挥外,也需要微信编辑人员有良好的节目感觉,能够判断哪些微信信息是最有时效性,最生动,最有趣的。
微信编辑团队不但要判断好素材的优劣,还要形成良好的节目补台呼应意识,成为直播室内外,微信听众与主持人的桥梁,只有这样,节目才能更加有的放矢。
3.节目中的互动
在运行一段时间的微信节目互动后,常常会有听众在发微信时对主持人直呼其名,例如劳动节放假前一天,有听众的微信就问:“王乐,五一你们也放假吗?会不会没有节目听啊?”这样的话语在节前一天穿插在节目里,既应景又活泼,仿佛听众与主持人是好朋友,更贴近。
这样的状态当然有赖于主持人自身的个性特色对于听众的吸引,也来自于微信播放后,主持人恰当、幽默、简洁的点评,一旦达到点评令听者发笑、令发微信者得意的感觉,会有更多更棒的微信互动产生。
4.节目下的维护
每个加了电台微信账号的听众,都是真的关心节目才会加关注,因为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是需要手动输入账号或者扫描二维码,这样的听众,正是节目最需要珍视的宝贝。如何在线下与听众互动,维护与听众的关系?首先在重点节目开始前,所有微友会获得节目内容的信息推送,方便大家提前参与。当然推送频次不能太高,发送的内容不可垃圾,切不可令互动听众反感。
作为电台,除了在节目前推送节目信息,也可以根据互动听众发送的不同关键词设定有针对性的回复语,比如听众发送信息为“三人篮球”或者“篮球”,就可以针对这个关键词设定一个自动回复的语言,让听众得到与“三人篮球”有关的比赛信息。目前自定义条目的上限是200 条,就是最多可以设定200种不同的自动回复。听众会从这样的互动中获得一种线下持续与关注的电台贴心交流的感受。
随着网络的普及,微信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广播想要发展,就需要建立起自己的跨平台系统,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的提升广播在公众中的形象,更加快捷的获取各类信息,使得自身能够适应乃至打造出新的广播业态。